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热评
- □访客:昆明汤池汉族,保姓人…(2023/11/22 11:10:20)
- □访客:讨论(2021/4/27 23:50:23)
- □访客:讨论(2021/2/14 10:30:11)
- □访客:讨论(2020/1/19 19:22:48)
- □访客:讨论(2019/6/28 9:21:37)
- □访客:讨论(2019/5/13 0:04:51)
- □访客:讨论(2018/10/12 16:50:24)
- □保光荣:各位保氏同仁大家好、…(2018/4/12 11:32:11)
- □访客:讨论(2017/7/24 0:32:18)
- □保如学:我男主宗的母亲就是从…(2017/2/20 23:36:39)
- □保吉莲:姓氏评论(2019/8/8 14:14:47,复0)
- □访客:我姓保(2019/6/15 19:58:08,复0)
- □访客:姓氏评论(2019/2/12 16:24:37,复0)
- □保洪海:姓氏评论(2018/8/3 19:35:43,复0)
- □baohaitao123:姓氏评论(2015/10/6 16:40:22,复0)
- □访客:姓氏评论(2015/7/8 9:41:48,复0)
- □访客:姓氏评论(2015/5/25 9:08:59,复4)
- □访客:姓氏评论(2015/3/17 16:02:06,复6)
- □保泽海:我的姓名是保泽海,广…(2014/11/14 11:20:03,复1)
- □访客:姓氏评论(2014/6/16 10:11:01,复1)
- □访客:姓氏评论(2014/4/7 20:10:28,复8)
- □访客:姓氏评论(2013/4/24 10:06:31,复0)
- □保树贤:姓氏评论(2012/10/5 10:08:21,复0)
- □访客:姓氏评论(2012/9/19 20:23:19,复6)
- □baoshimenzhon:我姓保(2012/9/14 22:42:26,复0)
1/9页
1 2 3 4 5 6 7 8 9 向后>>
2005年April月
30:27:52
- 我想知道青海的保家上怎么来的?
保国才
评论:讨论- 台湾南通保姓人
口 保晓冲
2012年11月26日,我有幸带队南通市区部分退休干警及配偶、亲友一行31人,随苏州国际旅行社组团,由盐城南洋机场飞抵台湾桃园机场,开始了为期八天的“环岛台湾游”。 其间,由于台湾导游林隆辉先生的热心相助,使我了解到南通保姓人在台湾地区计有170多户、近1000人。台湾保姓人口,在台湾姓氏中名列第604位,亦是台湾罕见姓氏。
台湾《自由时报》记者杨宜敏先生提供的资料述:台湾国立宜兰大学食品科学系讲师保爱贞的祖先来自云南昆明保家村,当地村子里的人都姓“保”。但她生在宜兰、长在宜兰,从没有到过云南。对她来说,台湾宜兰才是她的故乡。保爱贞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早年(1949年)与母亲(南京人)来到台湾,曾在台湾西部住过一段时间,后来迁居到东北部的宜兰,并就此落地生根。当时的宜兰县就她一户姓保,虽然全台湾姓保的似乎不多,但她家兄弟姊妹6人,加上保爸爸倒也不觉得势单力薄;保爱贞还说:她爸爸十分想念大陆云南。离开家乡来台湾后,他如果听说哪里有姓保的人家,就会想尽办法搞到联系电话,并打电话去询问、去联络,希望能找到在台湾的其他亲友。就这样,他先后找到七、八户保姓人家,九十年代初曾组织部分保姓人回过云南故乡探亲。几年前,她爸爸过世后,似乎与云南更难有联系了。据笔者考证:保爱贞女士的祖先,乃600多年前由南通入滇的南通保氏后裔。
此外,高雄市居住不少保姓人,他(她)们普遍来自江苏南通,是日伪时期南通县教育局保姓局长一支的后人,目前计有30多人分别在台湾、日本和美国定居;还有在台北市亦有不少南通保姓人,他(她)们基本上都是已故原民国政府曾担任驻“联合国代表”保君建一支的后人。据了解,其后人也多数迁居美国。
- [编辑][取消]
访客,2012-12-11 16:07:19,2162538
评论:讨论- 保家庄的记忆
口 保志德
旧称的“保家庄”,位于昔日商贾林立西大街的马家府东首,是南通西门外“三大保宅”之一。南通解放后,隨着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的需要,保家庄于七十年代后渐进消失。目前,虽尚有遗迹可寻,但仅存“花甲” 以上老人的记忆之中。
旧称的“保家庄”为西大街322号,坐北朝南、大门临街,后门是寂静的“凌家倒墙”(现为繁华的万象新路)和良田与小河(现为人居的住宅新村)。它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古建筑,宅院纵深、规模完整、气势恢宏,长方形的蓝底白字“保家庄”搪瓷牌,就镶钉在后大门左侧外墙的左上角。
儿时记忆中,从临街大门堂步入15米左右即为“二门堂”,可见二门堂外左右各蹲一座深粉红色的石狮甚为威严。门槛较高约60公分,两扇对开厚重的堂门油漆斑剥。而衬托着的宽大门匾、两侧门柱,则因年久失修,柱上对联、匾上题字已无法辨认了。再进10米左右,即为内设花园、厅堂、正屋、居室、客房、厨房、柴房等的“前门”,也有石鼓“把门”的高门槛。宅右为外巷,因位于保家野大门东首,故由此称之保东野大门也!
