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May月
166:51:7
《我长辈们的故事》(四)周成林
访客 我们这个家庭本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是幸运的。但是,恶运降临了。我父亲因为早年生活艰苦,积劳成疾。就在盐城地区行署(盐城市的前身)准备调他去盐城地区财政局工作时,罹患重病,经辗转南通、上海多地诊治,1957年春天,他走了。34岁的他,带着无尽的遗憾,带着对妻儿老小的无限眷恋与忧虑,走了。病危时,他对他的老上级领导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妻子是有文化的,请组织上为她安排一份工作,以便抚养三个孩子。那一年我大哥周惠林8岁,二哥周春林4岁,我刚刚出生半年。
每每读着他给我母亲的遗书,感受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孝慈恩爱,不仅怆然涕下!我父亲1957年3月4日病逝,丧事刚办完,上海来人带信,3月13日我大舅在朝鲜咸镜南道牺牲。悲哉,斯人!!!终于为了革命事业,完成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虽然并不是战死沙场!
中国的军队是有极具人性的。当时,我的二舅父也在朝鲜,在某坦克团任维修机械师,技术少尉军衔。上级知道他们兄弟二人都还在朝鲜,当即安排他转业回国,赡养父母,以尽孝道。
表兄弟二人离世相隔10天。消息传来,那一刻,天塌了!!!全家人都陷入了极度哀痛之中。我外公整天念叨:“老天哪,我一生忠厚为人,行医积德,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把我这两棵大树都拔掉啊?”两个月后,不堪重负的他老人家溘然长逝,驾鹤西游。病重时,他拒绝入院治疗。他说知道自己治不好,因为哀莫大于心死。最后,西医的死亡诊断是急性肠梗阻,早些时候入院完全可以治好。
在两个月时间内,一个家庭三根栋梁全部断折了。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不由得热泪盈眶、鼻头发酸。杜诗圣的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的让人千古同哭!小时候,妈妈说到这里,总是嚎啕大哭,这二十多年后,母亲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因为我们下一代一个一个都活得有模有样。
这以后一家四口相依为命的生活,我感受了23年。直到我离家上大学。二十三年,我没有吃过一点苦,,没有一次饿肚子的经历,因为这一切都有母亲!从我们一九六一年的“全家照”照片上可以看出,小时候我很胖。那可是自然灾害最缺粮的时候。
回首往事,家庭不幸,党是恩人。国家对我们的照顾是不能忘记的。我母亲小时候也在私塾念了几年书。解放初,我父亲又让她去小学速成班读了一年书。因为有一点文化基础,我父亲故去以后 县里安排她去原商业局下属的国营饭店,先后任出纳、会计。后到糖业烟酒公司,先后在三家门市做过店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颁布了《国家干部遗属抚恤金条例》,按照家庭收入平均计算,我们三兄弟中有二人可以享受每月15元抚恤金,直至年满18周岁。所以,我领抚恤金一直到我工作的那年12月份。同时,我的外婆也享受了烈属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