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arch月
622:41:21
山海之魂·袁崇焕
访客 有关袁崇焕的争议百年未休
令人困惑的是,在袁崇焕死后的近400年时间里,有关他的褒贬毁誉依然不绝于耳。最开始,他被明廷视为逆种叛臣。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念袁崇焕忠勇为国,蒙冤屈死,不仅还 袁崇焕一个清白,还派专人寻访民间,查寻袁崇焕后人入朝为官,但在一些抗清人士看来,乾隆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实为褒‘清’贬‘明’的政治目的,因为只有烘托袁崇焕的战功与忠诚,才能渲染崇祯的昏庸与愚顽,才能体现满清取代明王朝的合理性。
满清政权垮台后,在民族存亡遭受世界列强威胁之际,追念袁崇焕的思潮骤然而起。维新领袖康有为在袁崇焕墓前写下这样的挽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稳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袁崇焕的同乡梁启超在《袁督师传》中写下了一段动情之语: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 。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1952年,北京市政府曾要把袁墓迁到北京城外,柳亚子等社会名流上书毛主席,毛主席批示要求保存袁墓,袁墓才免遭迁动。在这份如今陈列在袁墓纪念馆的珍贵批示中,毛主席尊称袁崇焕为“袁崇焕先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传袁崇焕的头颅是用黄金做的,一些不法之徒大肆破坏墓碑,铲平墓地,袁墓惨遭浩劫。
前些年,通过相关新闻报道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袁崇焕被处死后,其佘姓部属冒灭门风险,盗走袁崇焕的首级,埋在自家后院,自此开始佘家为袁崇焕守墓的义举。佘家先祖吩咐家人,他死后要埋在袁督师墓旁,并要后代子孙不得为官,要世世代代为袁督师守墓,袁家子孙秉承先祖遗志,守墓历经近四百年迄今,如今的守墓人是佘家第十七代人佘幼芝。
一名美国记者参观袁墓后感叹道:“我们美国立国也就二百多年,你们佘家却为一个人守墓三百多年,这是怎样一种精神?”佘幼芝答道:“不为别的,就为这‘忠义’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