进入“前门”即为内宅,是中国古代建筑典型的“一进三堂”( 敞厅、穿堂、正屋)。每栋房屋均为七架大樑的土木结构,高大宽敞、青砖黛瓦。坚立的小瓦排成屋脊,西头微微翘起,西端是辟邪的基兽,它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凝视远方,两根长长的鬚毫斜向天空,为庄宅增添了庄严与雄姿。一溜蝙蝠图案的滴水沿,整齐划一象征着“福星”高照;每栋房屋两边是架空木板地的卧室,中间客厅地为大方青砖铺设,屋前天井又自成一家庭院。在穿堂天井的东侧,种有一株木瓜树,每逢成熟季节满院可闻飘香。
在正屋的天井东围墙中间,有全宅的“中门”并通向外巷。正屋天井西南围墙边设有花台,种有月季、黄杨、天竹等花草,亦为庭院增添了许多宜人的场景与生气,还有一个小门通往内巷进入后院。由此可见,宅内三栋房屋建筑结构不同的是:敞厅与穿堂前后均有廊檐和近三米长的条石阶,但客厅均无后墙为可开启的几对木质扉门;正屋前有条石阶和前廊檐,客厅后为砖墙是供奉祖先的中堂所在处。
走过内巷,便来到设有厨房、柴房、客房的后院。在这同为“四合院”的东南角,种有一株高大的柿子树,每逢农历九月的中秋季,那成熟的硕果尤如火红的灯笼挂满枝头,镶嵌在深绿的柿叶丛中,煞是惹人喜悦不已,不由馋涎欲滴食之,以饱“口福”也!在后院的东围墙有全宅的后门,可通向外巷,即保东野大门。
我清楚地记得:“保家庄”有大后门。每逢夜幕垂空,我常陪同父亲去锁后门。我还清楚地记得:每逢正月十五的晚上,我会从后门跑出去,看那星星点点的火把在乡村田埂上游动,那是门外冯家园子和陆家园子的庄稼人在“放哨火”。他们手举火把奔走在自己的田陌小路上,边跑边喊祈祷着来年的丰收!
