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June月
25:12:41
姓氏评论访客
弥姓家族的由来、迁徙、分布及其汉化演变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分析
甘肃庆阳市中医院主治医师弥新成发表于2011年5月29
日,手机:15101890203,qq:879284816修改充实另发稿之 一
弥姓是中国的稀有罕见姓氏,家族户小,人口偏少,因此致使许多弥姓人感到迷惘:到底这个家族是什麽人的后代?从那里来?为什么这么人少?祖宗都是谁?族人都分布在那些地方?有什麽历史背景?不得其解。带着这些个疑问,笔者本人进行了网上历史资料的详细调阅和查询,获的了一定的宝贵资料,并作出全部归纳整理,现予以公开发表,旨图弥姓族人对自己的身世渊源和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和知晓,或者进一步深入掌握。由于历史久远,战乱频繁,文化跟不上,宗族根本就没有完整系谱记录,就连明、清以来的族谱也在文革中多被焚烧。三代人在百年内已是无法理清,稀里胡涂。甚至有些宗族辈分已混乱不清。舍近求远,借助网络宝贵历史资料,追溯回顾弥氏源流,聊供弥姓族人参考。
弥姓家族最远的历史记录应是【姓氏起源】,说弥姓乃是春秋战国时卫公族之后人。卫灵公生公子郢,郢生弥牟,其孙子就是卫国大夫弥子瑕。这段话阐明弥姓早在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时就已产生了。而且是位列王公,属于卫国的国君家族。
【姓氏起源】也同时明确记载弥姓人属于鲜卑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俗称山戎,属于东胡。其祖先发祥地(老巢)在大鲜卑山,即东北大兴安岭北麓(段)嘎仙洞中(悬崖20米之石窟)。此洞位于内蒙东北鄂伦春自治县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洞内有后来崛起的鲜卑继承头领拓跋珪来此祭祖石刻文为证。洞内外温差30度,冬暖夏凉,靠近水源,便于生活,适合居住。崖高又可防止野兽的袭击。
鲜卑族属于蒙古高原系人种,靠近山东,是中国三大人文始祖蚩尤部落之后裔,全族彻底移居在内蒙科尔沁草原后,共分为36部落,有99姓人。弥姓宗族是其中的一个小部落,人口偏少,属于小户人家,这就是至今为什麽在中国弥姓人十分罕见稀少的直接根本原因。
当时这99姓人在东北大鲜卑山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后,人口增多,部族逐渐壮大,山地生存不便,不利于发展。遂试图移居于吉林与内蒙交界的科尔沁草原一带,改善条件,成为草原马背游牧民族。但由于是蒙古人的领地,被匈奴二代单于冒顿率部迎头痛击,又退回嘎仙洞中。经过集体协商,在二次出山后,提出妥协让步,甘愿给蒙古人服役当奴隶,方在科尔沁草原落脚。弥姓宗族虽然是户小人口少,本来就是鲜卑人中的弱小部落。但是族人中却出现了一个草原少年英豪弥加,非常聪明英勇。其姐嫁给鲜卑人檀石槐,生子为槐枞,结成了舅亲。二人亲密合作,努力拼搏,最终弥加成了鲜卑族东部大帅,百战部落首领。檀石槐成了鲜卑大王。
至东汉末年时,檀石槐经过鲜卑人集体推举,成为公认的鲜卑大王(统治中国北方草原三十年)。并在山西阳高县弹汗山建立了自己的王庭,遂将鲜卑人的36部落进行合并,分为东、中、西三个大部落,并任命了各级官员。弥加被正式任命为东部鲜卑大人、百战部落首领。率军分布驻防于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大概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天津、承德、沧州一带,随军战斗生活戍边,防区内遗留有弥姓族人定居落户,理所当然,这就是河北为什么现在有弥姓族人存在的真正厉史原因和来源。
由于弥加大首领累战有大功,被封为山西太原王、拜侍中、假节、大都督、录尚书等官职。族人随军留居,听用派差,落户于山西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如今山西有弥姓族人的来历。况且山西大同又是鲜卑人的故都。
弥加大首领为鲜卑十大主要人物之一。号称鲜卑三大智勇高手。史称东部大帅,新单于。被曹操次子三国魏王曹丕封为归义王。他是鲜卑大王檀石槐始终如一忠贞不二的忠实追随者(姐夫与内弟关系)。鲜卑30万骑兵大军(相当于30个现代骑兵师),在征服北方各少数民族及最后扫平强大汉军后,统一了中国北方。在长期的腥风血雨,艰难百战中,弥加大首领拥有不朽的历史性功绩。他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军事家。直至最后,战争十分惨烈,鲜卑将领们纷纷接踵战死阵亡,弥加接任大单于,资格最老,威望最高。弥加是鲜卑骁勇善战的名帅,是自春秋时代,东周列国以来,弥氏家族中最为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值得可歌可泣。一生最为辉煌!只可惜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把他淹没了。一般普通百姓不知晓他,就是连弥氏家族都尚且不知。更无人给他树碑立传,详细记载他的历史功绩。他比曹操、诸葛亮高明强多了!
