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September月
623:31:48
质疑孝忠老和铜山谱1
访客 按语:2010年秋,藁城的董武舜先生和董孝忠老先生曾就董俊公的祖源地问题,在网络展开过一番公开讨论,使后者在董氏谱牒研究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好似受到挑战。老先生当即声明,从此不再“指染”董俊家族渊源的研究,不料其在憋了数年后,又来“问难”,当年污蔑藁城董氏崇敬的董俊公家族墓地不过是‘一捧土’,现在的“问难”更是随意强拉硬拽、拼凑历史名人为祖等等,如此出尔反尔,实难理解。为此,对董孝忠先生2017年3月4日公布的200X年的《藁城董氏家谱质疑问难》一文发表以下八条评论:
[编辑][取消]访客,2017-03-07 09:47:52,2216664
评论(一):讨论
满篇推测,依据假设。
[编辑][取消]访客,2017-03-07 09:53:52,2216665
评论(二):文中说:“睢宁家谱则…
文中说:“睢宁家谱则出自700多年前董守庸之手,说出于董守庸之手是由于睢宁家谱中的守庸名字改为”善权“之故。古代家谱中的名谓任何人都无权予以更改,唯有自己当事人者可以更改”,我想知道睢宁这四轮修谱中在哪个段落说了是出自董守庸之手?善权乎?理中乎?名者,父母长辈所赐也,行不更名,坐不更姓!改字、改号可以,但改名者,真少听!文中並且进一步阐说:“而此时的董守庸1273--1333年在世。董守庸肯定看到过董俊神道碑。问题是他为何在家谱上不遵照神道碑的徽哲而自立家谱世系。要知道,此时他的父亲董士珍,祖父董文忠和董文炳董文用还健在。难道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着父亲祖父的面书写与曾祖不同的家族世系?唯一能够解释的是董守庸的父亲祖父们承认守庸的家谱世系,不同意李冶的祖先提法”。 这是臆断?还是推测?也还是记载?依据在哪里?能公布说服族人吗?当着祖父,父亲的面篡改先祖名讳不打碎脑壳才怪呢!到底谁改呢?这个问题只有笔者心中有数了。名字避讳问题,谱中避讳的是董俊上三代,能在当朝把自已的曾、祖、父的名讳避成邻朝皇讳名号吗?真是这样,那这个写大傅忠烈公董俊神道碑的李治和写藁城令董文炳遗爱碑的王磐也真是大逆不道了!这个“避讳”强牵得令人迷惑。守庸改善权,敬锡改杨,为什么不避讳董俊, 文忠, 士珍呢?这三个可是本族的大人物呀!全体官宦徐州儒正,朝庭就不知他是董俊后裔了吗?需知宦官者可要查家史呀。
[编辑][取消]访客,2017-03-07 10:06:10,221
评论(三):睢宁董氏家谱早于藁城…
睢宁董氏家谱早于藁城家谱700多年吗?铜山雎宁董氏家谱由董理中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7) 首修,董厚福二修,民国九年三修,一九九六年四修。而文中也说: 藁城“由于尽人皆知原因,我董氏家庙拆毁,全部图谱被毁......所幸董胤增董繁伟院中尚保存有一九五一年续家谱时部分资料,又从北楼找到"大元朝国公志书"......北大章族人董卯生(列元)献出经过乾隆民国及1951年续修的更为详尽准确的图谱.增加了对照和矫正的依据”。既然拆毀,被毁。就能肯定藁城过去没修纂过家谱吗?文中不列举了乾隆续修吗?董俊神道碑是李治1265年任翰林后应董文炳的邀请撰写的,碑中曰:“曾祖徽,祖哲,皆韬光田亩”。就世系而论孰谁之先后?
[编辑][取消]访客,2017-03-07 10:21:53,2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