居住保家庄的我族一支还算人丁兴旺,在我记忆中后人共有两房:大房保咏南(女),招婿徐沭曾、育一女,叫保福如。解放前夕,全家移居美国西雅图;二房我祖父保升初,禀承“书香门第”之祖训,解放前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父亲保子益因战乱没读几年书。我和姐姐保合德于六十年代,分别毕业于上海华东纺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均为高级工程师,现退休在家、頣养天年,享受着“三代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 [编辑][取消]
访客,2012-11-13 19:36:59,2161964
评论:讨论- 644年前“流寓”南通的保氏家族
口 保晓冲
9月16日晩,座落濠河之畔的南通文峰饭店宴会大厅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作为长辈,我在主持人的司仪下,健步登上主席台郑重宣布:中国海员、机械工程师、南通保氏家族第二十四世嫡孙保让昱先生与通州“扎染” 世家之女徐燕小姐,相恋相爱、喜结良缘、合情合法、正式结婚!顿时,应邀参加一对新人婚礼的300多位亲朋好友掌声雷动、笑声迭起。由此,我激动、我感慨、我想起了许多……
凡懂点南通地方史的都知道,南通保氏是一个特殊的家族。《南通市志》载;“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人之后元善受招抚,以保姓定居通州,是有据可查的蒙古族后裔”;《南通历史札记》载:“通州保氏,先世蒙古族后裔,外地罕见同姓”;《南通达氏族谱》亦佐证:达氏始祖伯颜忽晃,蒙古族人,曾为元善军之军师,“元善军与朱元璋军战失利征服后,遣之通州屯垦,元善、伯颜及二将改保、达、浦、沙四姓,子孙世居通州,后融入汉族”。也就是说,南通保氏家族是644年前,因历史变革、改朝换代,无奈“融入”汉族居住地的蒙古族群体。而上述史料中提及的元善,则是南通保氏家族二世祖(一世祖为元善之父、已故元未丞相罕)也!
生于1896年的父亲、南通保氏家族第二十一世嫡孙保允元,生前曾让我读阅过珍藏保存下来的明、清年间,两个版本的《崇川保氏族(家)谱》。其一,明万历十三年乙酉,由南通保氏家族第八世嫡孙保质庵执笔撰著的《崇川保氏族谱》原序曰:“昔元丞相罕,以国老奉使尽瘁厥终。其子元善公,官至元帅出镇建宁后,以延平一带依军受檄,故东南海上迤逦数千里俱口号无恙,福泽苍生功诚不朽。元善公遂问海上可家如通州辙家焉,通州籍无保姓,元善始有保揆其翼运鼎食之荫职相齿也。”其二,清乾隆六年十一月,由南通保氏家族第十三世嫡孙保嘉桢执笔撰著的《崇川保氏家谱》卷一第九页述:“……及明师入闽,太祖闻其文武才干,念其平寇有功,甚有万民俱保,下旨免诛,赐‘保’姓、封‘天官’,才檄招致公拂,流寓于通州西垣,荒田其基,始辑家谱焉。”并派辈谱“钦明文思,允恭克让,亲睦九族,协和万邦”十六字,自十七世始一字一世。
父亲保允元生前还告诉我:当年元善公受招抚率家小、残部“流寓”通州西垣后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恐生兵变”,竟又下旨调元善军一支远征入滇剿匪。于是,如今云、贵两省计有保姓人逾三万,是中华保姓人集居最多的地区。而留居通州西垣的保姓人,则牢记祖先“孝友家声,诗书门第”之家风,不负祖先“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韬略才偏壮”之期望,勤奋读书、精忠报国,与人为善、融入汉族,人丁兴旺、成为著姓,惊艳人才、不断涌现。《光绪?通州直隶州志》上,竟载有48位保氏名人,分列忠节、宦绩、武功、义行等传略。明、清年间,有保睿、保良遇、保定纬、保兆炳、保麟等深受民众褒奖的清官;有保允常、保世宁、保楚扬、保在、保存等镇守边关统兵的名将领;有保甸、保时、保学灏、保希贤、保逢泰等载入辞典的古代大画家;有保旗、保汜、保质庵、保培基、保嘉桢、保大章、保佐才等当时闻名遐迩的名书家、大诗人……
历史情况是这样,近代、当代亦如此。民国时期,生于1878年的保少庵,毕业于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辛亥革命以后,曾任通州水师营署务之职。1946年南通发生“三?一八”惨案后,中共地下工作者邵永龙被国民党的特务跟踪,当夜在家里遭到秘捕。他获悉后,借凭社会威望托人说情、亲临交涉,加上当时邵永龙的中共身份尚未暴露,终得“担保”留住他家、免遭秘捕。后来,邵永龙又在他的掩护下安全撤离通城。他还支持长孙弃学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新四军;生于1904年的保克序,在新四军东进不久,就参加了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通西独立营,曾多次潜入日伪据点执行“锄奸”任务,历经数十次歼灭日伪军的伏击战,是当时闻名通西地区的传奇人物。1942年9月初,他奉命担任新四军南通县庵南办事处主任。同年10月18日夜,其下乡开展群众工作时,遭日伪军计30多人包围袭击,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生于1921年的保文明、保炳恒堂兄弟,当年均是新四军通西独立营的班长兼机枪手。1943年2月7日所部遭日伪军包围袭击,在“万愿楼战斗”中英勇牺牲;生于1914年的保宏生,28岁时参加新四军任南通县警卫团短枪班班长,当年升任一营管理排长。1947年腊月初八,在白龙庙(现通州五甲)附近的兴龙灶战斗中英勇牺牲;生于1896年的保君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学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民国大学教授。1927年后,历任江西省财政厅秘书、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教育局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委员会参议兼政治组组长。1936年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历任条约委员会委员,驻澳大利亚悉尼等国首都城市领事馆总领事,驻秘鲁、约旦、玻利维亚、土耳其等国大使馆大使。其间,曾调回台湾任外交部顾问,并担任过联合国一至七届的“中华民国”副代表、代表;保君暤,字既同,系保君建之弟。大学毕业后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工作,历任驻温哥华领事馆、惠灵顿领事馆、南非联邦约翰尼斯堡领事馆领事(加总领事衔)。回国后,一直供职于外交部。
