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姓
讨论
链接
|
管理
仕姓宗祠
仕姓
全部讨论
全部留言
姓氏留言
最新热评
□仕要壮:
讨论
(2023/8/18 9:13:39)
□访客:
我姓仕名筱文、现居云…
(2020/12/12 20:00:03)
□仕克坡:
讨论
(2017/6/9 0:42:33)
□访客:
士燮,春秋晋国士会子…
(2016/11/29 20:22:10)
□访客:
讨论
(2016/11/23 1:22:05)
□仕任:
讨论
(2016/11/3 11:43:40)
□仕家政:
讨论
(2016/7/21 22:18:45)
□访客:
我也姓仕老家是莒县仕…
(2016/7/10 23:15:46)
□仕永富:
讨论
(2016/3/28 23:21:59)
□仕鸿斌:
讨论
(2016/1/25 23:19:17)
仕姓最新主题
□仕筱文:
姓氏评论
(2020/12/12 19:39:20,复0)
□仕金社:
姓氏评论
(2019/11/7 19:33:22,复0)
□访客:
tonesoft
(2017/9/4 0:24:00,复0)
□访客:
tonesoft
(2017/9/3 20:44:41,复0)
□仕淇玮:
仕氏评论
(2016/12/13 1:03:34,复0)
□仕小雪:
姓氏评论
(2016/8/19 23:32:31,复1)
□仕金社:
姓氏评论
(2016/1/8 16:52:49,复2)
□访客:
姓氏评论
(2015/10/17 15:30:59,复0)
□2456795086:
仕氏家族
(2015/10/10 19:38:34,复1)
□仕季青:
姓氏评论
(2015/8/12 23:12:44,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5/2/20 15:43:10,复1)
□zylwll:
我母亲家族仕姓。安徽…
(2014/9/17 22:39:57,复0)
□士轲兴:
士姓姓氏溯源撰写人:…
(2014/8/28 11:59:53,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4/7/23 19:21:04,复0)
□仕兴涛:
姓氏评论
(2014/7/23 19:20:33,复0)
1/6页
1
2
3
4
5
6
向后>>
其他姓氏最新热评
□访客:
讨论
(
张
姓,2025/9/24 14:13:00)
□井下楼人:
在以下网页输入名字就…
(
蔡
姓,2025/8/26 22:21:35)
□井下楼人:
高命公的信息在这一页…
(
蔡
姓,2025/8/26 22:17:45)
□访客:
讨论
(
奈
姓,2025/7/10 13:16:07)
□访客:
我祖籍也是河曲县沙头…
(
杜
姓,2025/6/10 9:17:40)
□访客:
讨论
(
高
姓,2025/5/25 19:19:31)
□访客:
讨论
(
筵
姓,2025/5/5 17:19:18)
□访客:
对了是“破锅牛”,堂号怀德堂,
(
牛
姓,2025/2/6 12:33:05)
□访客:
讨论
(
高
姓,2025/1/13 17:38:36)
□筵玉锁:
讨论
(
筵
姓,2025/1/12 11:18:28)
2009年December月
7
10:57:58
姓氏评论
仕永龙
我是山东安丘仕家官庄村的,村里大部分人姓仕的,和莒县仕家沟的人有联系,续了族谱,现在本人建立了QQ群,群号62544421,希望各位加入
仕姓留言
[现7条]
经典值
4
[
编辑
][
取消
]
评论:士姓、自古由来是个古…
士姓、自古由来是个古老之姓,其缘于黄、祁,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帝尧、帝尧生丹朱,帝尧姓伊祁,源于祁姓,是杜氏的后代。周宣王时大夫杜伯被杀,其子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儿子以官为姓,子孙称为士氏。隰叔的曾孙士会任晋国元帅。士会子士燮任晋中军副帅。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得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其子孙后来分成士氏、范氏、随氏三支。,士会成了有国不能回的将军,公元前593年,士会获得另一处封地叫范(今河南濮阳范县),士会儿子士燮,士燮三国志有记载,在郡四十余岁,年九十卒。苍梧京南今存「汉士威彦先生故里」。
后世越南人对士燮的追崇
由于士氏政权曾统治部分越南领土,因此一些越南史家亦把士燮当作越南君主,称士燮为“士王”(S? V??ng)(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中亦有士王纪)士燮在越南甚得后世人士的尊崇。越南民间相传在晋朝末年林邑国侵犯交州时,林邑人曾发掘过士燮的坟墓,见其面色如生,大为惊骇,重新封上了他的坟墓。越南人因此以之为神,立庙事之,号“士王仙”。在陈朝时期,他被追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Thiên C?m Gia ?ng Linh V? ??i V??ng)。(陈重兴元年(1285年),朝廷封为“嘉应大王”;重兴四年(1290年),加“善感”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灵武”二字。
罕见姓氏。湖北监利,山西太原、运城、临汾、朔州以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关于士姓的来源,《元和姓纂?六士》记载:“士,帝尧之裔杜伯之子隰叔为晋士师,至士燮,生伯成缺,缺生会。会子孙士焉。后汉末,交趾太守士燮。河南:隋刑部侍郎(脱名)士燮后。生义总,唐户部郎中。”《通志?二八?以官为氏》记载:“士氏,陶唐氏之苗裔。历虞、夏、商、周。至成王,迁之杜,为伯。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子孙居隋及范。又为隋氏、范氏,有三族焉。伊祁氏。隰叔生士为字子兴,故亦谓之士兴。此为士氏。又有士季氏,亦为士氏。后汉有交趾太守士燮。宋有尚书郎士建中。”
由以上史料可以分析:帝尧是黄帝后裔,出自帝尧之后的士姓,也是源于黄帝。
三国时有士燮;唐朝有士英秀;宋朝有士建中,郓州人,校书郎;明朝有士明善,西安通判。
[
编辑
][
取消
]
士轲兴
,2014-07-31 12:01:39,2202258
评论:讨论
士姓、自古由来是个古老之姓,其缘于黄、祁,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帝尧、帝尧生丹朱,帝尧姓伊祁,源于祁姓,是杜氏的后代。周宣王时大夫杜伯被杀,其子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儿子以官为姓,子孙称为士氏。隰叔的曾孙士会任晋国元帅。士会子士燮任晋中军副帅。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得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其子孙后来分成士氏、范氏、随氏三支。,士会成了有国不能回的将军,公元前593年,士会获得另一处封地叫范(今河南濮阳范县),士会儿子士燮,士燮三国志有记载,在郡四十余岁,年九十卒。苍梧京南今存「汉士威彦先生故里」。
