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December月
1022:14:30
庐江况氏族谱
访客 况[况、古音“许放”切,今读音作kuàng(ㄎㄨㄤˋ)]
一:姓氏源流
况(Kuàng 况)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姚姓,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在周朝初年,舜(黄帝的第八代子孙)的后人虞公烈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后来改为况,称况氏。这是况姓的主要起源,真正的得姓始祖。
2、出自三国时期蜀国名人骠骑将军况长宁之后。据《蜀志》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称为况氏。实为况氏十四世分支祖。
3、出自由黄姓所改。明代苏州知府黄钟,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实为四十九世分支祖。
况氏名人三国时见于四川,原汉蜀之地,但在宋、元、明、清之时,多出现在江西、安徽、广西一带。
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左边是三点水旁)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我国的况氏家族,主要有二支源流组成。一支是“以王父字为氏”,这支况氏发祥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姓的始祖。始于四川的况氏,到宋、元、明之际,却大量出现于江西省境内,并且以江西高安为中心。还有一支则是“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记载,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被称为千古良吏的典范的苏州知府况钟,本姓为况,随养父姓黄,后来又改为姓况的,这样看来他就是另一支况姓子孙的祖宗。
二:【周秦汉唐宋明先代世系】
谨按虞国君之子烈,仕周,赐文简公.因居曲江水北,而封于况〔国〕,食邑浙江永康郡,子孙以国为氏.故烈公为况氏受姓之始祖.列世系如下;
一世祖 烈;娶姜氏.生子一名;基.
二世祖 基;烈公子.娶吴氏.生子二名;镐,镒.
三世祖 镐;基公长子,娶郑氏,生子一名;溥.
镒;基公次子.
四世祖 溥;镐公子.娶王氏. 生子四名;范,怡,柱,初.
五世祖 范;溥公长子.
怡;溥公次子.
柱;溥公三子.娶李氏.生子一名;安.
初;溥公四子
… … … …
十四世祖 长宁∶三国时期蜀汉名臣.封骠骑大将军.
… … … …
十八世祖 昌伯∶福公子.隋拜谏议大夫.唐贞观中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为豫章(江西)况姓始祖。始纂《况氏谱牒》。
三十四世祖 政:仕宋,为河东节度使,食采于筠州(高安)遂迁筠而家焉。
三十六世祖 国用:名雅,字子文。赐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药湖迁上高城北东岳庙祠圣前,为敖邑(上高)况姓始祖。
四十九世祖 钟∶以实公子.大明名臣.礼部郎中.苏州知府.人称∶“况青
天”.
… … … …
至吾已七十一世.现有七十五代.
三、迁徙分布
(〈周朝〉山东→河南→〈晋朝〉江苏→浙江→〈唐朝〉江西→〈明朝〉湖南→〈清朝〉广西、贵州、重庆、湖北等地部分况氏的迁徙)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于况,子孙以国为氏,始居水北(山东)。十八传为昌伯公,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食邑四千户,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为江西况姓之始祖,始纂况氏谱牒,钦赐联有“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后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县)。居水南。三十四传至政公,为河东节度使,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847-859)食邑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政之孙国用公析居上高之青城(大塘)。至四十四传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青城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然后子孙迁南方诸省。
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新编况氏族谱》(续民国《续江西谱》)记载,况姓始于周朝始祖受封于况,以封为姓。封地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代以封地名为氏姓,称况氏,然后迁浙江,再江西,并望于江右。另一支况姓起源于三国时候,有个名人叫况长宁,他就是况姓的始祖。况长宁是四川人,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起先都见于四川,而到了宋、元、明朝时候,况姓多见于江西了,那时江西也是个文人墨客集萃之地,况逵、况文、况真等人,就是江西的才学出众之人。现况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高安市、上高县、靖安县。 况姓另外一支来源是;是我国古代三大清官之一,况钟,况钟是江西靖安县人。况钟本姓为况,随养父姓黄,后来又改为姓况的。从况逵、况文、况真、况暹、况叔祺等名士的事迹,便可以一目了然。况是以江西为中心的名姓。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况姓望出庐江郡和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
四:家谱文献:
巴蜀况氏族谱上下卷,(现代)阖族编修,2009年计算机排印本两册。原稿现被收藏在重庆市涪陵区况道凤处,公开发行。
江西大塘况氏族谱,(现代)阖族编修,2007年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西省上高县大塘镇。