从南通走出去的保姓才干更为惊艳。生于1927年的保铮,毕业于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后,留校执教,历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为西安电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是我国著名的电子学家;生于1928年的保句,1945年弃学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副政委,在淮海战役中他指挥炮排与战友于休用野炮击落击毁敌机各一架,创造了我军野炮打飞机的奇迹。1976年从部队转业后,任南京市医药公司党委副书记;生于1936年的保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留校执教,历任系主任、院长,为硕士生导师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我国著名的公共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生于1942年的保育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分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1996年调任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1998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副秘书长。现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是我国新闻界的著名老报人;生于1962年的保伟中,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风源发电研究,业余爱好集邮,现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安徽(滁州)龙源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生于1975年的保剑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不久辞职“下海”加入有利演艺发展的演出经纪公司。此后十多年里,他接拍影视作品70多部,曾获2006年度红人榜优秀偶像、2007年度红人榜最佳荧屏拍挡,是我国著名的影视演员。
现居南通本地的保姓才干也为数不少。生于1927年的保汇泉,因成绩斐然,于1956年被国家、省、县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出席全国商业系统先进表彰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南通第一个受到国家表彰的保姓人;生于1931年的保其彩(女),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和省、市劳动模范等殊荣,是我国著名妇科专家;生于1958年的保民退役后,曾任市粮油贸易公司科长。1995年辞职“下海”创业,成为拥有8个实体的公司董事长,还创办了中国(南通)上市公司实物股票收藏馆,是我国知名上市股票收藏家。此外还有:南通纺院党委书记保刚健(女)、南通市民族宗族事务局副局长保朴、南通供电局原副局长保春生、南通妇女联合会原副主席保钟灵、南通市文化局原政治处主任保向宁、南通市审计局总审计师保铨生、原南通医学院教授保和珍(女)、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保志权、原南通医学院教授保陶、原南通市西公园中学校长保烽、南通市唐闸中学校长保萍(女)、南通日报社原副总编保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教授)保秉忠、南通市国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保刚毅、原南通邮政车队长保桂新、南通川东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保德坤、南通森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保克伟等。上述,担任过省、市政协委员或常委的有:保烽、保刚健(女)、保春生、保桂新等,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的有保萍(女)、保刚健(女)、保德坤等,受到国家和省、部级表彰的计有20多人。
