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pril月
1311:39:9
藁城董氏后裔--董书举祭祖记董立夫 树叶初绿,微风习习,在这风清气爽、春意盎然的时节,清明祭祖活动被一代代国人传承着。河北鹿泉南高庄董书举(位字辈)今年四月三日、四日的祭祖活动,独出心裁,方式新颖,体现了祭祖拜宗、不忘渊源的传统美德。
董书举是民选的村委主任,德高望重,又是当地农民企业家,小有名气。四年前,他得知该始迁祖董显(景)公来自任丘娄堤村,便择机赴娄堤追宗,得知娄堤董氏始祖董谦公(肇字辈)明嘉靖年间来自雄县开口,他又追至开口,得知开口始祖董良辅(武辅)明初永乐二年来自藁城,又追至藁城南大章,最终理清南高庄董氏就是藁城董氏血脉后裔,是董俊公三子董文用之玄孙董良辅的后代,他激动无比,随即和堂兄董书祥、董书信认真搜集谱牒,清理世系,开始整理续修南高庄董氏家谱。
始祖董显公,景字辈,出自官宦文人世家,其高祖为中宪大夫,曾祖任山西布政史、太原府守道、西安府督粮道等职,祖父历任山西浮山等知县、汉中知府、西安府督粮道等职,其父为痒生文人。景公清代迁高庄后至今繁衍12世,直到清末民初仍为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特别是代代多痒生、秀才、教书先生等文化名人。族人中有高台石阶、青砖大瓦的三进宅院六套,历经百年沧桑,至今还有一套,虽濒于倒塌,但其规模足以证明南高庄董氏显赫的历史地位。目前在世共六代人,最长者将字辈,最幼者卿字辈,共计300多口,连同部分迁出和工作原因外地落籍的合计近500人。
清明节前夕,董书举带着新修的家谱,会同董书信,约上董立夫(职嵩),开始了祭祖之旅,他高兴的宣布,四年前自下而上追宗,今天要自上而下,按照藁城--开口--娄底--南高庄一脉相承的顺序祭拜祖先。
第一站到了藁城南大章,董繁伟、董繁旭、董青山(职)、董六顺(列)四位族人到藁城董氏祖茔“南董元代古墓群”迎接,书举一行在“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前上香烧纸,祭奠先祖董俊公及董文用等列祖列宗,大家在先祖墓区合影留念,随后回南大章座谈交流。藁城董氏后裔们现居南大章、北大章、南董、北楼、庄货头,堤里、九门等村,以南大章最为集中,近千户的村六成董姓,均为董俊公三子董文用后代,在世最长景字辈,最幼位字辈,共九代人,目前在村居住2000余人。迁居他地的董俊后裔不计其数,以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等地最多,多年来不断有宗亲来拜祖归宗,书信往来、网络交流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董俊公六世董良辅(武辅)于明初迁雄县时,家中留有四子,分别是:昇、英、杰、进。带去雄县的两个儿子为德舜、舜卿,(雄县开口董氏家廟委员会提供1932年的谱为“得舜”)南高庄董氏是舜卿(尉卿)后代。理清血脉关系,分清辈分,兴奋之情难于言表,彼此交杯劝盏,表达血缘之情。午饭后参观了建在董文用“遐观亭”遗址区的“董氏文化生态农业示范园”。随后奔赴雄县开口村。随行的除董立夫外,南大章又加派董繁旭一同前往。
第二站到开口,开口地处京、津、保腹地,霸州、雄县、文安交界处,隶属雄县,元初名曰庆丰社孝义乡,是白洋淀东北角之湿地,当时十年九涝,南淀泛滥北堤决口,故又名曰开口村。宋代是宋辽交兵前沿地带,北部有六郎堤贯穿东西。明永乐二年董良辅(武辅)迁雄县,至今繁衍27世,其中现居开口5000余人,迁出的涉及附近72个村,繁衍至今共有8000余户近三万人,还有他乡落籍的没有统计在内。目前在世最长景字辈,最幼公字辈,共十一代人。明清年代开口就有董氏家廟,经过历次重修,现在的家廟歇山灰瓦,面阔三间,正堂神龛供奉董俊-文用-士贞-守纬-玉(敬)-良辅(武)的牌位,东西两面山墙分别是德顺、舜卿昭穆二门各世系人名。
董书举一行首先在家廟大厅上香祭拜,然后对廟内资料拍照搜集,并于陪同人员合影留念。然后回到董德棠家座谈交流。董识学(胤)、董玉田(隆)、董中会(隆)董德棠(职)、董品财(列)、董法刚(列)等参加了座谈。通过核实资料和回忆传说,缅怀先祖,歌颂功德,畅叙同根同源的亲情外,还就以下三个问题达成共识:(一)、董良辅六个儿子长幼排序问题,当年他奉命填实京师自藁城北上,途中逝于安新县白洋淀北岸一带,其夫人篮挑两个小孩,秋八月流落开口落籍,便有了开口董氏,这已表明留在藁城老家的四个儿子应当是一二三四子,带出的应当是五子和六子。(二)、辅字的写法,藁城家谱董良佐、董良辅为董玉之长子和次子,良辅,辅字车旁,现在开口记载通用董良甫无车旁,根据董秀峰、董德棠等人回忆,在其文革前曾多次看到原谱均有车旁,是后来的汉字简化之风变为董良甫,大家一致同意,为和祖籍保持一致,今后续修家谱一律用董良辅原字。(三)、开口董氏家廟院内重修碑记载中,有祖籍山西的表述,那是没有搞清祖源地是藁城的时侯刻写的,事实证明是误传,今后再修谱时,拨乱反正,注明祖源山西之说的误传错误,董俊公祖籍就是藁城九门,元代、明代史料均有明确记载。
开口董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家廟楹联概括了其现状和渊源:八千家景胤繁隆须念祖,六百载功垂青史永贻孙。座谈结束后,开口宗亲盛宴款待书举一行,晚间住在德棠家大炕,帜热的亲情,使人难于入眠。
第三站到娄堤村,该村和于堤原属于高阳县管辖,现在娄堤划归任丘。明朝嘉靖年间,董谦(肇)从开口迁来。(堂叔伯弟董让迁高阳于堤村)
娄堤董顺光(及字辈)热情迎接亲人,捧出大红布包着的十几本新老家谱,和大家共享。始祖董谦公共有旺、兴、源、泉四子,繁衍现在到了董良辅30世(阁字辈),在世的最长者19世(繁字辈),最幼者30世11代,共700余户,2000多人。其中景字辈董显公于清代自此迁往获鹿县(现名鹿泉)南高庄村,由此连接到本文开头的叙述。
得知书举一行雄县祭祖,祖上由开口迁居任丘西关的董宝琨(景)、董树滨(胤)、董树溟(胤)、董树渌(胤)、董树湘(胤)叔侄几人,特意赶到娄堤和宗亲相聚。座谈交流后大家一起到娄堤始祖董谦公墓地烧纸祭拜,随后董顺光(及)、 董顺道(及)二位设酒席宴请众宗亲,席间互相敬酒叙亲情,餐后合影照相作留念。
此次三地祭祖,董书举分别送上新修的南高庄董氏家谱,他高兴地说是四年修谱工作的汇报。这个汇报是最严肃的、最明细的认祖归宗,也是我董氏严谨作风之传承,藁城董氏,渊源流长,血脉亲情,永世不忘。
董职嵩(立夫 ) 撰稿
2014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