2010年September月
1711:18:9
肥西董氏宗祠维修竣工
董金荣 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董氏宗祠维修竣工
位于肥西县丰乐镇董家湾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董氏宗祠日前维修竣工,该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1986年11月被肥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初因资金所限,尚未广修,后陆续扩建至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光绪年间董氏后人,淮军将领董大义、董履高叔侄才将宗祠全部竣工至现存的规模。董氏宗祠,现为丰乐镇五四小学使用,面南临河,占地约2500平方米,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正大厅和后堂,进与进之间有回廊包厢,现有原建旧房27间,前栋新改建成教室15间。董氏宗祠是目前合肥地区保存最早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在江淮地区很具有代表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型独特,是清代时期皖中地区宗族祠堂建筑的缩影,特别是在沿河流两岸而建的古代宗族建筑,有着明显的水乡特色,其房架木结构样式和木雕装饰多与水和水族有关,这不仅代表了宗族的兴旺,同时也反映了其宗族依水而发达的渊源。1998年水毁中栋东侧3间,最近又因年久失修、雨雪侵蚀后栋沿墙、围墙、后两侧厢房均已倒塌,中大殿屋顶和后堂屋面已多处漏雨,部分已坍塌,木结构已严重受损,危机四伏。根据初步推测,董氏宗祠如不加强保护,未来3至5年内即将坍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肥西县人民政府将董氏宗祠的保护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出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保护规划一步到位,维修步骤分阶段进行,确保文物得到充分保护,并划拨前期维修专项经费进行保护维修。
目前董氏宗祠的前期维修工程已经结束,根据文物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精神,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必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为肥西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文物保护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