弹指一挥间,644年过去了。蒙古族人后裔、改姓“流寓”南通的保氏家族在这块“崇川福地”上,已历经了漫长的明、清两个朝代和民国、人民共和国。据省、市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披露:截至2011年底,现居南通的保姓人口仅2870人,占江苏保姓人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六。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姓氏溯源、民族成份、人口繁衍、才干惊艳等,却充分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文、聚落、地理的地方文化。亦为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宝贵资料。
我要感谢当年的改朝换代,给予祖先名为“流寓”、实为“移民”江海平原的机遇;也要感谢当年的通州民众,善待祖先不予“杀戮”、 留居“西垣” 鱼米之乡的包容;更要感谢历代的祖先前辈,深思熟虑寄予后人的期望……让南通保氏家族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家风,并代代相传到如今!我相信,即使将来亦如此。南通保氏家族的成员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积极地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真正“融入”汉族、万众一心拼搏,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作者系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 [编辑][取消]
访客,2012-11-03 17:32:37,2161821
评论:讨论- 南通保家轶事?轶事篇
一张“全家福”的回忆
口 保仲泉
在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里,我的孙女保思羽将飘洋过海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读书。时年,又是我与爱人共同步入了古稀之年,于是我们照了一张“全家福”。看着照片上每个人开心的笑容和自信,我心潮澎拜、回味无穷。我感到:有一种情,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时代与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亲情,父母留给我们子女这种深情,是无价之宝,是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
我家世居港闸区闸东乡高店村,旧称十里坊镇。追溯到老祖宗,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裔!算起来,我的祖先前辈在这块土地上已世居600多年、繁衍二十多代了。听奶奶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忠诚老实的人,他具有蒙古族人特有的直率、豪放、执着的性格;心胸宽广、明白事理、真诚待友的人品;面对困难从不低头、从不畏惧、从不退却的坚强。父亲23岁时与母亲结婚后经历磨难多多,但都被他们一一化解了。
我母亲从小命苦,受尽了后娘的虐待,使她在困难面前学会了勇敢,在挫折面前学会了坚强。她是一个勤劳节俭、待人诚恳、为人善良的好母亲。她乐于助人在代销馒头笼糕期间,她经常自己买馒头送给穷孩子们,许多人都尊称她为保妈妈,亦在乡邻中传为佳话。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一致称赞父母是难得的大好人,并经常有人上门来道谢。
母亲掌管家庭也是一把好手。面对六个子女和婆婆全家九口人,凭着父母两人毎月合起来只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却要供全家的吃喝拉撒、读书穿衣,实在是够艰难的,家庭经常会出现“财政赤字”。但他们艰苦执着的精神,硬是撑起了这个大家庭。一家九口生活虽不冨裕,却过得乐融融、非常幸福。
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能长大成人,是他们用血汗灌养的;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他们感化的;我们的性格、习惯,是他们传给的。他们一生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的清福。1938年日本鬼子发动侵华战争,实行三光政策,我家的房子被全部烧光。面对这突如其耒的灾祸,父母亲除了痛恨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外,自已动手,东借西凑,重新搭起了避风遮雨的家。父亲不甘当亡国奴,多次为新四军、游击队送情报,掩护伤病员等,曾多次惨遭日本鬼子的关押与毒打。
父亲还鼔励时值21岁的堂弟保炳恒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不幸的是:保炳恒在执行南通县刘桥区委扩大会议警卫任务时,因叛徒告密突遭周边据点日本鬼子偷袭包围,与区委领导、著名抗日英雄张慎修一起惨遭杀害。亊后发现,我堂叔保炳恒身上竟被日本鬼子刺了20多个洞,在家人收尸时只能用棉花、毛巾堵塞仍鲜血直淌的伤口。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现长眠於通州区刘桥烈士陵园。
父亲是家中的支柱,平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有聪明才智。为了家庭旳生计,他撑过渡船、杀过生猪、俢过汽车和自行车……样样都干,从不叫苦叫累。我们的性格来源于家庭,是家庭的经历决定了我们做人处事的方式。在父母行动的感召下,我们六个子女都养成了父辈朴实诚信、老实做人的习惯和坚强自立、艰苦扑素的美德。虽然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还是勒紧裤腰带,千方百计供六个子女上学。在他们的支持下,现在我等兄弟姊妹中:
