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arch月
822:48:41
对効姬墓志铭的初步研究
云霞微茫 我在2007年发现洛阳曾经出土了唐朝的効姬墓志铭后,就把这条线索发到了这里,一直盼着有人能对此加以研究。可惜我痴坐傻等了这么多年,一直没什么动静。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我自己动手吧。《全唐文补遗》第二辑第一百三十页,有这篇墓志铭的原文。为了我们研究方便之需,我把它译成了白话文,括号里的文字是我加的注解。我古汉语底子很薄,而这篇墓志铭写得又古朴高雅,晦涩难懂,所以也许会有诸多翻译失误,大家海涵,可以随意指正。由于碑文最后诗词的内容对于我们的研究无要紧信息,再者为了不破坏古典诗词艺术之美,这首词我没有翻译。当初笔者在北大图书馆网站检索出来该墓志铭的题名为“張君妻効姬墓誌”,应当是资料整理人员的笔误。因为碑文里只提到効姬夫人嫁到了姓张的家庭,并没有说其夫叫张君(莫非是资料制作者出于尊重加了“君”字?匪夷所思)。碑文倒是提到了効姬夫人的父亲名叫効君恪(隋朝渤海令)和祖父効神英(北齐宜昌郡守)。由于唐朝的外命妇品秩中,四品官员之母或正室为乡君,所以効姬不是一位四品官员之母,就是一位四品官员之妻。
从时间推算,既然効姬逝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而且寿命是九十二岁,那么她应该出生于公元563年的北朝时代。碑文上记载効姬的祖父効神英在齐国的宜阳作郡守,但是在这段历史时期,有过两个齐国,一个南齐,一个北齐。由于宜阳归北齐统治,而南齐在南方(并且公元502年就灭亡了),相隔甚远,所以碑文上的齐国当指北齐。
我先来说说这段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导致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入主中原,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中华,也是东晋的开始。东晋朝廷在南方,五胡在北方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历史上称五胡十六国。后来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朝第一个朝代。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六镇暴动后,北魏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奇怪的朝代,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极力倡导胡文化。皇帝高氏就是鲜卑化汉人。皇帝并不以是汉族为荣,为了强调这一点,平常上朝也讲鲜卑话,只有在私下里才说汉语。事实上六镇暴动就是对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公开反动,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効姬的祖父効神英,就在北齐做宜阳郡守的官职。所以他极有可能是胡人。笔者推测,効姓就是一个胡姓。因为从十六国到北朝这段时期,由于五胡入主中原,中原大地出现了一大批胡姓。姚薇元写的《北朝胡姓考》一书,专讲此课题,里面介绍了很多胡姓的来龙去脉。但此书只讲可考的,并且有影响力的胡姓,并未提到効姓。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读。大家若有兴致,还可以读一读《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尤其是《北齐书》、《北史》和《魏书》,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具体状况十分有价值,有利于对碑文信息进行深一步的挖掘。可惜这些史书我都没有读过,所知十分有限。
先前大家所讨论的効姓和校姓是否同源,我也十分留意。如果効姓和校姓同源被证实,那么我们就是蒙古人(胡人)后裔。假使我们的効姓是继承自南北朝时出现的那个効姓,那我们多半还是胡人后裔。总之,不管怎么研究,我们都难以跳出胡人后裔这个圈子。
墓志铭全部原文如下:
唐故洛陽縣淳俗鄉君効夫人(姬)墓誌銘并序
夫人諱姬,河南洛陽人也。夫桂水千里,演茂族之長流;台山萬尋,標洪基之峻峙。於是冠蓋云谷,龜组陸離。長者溢於缣缃,髦俊該於譜諜。祖神英,齊宜陽郡守。父君恪,隨渤海令。並秀異一時,望重古今。弘義讓而字育,振平慧而當官。豈止獨理亂繩,儉著萊蕪者也。夫人即渤海之長女,素染徽猷,舊敦風教。貞明白雪,質炫秋霜。言囗可模,行諸張氏。婉塤篪而立性,總椒桂而凝懷。終日有言,法之者彌眾;盡朝而笑,悅之者無厭。故內外挹其規模,鄉曲仰其高行。及耳順孤寡,作範閨門。六親惟其母儀,宗黨服其四德。所以少存婦則,老而可蒼,蒼而可模。聞諸好事,詔授洛陽縣淳俗鄉君,優年德也。誠可人懷貞順,永庇華宗。何其桂樹春彫,芝蘭霜被。粤以永徽六年正月十九日,終於立德里,春秋九十二。以其年二月六日殯於邙山,禮也。庶翠微為沼,仰玄石而傳芳;碧浪成丘,酌斯銘而存德。其詞曰:
瞻紛紜之盛烈,播帝籍之縑緗。俯貽則於千歲,仰當代之琳琅。凝德音於淑媛,實景行之昂藏。貞順艶於春日,志節粲於秋霜。何天德之舞輔,奄摧落于斯良。悲華庭之少行跡,泣重阜而掩芬芳。歌薤露兮酸野外,風蕭蕭兮悽白楊。
白话译文如下:
唐故洛陽縣淳俗鄉君効夫人(姬)墓誌銘并序
効夫人名字叫姬,河南洛阳人。她的家族兴盛繁茂,生生不息,像那千里的桂水(不知是否指发源于桂林的那条河,待考)。家族的基业高耸,像那万寻高的台山(不只是什么山,待考)。这家做官的人特别多,有各式各样的官。族谱上记载着大量德行高尚之人和才智杰出之士。効夫人的祖父名叫効神英,齐国(当指南北朝时的北齐)的宜阳郡守(官名,相当于市长)。効夫人的父亲名叫効君恪,是隋朝的渤海令(官名,相当于县长)。这两人在当时都很出色,名望为古今所重。他们通过弘扬谦让的美德来统治百姓,振导百姓。他们非但政绩突出,而且生活朴素。
効夫人是家中长女,平时就受到美善修养的熏陶,有很好的教养。坚贞犹如白雪秋霜。由于言囗(此处墓碑脱落一字)可作楷模,嫁到了姓张的家庭。她有像婉转乐器一样的本性,好的品质集于一身。她整天都有良言出口,人们都向她学习。人们都爱戴她,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都赞赏她的榜样作用。同乡人景仰她的高尚行径。効夫人六十岁丧偶后,其行为成为妇女们的典范。亲戚都赞赏她的为母之道,族人和同乡全佩服她的四德修养。这一切都靠的是她年轻时遵循作妇女的准则,这样老了以后就成为了妇女的典范。朝廷知道了这些,就授予她“洛阳县淳俗乡君”的称号以表彰她的长寿和美好德行。这个表彰确实可让人的情绪受到感化,变得专一婉顺,这会永远庇佑同宗。
为何春天的桂树会凋零,芝兰会被霜盖(惋惜美好事物的逝去)?她在永徽六年正月十九日过世,享年九十二岁。同年二月六日葬于邙山,举行了葬礼。
或许当青山变为池沼,碧浪化作山丘(指很久的将来,世间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后,人们仰观这个墓碑,思考这篇墓志铭,她的美名美德依旧会流传。
其词曰:
瞻纷纭之盛烈,
播帝籍之缣缃。
俯贻则于千岁,
仰当代之琳琅。
凝德音于淑媛,
实景行之昂藏。
贞顺艶于春日,
志节粲于秋霜。
何天德之舞辅,
奄摧落于斯良。
悲华庭之少行迹,
泣重阜而掩芬芳。
歌薤露兮酸野外,
风萧萧兮凄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