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October月
2015:49:45
由姓的渊源和流布
由相云 由姓的渊源和流布
第一部分:由姓的渊源
由姓是一个古老而人口较少的姓氏,不完全统计全国只有10万多人口。
据考证,由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晋国,是晋国外迁到秦国任宰相的"由余"的后代,“由”姓即来源于他的名字。他的后人分为两大姓,一姓"由",一姓"余"。另一支出自同时期的楚国,即出身于楚王孙的“由于”和楚国大夫“养由基”也有后人姓由。
当代由姓分布较广泛,考察发现,300人以上的由姓村庄全国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等地,并在满、蒙等民族中有一定数量人口。
据考证,现在分布在全国的由姓,基本上是由余的的后裔。《史记·秦本纪》记载:
由余,春秋时期晋国人,姬姓,名由余,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晋鄂侯的曾孙,由余因晋国内乱而流亡到戎地。戎王听说秦穆公贤能,便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询问治国之策,由余始提出“仁义治国”的方针(早于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提出的“仁学”150年以上,早于孔子的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提出的的“仁政”300年以上),穆公知由余贤能,才能过天,遂用计谋,于公元前659年,拜其为上卿(宰相)。由余为穆公出谋划策,并早于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著书《兵法十三章》,帮助秦国攻伐西戎,并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穆公得以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由余是有史第一个提出“仁义治国”方针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一个“仁义治国”的治国者。
由余公元前623年去世时,秦穆公深感悲痛,罢朝一天,为由余修筑四座空墓(1:陕西雍州锦泽江西岸立乾山巽向2:陕西武功郡丁山立坤山艮向。3:陕西西安骊山巽向。4:江南淮安府武功山立艮山坤向),赐由余长子来本,又名肇初、震浦,为“余”姓一世祖,赐由余四子来富:又名宜初、霖浦为“由”姓一世祖。并专门亲笔书写一首挽联:“佐之才猷能百国,番衍亦世永兴隆”。秦左相百里奚为由余作赞辞:“由来晋邦,贤声播扬,抱负经纶,委任蛮方,秦谋用之,权势遂强”,右相蹇叔也作輓联“名儒初出仕西戎,因聘归迟相穆公”,由余后嗣余姓曾以三人赞言作为字派排序起名。
由于时代的变迁,历史上几次大的迁徙,使得追踪溯源极具戏剧性,除非有完整的历史记载,现在的考证也多少带有了猜测的成分,就像传承资料就比较齐全的“余”姓,家族谱可以追溯到近百世,而“由”姓,只有明洪武大移民以来的约三十世,虽然山东由姓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孟子的夫人由氏,在金元时代山东烟台一带也曾有“由”姓人士存在的记载,但作为家族谱,都缺乏连续的历史资料,中间断代太多。
湖北恩施的由姓,仔细计算起来,比明初大移民的历史还要长,他们究竟是由余的后人,还是楚王孙由于或者养由基的后人,还不好说;云南的由姓家谱中也却少先祖的记载,……这都有待于继续考证和由氏族人不断深入的追根溯源。
第二部分:由姓的流布
由余的长子姬来本和四子姬来富,受穆公赐姓后,改姓“余”和“由”,分别成为余姓和由姓的一世祖,各自繁衍生息,中国也自此有了“余”姓和“由”姓。
据宗谱记载:山东的由姓基本都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移并流布到全国各地的。举家迁移的由姓先祖及他们的族人,在移民的路途中,曾在河北枣强一带停留,并留下了一些由姓子弟。早期流落在山东的由姓先祖:由士文、由士武、由彦祥、由彦祯族兄弟及其后辈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由姓后人,其中由氏彦祯、彦祥,最终在山东长山县,大尚由庄居留,后彦祯迁往淄邑东高村;由士文、由士武率领族人先到达栖霞县建立由姓村庄“由家泊”,后因当地严重缺水,被迫离开一些族人的墓地,北迁到蓬莱县的“沙珠寺”,又因当地风沙太大,短暂停留后,留下一些族人,又沿着海岸线东进到福山县岗嵛村。岗嵛村依山傍海,村中有一条800米的大沟,由南向北,河水直通渤海湾,故名岗嵛。
由于当地人口稀少,由氏一族便寄居在了岗嵛村繁衍生息。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岗嵛村的由姓已成为一个大姓,由原先的西支和北支,分出了南支和东支,拥有几千人口。世人都把“岗嵛村(疃)”叫成了“岗嵛疃”。
据记载,在清朝乾隆和雍正年间,山东福山县岗嵛村的由氏族人,由于人丁旺盛,三山一泊的土地已无法满足族人的生活需要,部分族人又迁至栖霞县、蓬莱县和海阳县以前流落的由姓人村落,如栖霞的峨山、蓬莱的石门口,海阳的大沽头等都有迁移的由姓族民。
在山东的临清和德州市的由楼及河北的临西县也分布着据说是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徙过来的由姓族民,据调查了解到当地的由姓族民都称他们的始迁祖是由聚。而由聚又与陕西省渭南市的化木村的二世同姓同名,不知是化木村的由聚离家出走到了山东繁衍了临清、临西和德州一大支由姓,还是名同人不同?而陕西的富平县还有着说不清先祖是谁的十几个由姓村庄和数目众多的由姓族民,并且他们还称与渭南的由姓有关系。
山西省的前村和后庄的由姓族人,只记得明朝大移民后的一些历史前辈,且人数不多,有的还改了姓“游”和“尤”。
东北的由姓人,都称他们是从山东移民或“闯关东”过去的。东北由姓以移居大连、丹东、辽西的朝阳为最早,皆源自山东登州府的福山县和海阳县,较晚些的也有来自山东邹平县的东高村和由家河滩。
大连甘井子区由家村的由姓,先祖由栋杰,在清乾隆年间(1736年)从岗嵛村迁徙过来,落户,以烧碳为生,今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镇由家村,至今已有13代,其间,陆续有由姓族人,从该村迁徙到辽宁、吉林、内蒙等其它东北地区等地。
第叁部分:由余祖庙
在全国由姓族人的关心和资助下,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由余的“仁义”精神,慎终追远,承前启后,不忘初心,继往开来,2019年,他们在山东省海阳市龙山镇西沽头村,原废弃的由氏宗祠旧址上,新建了由余祖庙,用墨绿玉雕塑了由余公塑像,雕像栩栩如生,重现了由余公的风采。自此之后,由氏家族文化一定能得以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