大姊保和珍大学本科毕业,退休前在原南通医学院任副教授。其丈夫徐涌大学本科毕业,退休前在原南通医学院任党委书记、正教授(正厅级);二姊保莲珍中专毕业,退休前是南通一轻机财务科助理会计师。其丈夫徐松如技校毕业,退休前在南通自行车厂质捡科工作;
四弟保新泉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五年,退休前是南通一轻机电工班电工。其妻朱乔珍初中毕业,退休前是原南通自行车厂电工;五弟保汉泉高中毕业后,也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四年,退休前在华能南通电厂行政部工作,系高级技师。其妻瞿银明高中毕业,退休前是市江海通集团公司工作;六弟保洪泉初中毕业后在南通一轻机当工人,38岁时因病早逝。
我排行老三,1961年高中毕业后参了军。17年的军旅生活,我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把汗水洒在了军营。部队里的训练艰苦,现在想来尤为刻骨铭心。三伏暑天斗骄阳,寒冬腊月战飞雪,艰苦的部队生活磨炼了意志、丰富了经历。细细品味:不言苦累,却满是幸福与甜蜜的回忆。因为我常常想,曾经把热血洒在了军营,把友情送给了战友,这是一种多么光辉的历程,军营真是一个火热的革命熔炉。1978年11月我转业回到了家乡,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先后在企业担任党委书记,1985年后调入大型企业华能电厂,任政工部主任,职称高级政工师,直到退休。
我的爱人陆荣俐比我小一岁,我们是初、高中6年的同班同学,她1961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1967年10月与我结婚,1968年大儿子出生,1970年二儿子出生。她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还要关心双方父母及长辈。她秉承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在单位她是理财当家的一把好手,是一位资深的会计师。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是我心灵的寄托,是两个儿子的严师益友。在她的坚持下,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后都进企业工作,并坚持自学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她还以大嫂的身份操持了保家旳大、小亊,且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保家人的一致认同。她以娘家大姐的身份,以身作则,也承担和处理了各种大、小亊。兄妹六人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真可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们相亲相爱、欢度晚年,全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祖辈的优良品质宛如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更比我们这一代出色:大姊保和珍的女儿严晓江,于2007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麻省大学深造,现任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译协理亊,从亊翻译学与文学硏究,她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等5项课题,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巳出版专箸“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研究”“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编撰了“大学本科翻译硏究型系列读本”“商务英语读本”等。
我的长子保伟中1968年6月出生,高中毕业后进了天生港发电厂,经培训分配在金属试验室当工人。期间,在师傅的传授与帮助下,他刻苦学习和钻硏技术,短时间内能独当一面的掌握和分析各种金属试验数据,得到班组一致好评。工作之余,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了大学专科和本科考试,获得了大学学历。他热心于团委的工作,积极推动开展各项活动,计划、总结、汇报等。平时的锻练与积累,造就了他文笔的功底。2001年他通过竞争走上总经理办公室袐书岗位,2005年他受聘担任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职,2010年他调任安徽(滁州)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正处级)兼副总经理。
我的次子保伟民1970年7月出生,中专毕业后进了华能南通电厂当维修钳工,工作踏实勤奋,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了大学专科和本科考试,取得了大学学历。现职为华能南通电厂粉煤灰公司副总经理;我四弟保新泉的儿子保爱国,1970年生,现任南通市国威服装公司总经理;五弟保汉泉的儿子保磊,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南通分行。