弥加的一生由于战争激烈频繁,连续不断,无文人记述而没有留下详细资料,唯有粗略梗概,就是他的官衔职位。他的最后结局是在山西雁门关与曹魏幽州汉军的激烈交锋战斗混乱中被内蒙包头人三国第一猛将有勇无谋的暴徒匹夫吕布(三国名将)暗箭射中,壮烈阵亡。弥姓人应为弥加树碑立传画像,建庙祭祀,奉为祖宗,学习他的民族气节,坚强勇敢,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精神。把他做为弥氏宗族的榜样。
弥大帅死后弥姓族人随北魏孝文帝大军南迁洛阳,在此有些人就地落了户,所以河南省从此就有了弥姓族人。弥姓人就成了洛阳千家姓之一。直至现在河南依然有弥姓宗族人存在,好像数量不大。
由于弥加是鲜卑族大首领,东部大元帅,三大智勇高手、十大主要军政决策领导人物之一,是北方草原边庭军政大员,东汉时期中国北方名声现赫的鲜卑族大帅,百战部落首领,社会地位和声望极高,在建立北魏王朝的过程中历史功勋卓著,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突出性历史贡献,在北魏鲜卑人执政时,弥姓家族被做为名门望族集中安排在汉置临潼新丰县(现在临潼新丰镇),因此才有了望居临潼新丰郡的历史记载。这正是现在陕西弥姓人相对较多的历史成因。
其次,为什麽山东有弥姓人?查史山东素来称为山戎之根,又称东夷,相当部分的原住山东人都属于汉化的鲜卑人。遗有弥姓家族居住,也有可能。
綜上所述,弥姓家族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五省为主。四川、甘肃则是由于朝廷派出的武职官员等其他特殊原因从豫陕而流动扩散迁移定居的。
到洛阳后,仿汉姓,改汉装,讲汉语,习汉字,与汉族通婚。至隋唐已彻底汉化,鲜卑人与汉人同朝为官,主持朝政。直至北宋赵匡胤时,弥氏宗族还有好多人在朝为官,例如冀州知府弥逊,明朝还有刑科给事弥坚等等。
据说河北天津、承德、沧州、武清、山西太原、大同、阳泉、临汾,陕西韩城,河南偃师......都有弥姓分布,但无法查证具体村庄。目前发现群居点有:山西原平定襄县弥家、山东泰安、莱芜弥家,乐陵孔镇弥家,惠民县大年陈乡弥家,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弥家,邹平县位桥镇弥家,河南漯河坡梁村弥家,陕西华县候坊弥家,蒲城罕井镇弥家,富县吉子岘乡弥家,渭南白水县弥家,洛川县交口镇弥家,京兆乡弥家,彬县义门镇弥家,四川剑阁县弥家,乐山弥家店,甘肃宁县弥家等等,希望大家在网上多通信息,以便知晓。借助网络之便,共同研究探讨,挖掘历史。最终成立弥姓全国联合会,编写资料,开展活动。
北魏至今计有2028年,当时人口468万,统治中国北方149年。
结论:弥氏家族是我国三大人文始祖蚩尤部落后裔,鲜卑民族,蒙古人种,是鲜卑人中的弱小部落,小户人家。根源发自于山东,立国于春秋,亡国于战国,藏身于大兴安岭嘎仙洞,宗族部落成长壮大于科尔沁草原,先祖弥加大首领挂帅戍边于河北省关内,称王于山西太原,宗族最后迁徙移居于中原地区即河南洛阳。家族主流人群郡望封地原在陕西临潼新丰镇。可见弥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卫灵公,东汉末年的中国北方草原东部大帅,鲜卑百战部落首领弥加的后代。弥加首领最终是鲜卑30万骑兵(相当于现在30个骑兵师)军事大都督,曾在山西太原称王。弥姓人是北魏王朝时代的名门望族。但从明清之后渐渐流落蜕化为贫民百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