后世越南人对士燮的追崇
由于士氏政权曾统治部分越南领土,因此一些越南史家亦把士燮当作越南君主,称士燮为“士王”(S? V??ng)(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中亦有士王纪)士燮在越南甚得后世人士的尊崇。越南民间相传在晋朝末年林邑国侵犯交州时,林邑人曾发掘过士燮的坟墓,见其面色如生,大为惊骇,重新封上了他的坟墓。越南人因此以之为神,立庙事之,号“士王仙”。在陈朝时期,他被追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Thiên C?m Gia ?ng Linh V? ??i V??ng)。(陈重兴元年(1285年),朝廷封为“嘉应大王”;重兴四年(1290年),加“善感”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灵武”二字。
罕见姓氏。湖北监利,山西太原、运城、临汾、朔州以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关于士姓的来源,《元和姓纂?六士》记载:“士,帝尧之裔杜伯之子隰叔为晋士师,至士燮,生伯成缺,缺生会。会子孙士焉。后汉末,交趾太守士燮。河南:隋刑部侍郎(脱名)士燮后。生义总,唐户部郎中。”《通志?二八?以官为氏》记载:“士氏,陶唐氏之苗裔。历虞、夏、商、周。至成王,迁之杜,为伯。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子孙居隋及范。又为隋氏、范氏,有三族焉。伊祁氏。隰叔生士为字子兴,故亦谓之士兴。此为士氏。又有士季氏,亦为士氏。后汉有交趾太守士燮。宋有尚书郎士建中。”
由以上史料可以分析:帝尧是黄帝后裔,出自帝尧之后的士姓,也是源于黄帝。
三国时有士燮;唐朝有士英秀;宋朝有士建中,郓州人,校书郎;明朝有士明善,西安通判。
[
编辑
][
取消
]
访客
,2013-05-12 19:38:35,2192867
评论:讨论
仕与士通姓、自古由来是个古老之姓,其缘于黄、祁,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帝尧、帝尧生丹朱,帝尧姓伊祁,源于祁姓,是杜氏的后代。周宣王时大夫杜伯被杀,其子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儿子以官为姓,子孙称为士氏。隰叔的曾孙士会任晋国元帅。士会子士燮任晋中军副帅。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得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其子孙后来分成士氏、范氏、随氏三支。,士会成了有国不能回的将军,公元前593年,士会获得另一处封地叫范(今河南濮阳范县),士会儿子士燮,士燮三国志有记载,在郡四十余岁,年九十卒。苍梧京南今存「汉士威彦先生故里」。
后世越南人对士燮的追崇
[
编辑
][
取消
]
访客
,2013-05-12 18:53:56,2192866
评论:讨论
清之学者,张澍(1782-1847年),甘肃武威人。嘉庆进士,博览经史,著有《姓氏五书》,由其编纂、赵振兴校点的《姓仕寻源》,书中仅留一言,澍按:关中有仕姓。见《三辅决录》。或世禄之家为民,否则士氏所改。
经陆良县境内仕氏家族《祖坟莹修 家谱编纂》小组源考:“关中”乃古区域名,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汉书.地理志》称“自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秦故地《三国志 诸葛亮传》则称“秦川”。
中华民族的先祖夏商(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前承史部落时期及启文明归化的春秋战国。王者赐姓,于操邑地名为"姓",因有功于民世禄为官 称“仕”为姓或统姓、分姓、赐姓均有可能。例:姒、巳、士、侍、仕发音相近的姓相互渲改,统变不是不可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上述姓氏杂渲现象已不可能大量出现。因此,仕氏家族的先祖早在战国以前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洪流,应是肯定的。今仕氏子孙们仍繁衍生息于九州大地,其传承已历秦、汉.....
[
编辑
][
取消
]
仕顺林
,2012-02-27 21:42:15,2155665
评论:讨论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中国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分封制。中国自汉朝开始直至清朝,均不同程度实行分封制,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行政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划,少数时期成为与中原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如五代时期的“十国”。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代比较大的诸侯国有: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州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之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城是也。
薛——仕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今山东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妫姓源于姬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妫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杨——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高丽——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阝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
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韩、赵、魏、楚、燕、齐、秦。
[
编辑
][
取消
]
仕顺林
,2012-02-27 12:26:48,2155642
1/2页
1
2
向后>>
全部讨论
全部留言
姓氏留言
仕姓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
,2000-2025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