我的孙女保思羽,从小培养了好学上进、永争笫一的品质。她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成绩优秀、名列前茅。特别是高中进入南通市第一中学PGA班的三年里,她通过竞选成为了学校学生会卫生环保部副部长,组建了学校第一个话剧社团,并参加了学校护旗队。她集邮个人作品获得过亚洲金奖;全国空手道邀请赛获得过冠军。这一系列的经历,帮助她更好地体验人生,获取了前进的经验和动力。PGA班的三年,她曾参加美国ACT考试,获得了数学满分,总分30分的好成绩。由此,她收到了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多所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最后,她选择了曼荷莲女子文理学院这座精英学校。今年8月26日,她进入该校已开始了她为期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她是南通保家女子出国留学的笫一人。
在孙女保思羽赴美囯留学临别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妻与我烧了一桌子菜,全家聚齐吃的热热闹闹,但唯独我与我妻一言不发,老是默默地往孙女碗里夹菜、不说话,放下筷子也只是默默地看着孙女.心里有一种莫名、复杂、无限的感情……感悟颇多.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家族的无价之宝,铺就了我们后辈的幸福之路。我的孙子保涵天,现就读于白蒲中学高三班,明年将参加高考;大姊家外孙戴雨尧,今年高考录取了南京邮电大学;四弟家孙子保鼎,现役军人,在山东威海当海军,现在南海军舰上执勤,守卫着祖国南疆的南海领海。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今天,翻开我的影集,一幕幕人生足迹,象过电影一样回味无穷。看着不同场合定格的生活场景,组合起来竟成了记录我和我家人几十年来生活经历和生命历程的珍贵画卷!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岁月如歌,蓦然回首逝去的日子,宛如梦境一般。但是,我却要感谢生活!感谢保氏祖宗为我们留下的那些优良作风和品德。让温馨、和谐、幸福的家风永驻,让保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注】保克伟荐稿 作者系南通保氏家族第22世嫡孙。
- [编辑][取消]
访客,2012-10-13 14:53:46,2161236
评论:讨论- 为刚正清廉的先祖——保睿而自豪
再次阅读《南通历史札记》中所载的一篇保氏史料:《保睿以知县拒贿宦官》。我深感保睿在明朝中叶,官场风气腐败,贪官污吏公开受贿的社会环境里,身为七品县令,能做到刚正不阿,清廉自守,不与宦官同流合污,这种凛然正气和坚强骨气,是值得后人永远称颂的。
保睿,字天与。明代弘治十五年岁贡(朝廷派宦官到各府、州、县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保睿时任曲江知县。宦官过境,按惯例,地方官员要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级官员。唯独保睿不肯敛财为贿献媚讨好。为此遭到宦官的不满和排斥,把他降职,调往边远的福宁县。临行前,保睿愤然挥笔作诗,大书在县衙署的廊壁上。诗云:
不似神仙解炼丹,无缘措置惠贪残;
毫厘百姓心头肉,为汝抽刀总是难。
对这首诗,我试作如下译述:我不能像神仙那样在炉中炼出救世的仙丹,我没有缘由依仗权势巧取豪夺百姓的活命钱去讨好凶残的贪官。一毫一厘皆是老百姓点点滴滴的血汗,搜刮榨取如同宰割他们的心头肉一般。为你等贪官谋不义之财而抽刀,我总是难,难,难!
这首诗就形式上说,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一句比一句有分量,收句关合全诗,彰显心志。全诗平仄声韵合律,读来顺口,易为广大人民理解接受。就内容来说,做到爱憎分明,有力地鞭笞了如狼似虎的宦官,表达了爱民如子的深情。作为地方父母官,他真正做到为民当家做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让其毫厘受损 。他不慑服于上司的压力,敢拨乌云顶妖风;他不愿卑躬屈膝走升官发财之路,愿持清正廉明的品行,出污泥浊水而不染。诗中“抽刀”两字源出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诗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这句诗抒写李白在忧愤苦闷中犹然表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展示李白对恶势力不屈,敢与现实社会决绝的倔强性格。保睿很自然地引用到自己的诗中,把明光闪闪的刀锋直指贪残的官吏,并把富有战斗性的诗篇直书廊壁,公之于世,毫不畏缩,充分表现了他对人民的耿耿丹心和与邪恶势力对抗的铮铮铁骨。像这样反贪倡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离职而去之时,怎不教“民皆流涕”呢?五百年后的今天,抚今思昔,又怎能不激起后代人对清官保睿无限的崇敬和自豪之情呢?
明代清官保睿的高风亮节流芳百世!
如匕首投枪般的反贪诗章光耀千秋!
作者 南通电视大学通州分院、通州中专退休教师 保允洁
住址 通州中专校区
电话 86510036
电子信箱 baoyunjie@sina.com
附《通州志》中的《人物宦迹·睿有传》原文:
保睿,字天与,明弘治十五年岁贡,官任曲江知县。因时有宦官过境,依例当敛财为贿,睿独不肯,遂为所中伤,谪庙宁判官。于是,睿在降职离任时,曾题诗廊壁曰:“不是神仙解炼丹,无缘措置恵贪残;毫厘百姓心头肉,为汝抽刀总是难”。
在清人王焕然的《诗话》中提到保睿的事与诗,最后,有一句说“及去,民皆流涕”。
- [编辑][取消]
访客,2012-10-02 16:33:14,2160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