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April月
1116:2:34
这二十篇是给培训班孩子上课时写的教案,收到家长好评啊梅 日出印象
拂晓时分,一轮红橙橙的太阳缓缓升起,挣扎着冲出平静的水面,奋力地划破浓浓的晨雾,露出自己的面目。朝阳,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染红了水面,染红了画布,染红了,我们的视觉。三艘小船,早已扬帆,摇曳缓进,沿水而行,由远及近,慢慢行驶出重雾,渐渐滑入到前景。静悄悄的,好像不忍惊醒远方还在沉睡的港都;隐约约的,好像不敢干扰眼前正在凝视日出的观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就是三十二岁的莫奈在一百五十年前给我们的《日出印象》,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唐诗的意境,我很奇怪自己在如此西洋化的大作前,居然想起了纯东方的中国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大自然撼动人心的力量,带给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内心的感慨,就像一个人心怀释迦大士的悲悯之后,明白慈悲无处不在。于是,一百五十年之后的我,在红日冉冉上升,阳光由柔而强,大地迎来光明,一个个连续的变化的动态的瞬间里,悸动不已,我想现代的我,丢失了什么?
当都市人群在日益生长的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空间里奔波穿行,为名利,为成就,为生存打拼;当乡村人群在社会边缘化的冷漠视野中渐行渐远,四顾茫然,步履蹒跚,为日子,为生活,为未来叹息……
还有多少人有心有闲,去感知每天不一样的太阳带来的心绪变幻?
还有多少人有情有意,去体会一年四季花开花谢荡起的情感波澜?
还有多少人留心:太阳的温度是有喜怒哀乐的;
色彩的丰富是有厚薄凉热的;
大气的流动是有瞬息变化的……
那些长年累月穿行于城市大街小巷的人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可曾像莫奈那样,用一往情深的,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某一天的某个时段,扬起头,看一眼雾中海港远处的塔楼;初冬街上落叶的梧桐;繁华闹市流动的人群;风中不息孩童的欢腾……如果没有,我们的眼睛就是苍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