五.字辈排行:
四川遂宁况氏字辈:“文运天开盛福禄定真祥”。
四川南充况氏字辈:“国政启朝廷”。
四川三台况氏字辈:“永隆昌宗天开国”。
江西上高况氏字辈:“远子希尚循效万良宗鼎士贞昭兹来许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江西高安况氏字辈:“忠厚衍余庆圆圣刘益堂”。
贵州龙里况氏字辈:“君良应文于淳必正国光道行仕德元庆彭家之尊”。
重庆涪陵况氏字辈:“登峰显奇智荣国隆乡邦贤才世之宝仁义胤绪昌五职统革伦振兴东华强金灵银辉晋永代乐福康全亲合其泽乾坤壮庐江燿天吉地守鸿发定久长源远继先志典范怡嗣章忠孝衍余庆知书识礼芳勤俭端裕贵崇文尚艺香修德诚信木博学惠万方”。
山东章丘况氏字辈:“少作维元叶春秋集氏迅”。
河南新乡况氏字辈:“嘉保振守仁”。
湖南况氏一支字辈:“其克嗣先猷忠厚衍余庆源盛流益长伯世承祖德(新、邵合修班次因“衍”字派而合之)锦水鸿图运云冈燕翼昌发秀三湘地增辉百岁坊”。
六、历史名人
况逵:
(生卒不详)字肩吾。元朝安徽庐江人,寓居江西高安。少时勤奋读书,有救世济民之志。这时科举罢废,遂以吏职求仕。至大二年(1309)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泰定(1324——1327)末任光泽县尹。下车伊始,即以重法绳治豪绅,使其不敢为非。又提倡文教,兴建云岩书院,招集诸生讲学。有兄弟二人争田,则以《诗经·伐木》喻之,亲自讲授亲友和睦之道,二人感动,和解而去。改高安县尹,平反境内冤案,百姓立碑传颂政绩。元统二年(1335)擢庆元路提官。
况 钟:(1383-1443),字伯律,明朝江西靖安人。明成祖时出任苏州知府,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为政务锄豪强,植良弱,举利除害,不遗余力,甚称良吏,与海瑞齐名。后来他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主动向朝迁上表乞留,因此,皇帝特诏留任。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皇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
况叔祺:明朝江西高安人,字吉甫,明嘉靖庚戌进士,钦差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礼部郎中. 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读遍这方面的古书,又拜访了不少收藏家,见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结合书本,写成了一本名著叫《考古辞宗》及《二史会编》等。
况 文:字应奎,江西高安人,明永乐甲申(1404年)进士,官两浙御史,谳决冤狱,人号神明,寻擢广东左参政。每于衙署中大书“平恕”两字,故所至深得民心。
况真:字彦珍,明高安人,由岁贡历刑部主事,福建按察佥事,天性质直,用法平允,正统间邓茂七党寇汀州,真与马雄讨之。初有功,后失利,谪黑盐大使。天顺后复职,寻致仕。
况暹:字鼎元,明朝上高人,由举人(永乐丁酉举人)历莱阳,汉川,归安教谕,官至光禄寺署正。志行纯洁,文章典雅。闲居三十年,以读书作文自娱。
况周颐(1859~1926),近代词人。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词人,晚号蕙风词隐。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1879)举人。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其间,复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寄迹上海,鬻文为生。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如〔齐天乐〕《秋雨》等。中日甲午(1894)战争时,愤于外敌入侵,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反映"嘶骑还骄,栖鸦难稳"的现实和"壮怀空付,龙沙万里"的感慨。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君臣的酣嬉,深致忧思,如〔三姝媚〕的"红楼依然,玉容歌舞"、〔莺啼序〕的"有恨江山,那能禁泪"等。
辛亥革命后,况周颐与朱孝臧唱和,受朱影响,严于守律,于词益工。
况周颐尤精词评。著有《蕙风词话》 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合刊出版。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蕙风词话》卷四),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风词话》卷一),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又吸收王鹏运之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废学力,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朱孝臧曾称誉这部词话、认为它是"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龙榆生《词学讲义附记》引)。
况周颐著作,有词 9种,合刊为《第一生修梅花馆词》。晚年删定为《蕙风词》2卷。又有《秀道人修梅清课》1卷,与张祥龄、王鹏运联句词作《和珠玉词》1卷。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粤西词见》2卷,《词话丛钞》10卷。
此外,尚著有《词学讲义》、《玉栖述雅》、《餐樱庑词话》、《历代词人考略》、《宋人词话》、《漱玉词笺》、《选巷丛谭》、《西底丛谈》、《兰云菱梦楼笔记》、《蕙风簃随笔》、《蕙风簃二笔》、《香东漫笔》、《眉庐丛话》、《餐樱庑随笔》等。
七、况姓历代进士 (部分)
况 章:江西上高人,北宋元佑丙寅(1086年)进士,官佥都御史.
况 文:江西高安人,明永乐甲申(1404年)进士,官广东左参政.
况 琛:同榜进士,官永平教授.
况 莹:赐进士,官文渊阁学士.
况 璧:明进士,兄弟同榜,官修撰.
况 璟:江西高安(老屋况村)人,明弘治庚戌进士,官刑部郎中,苏州知府.
况 照:江西高安(老屋况村)人,明戊辰进士,官大理寺卿,广西按察司令事.
