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arch月
622:44:8
山海之魂·袁崇焕
访客 袁崇焕的死充满历史悲情
中华历史上下5000年,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文臣武将如过眼烟云般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如今能为后人热议,并引发争鸣者,屈指可数,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便是其中一位。
袁崇焕带兵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在北京保卫战的广渠门、左安门血战中,也有上佳表现,清太宗皇太极对袁崇焕颇为忌惮,感叹“十五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
为除掉在战场上难以击败的袁崇焕,范文程献计皇太极,密谋策划了类似三国蒋干盗书的反间计,令多疑的崇祯皇帝误判袁崇焕通虏谋反,在两国交兵的生死时刻抓捕领军大帅、自毁长城。
崇祯处死袁崇焕时,列出如下罪状: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客观而言,袁崇焕依律当斩,这些罪名并非强加于袁崇焕的,但在当时的复杂历史条件下,袁崇焕的种种举措确有难言之隐。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统一辽东兵权,实践他向皇帝承诺的“五年复辽”的惊人承诺,但毛文龙是明朝的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直接指令,正二品的袁崇焕竟敢越级杀人,这是无视皇权的胆大妄为。毛文龙固然拥兵自重,贪污军饷,劣迹斑斑,但他管辖的东江镇实乃后金的心腹大患,毛文龙的军队牵制了后金兵力,皇太极之所以不敢大举进兵中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忌惮毛文龙断其后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党同伐异却亲痛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