况维煊:江西高安人,明丙戌进士,官吏部考功司郎中.
况叔祺:江西高安(老屋况村)人,明嘉靖庚戌进士,钦差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礼部郎中.
况上进:明嘉靖癸未进士,官都御史.
况逢春:江西上高人,清嘉庆癸酉进士,官广西庆远府知府.
况 澄:广西临桂人,清道光二年进士,他的兄弟况洵,况澍都是进士.清四大词人之一况周颐的伯父
况 洵:广西临桂人,清进士,况周颐的父亲.
况 澍:广西临桂人,清进士.
况桂馨: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年丙子二甲七十四名进士,散馆授编修,翰林院二品顶戴。
况国泰:江西上高人,清末己丑科进士.
八、历代举人(部分)
况伯固:南宋咸淳丁卯(1267年)解元。
况思文:明庚子举人。
况清宁:明解元。
况清旭:明癸卯举人。官淮安守备。
况一经:嘉靖壬午(1522年)举人,官广东连州知州,赠奉政大夫。
况维墉:明辛卯举人,官淮宁知县。
况子玉:明丁卯举人,官宣城知县。
况于梧:明嘉靖甲子(1564年)举人,官绍武同知。
况尚镇:明辛酉举人,官广信守备。
况暹:明永乐丁酉(1417年)举人,赠光禄大夫。
况琏:明景泰庚午(1450年)举人,官四川茂州知府。
况春魁:字应星,己酉科武魁四名。
况文英:丁酉举人。
况汝霖:己卯举人,丙戌拣选知县。
况绍钟:壬申科举人,侯选守备。
况鸣韶:辛酉举人。
况起谓:甲辰举人。
况大业:丁酉举人,官千总。
况维翰:丙午举人。
况梦飞:清朝举人。
况祥麟:[清]字皆知,号花矼,广西桂林人。嘉庆五年(一八oo)举人,砥行劬学,年开九秩,犹能伏案。精篆籀六书之学,间作印章,苍劲入古。著经述、六书管见、红葵斋诗。其家族四代有举人十人。
九、郡望堂号
1、郡望
九江郡:九江秦属九江郡(今江西省九江市),汉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置江州,隋改九江郡。唐复江州,宋因之。明、清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县治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市。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高安郡:亦称筠州府、瑞州府、建成县、多聚县、高安市。
2 .〖堂号〗:
高安堂:以望立堂。
恩荣堂:资料有待补充。
亲睦堂:此乃上高大塘《况氏家谱》堂号
十:【况姓宗祠通用对联】
〖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言称君子;
民号青天。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况长宁,曾说:“临事小心谨慎,靠好计谋成功。蜀是小国,所规划、所图谋的,在于固守和打仗。”人称君子之言。下联典指明代江西靖安人况钟,字伯律,小吏出身,永乐年间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时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严惩贪;吏,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赋税。创立“纲运簿”,设置“济农仓”。兴利除害,不遗余力,百姓称他为“青天”,任职期满时,苏州两万多人请求他留任。
-----------------------------------------------------------------
〖况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考古辞宗留芳远;
云岩书院播惠长。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考古学家况叔祺,江西高安人。官至贵州检学佥事,精于考古,有《考古辞宗》传世。下联典指元代光泽令况逵,庐江人。有用世志,亲自为诸生讲学,建有云岩书院。
锄豪强,民乞留任;
决冤狱,人称神明。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郎中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出任苏州知府后,锄豪强,扶良弱,兴利除弊,不遗余力。正统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乞留。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下联典指明代御史况文,字厅奎,江西高安人。谳决冤狱,人称神明。
-----------------------------------------------------------------
〖况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复任兴歌,诚清献无愧;
临事而惧,讥费讳不知。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下联典指况姓始祖之一,三国时蜀国名人况长宁事典。
姓氏谱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清·梁章钜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梁章钜撰题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祠联。况钟,江西靖安人。为明代著名清官,与海瑞齐名。上联典指他改姓之事,以唐代先后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作比,盛赞况钟有政声、民望。下联典指况钟出身于刀笔吏,与西汉萧何、曹参作比,赞颂况钟德才功绩。
海内文章伯,水南忠孝家。------唐太宗题况氏谱牒联
天下诗书府,山阴将相家。----唐宣宗赠水南伯(况鼎)门表联
十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况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况开田少将
况开田(1912-1983),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营政治处宣传员,红一方面军供给部会计、财务科副科长、会计科科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19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绥远、太原、兰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6分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3分部政治委员,志愿军财务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济南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济南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3年1月3日逝世,终年71岁。
况玉纯少将
况玉纯(1913-198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长,第30军88师政治部秘书长,89师264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第2兵站站长,骑兵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9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1旅旅长,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独立第1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贵州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治委员、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4月18日日逝世,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