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May月
1913:43:36
姓氏评论寸待順 寸氏族譜
前清道光年騰衝和順鄉新建寸氏宗祠序(碑記)
從來本則有本,千枝萬葉不能忘,水則有源,四海九洲何可沒,物因如此,人亦宜然,人受天地之生成,既宜切於敬,蒙祖定之培植,尤應妥其靈。
鼻祖太師 慶公原籍南京,於洪武二十三年自蜀來騰衝傳五支,居本鄉者三、遷永昌浪穹二,四世開始吾鄉學,子孫漸繁,處各村寨者難計,不立祠以統之,則渙然而未苹不能別尊卑分長幼,辨內外定親疏,雖曰同姓,勢將混雜而莫可攷何之後哉,問心有愧而己矣,不肖等於嘉慶十年,對神前而起念修,建閤族欣然樂從,與族長光遠立募薄,分散勸捐,次年腳稅強有支持,後舉式谷,慎重其事,
鳩工庇材、盡心竭力,近仁勤登記、才動日、興國、五百餘年來繁衍已二十四代,人家千餘家,雖無特達襮著者,而蕃滋裔,萬民鱗櫛,遷徙流漫,在各地方或,以文稱,或以武顯者代不乏人,吾祖之洪仁碩德,足以庇蔭後代於無窮者,而可知也。
吾祖生五子,長支成公、二支亨公、三支通公、四支堅公、五支賜公等,因子孫繁衍,人以地限由近及遠擴張至貴州省遵義及本省各縣者是四、五支之裔孫也,在騰衝屬各鄉鎮及緬甸者是大二、三支之裔孫也。
四代裔孫,文斌公(橋頭老爺)於大明萬曆年間南來發展,曾受緬王之聘,職為翻譯官,三次隨緬使晉北京訪問,被神宗皇帝留意,開辦「四夷館」,職授鴻臚寺少卿。
衝騰寸氏家譜略序
吾族原籍南京遷移至四川重慶府巴縣梁灘里寸家灣而於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始祖 慶公奉命入雲南漸至騰衝和順鄉(原名:河上屯,又陽溫登,再河順鄉)寸家灣而家焉者也,吾鄉川籍者寸、釧、李、尹、賈等姓,傳言先後於洪武年間來騰衝者。
吾祖於明初離巴江入滇至騰衝,居家於盈江之旁,鳳嶺之麓,開農田,興水利,創吾騰衝萬世之基。騰衝本不毛之地,諸夷雜居,且地多瘴氣,蛇蠍滋生,則吾祖拋棄骨肉,跋涉險阻,以入荒蠻;非樂斯土之地利與人和,是以堅忍果敢,艱辛締造之狀均可知也。
良修、含英、崢嶸、知良,履萃等共勷舉事,月朔二豎正房大門,十四年夏,式谷病、舉方曉、阿瓦二三次分金俱經手用起兩山牆圍牆,以及廊,亦甚勤謹,舉光文修正廳前照壁,三年修家堂,五年修煖閣、牌位匾對粧嚴。六年修月台,尚欠兩廂,工力難告竣嗟嗟時事變遷,日月易邁,日久而湮沒人之善,不可對祖宗先靈,不可以對子孫後裔;倘有私縮、神明鑒察,爰泐石以垂永久!
道光九年已丑年仲秋月立
吾族南來則於明萬曆年間,父作子繼,因親及友,
迄及十九代,綿延至,性、品、尊、時、守、待、得、壽、傳、培、根、固、本、敬、厚、客、寬、忠、孝、仁、義、明、道、正、心、謙、和、誠、倍、治、世、證……諸字派,根深枝茂,葳蕤蓊鬱,氏族始稱極盛焉。
春秋祭祀之例,用以敬宗睦族,則為慎終追遠之意也,處此時移世易之際,宗祠無基,更不易聯宗親族、如此代遠年湮,後代裔孫,必定忘根移本,猶慮字派之錯亂,本末倒置、忘宗忘祖,莫知所自也。
第十六代
日應必正性學風朝
第十七代
廷嗣品太自
吾族裔孫務須共同遵守字派之順次,崇宗抱本則源遠流長也。(為恐混淆,妥將每代小支改用之字派附加于旁。十七代有小支改為單字者如寸琛、安、璽等不便加上,恐更模糊,先此附上)
宗祠大殿牌位
大明太師始祖 慶寸公(墓在後頭坡馺馬壩崗上)
二世祖諱 成 寸公暨德配墓 長支裔孫敬立
二世祖諱 亨 寸公暨德配墓 二支裔孫敬立
二世祖諱 通 寸公暨德配墓 三支裔孫敬立
二世祖諱 堅 寸公(四支祖落籍永昌府即今保山縣)
二世祖諱 賜 寸公(五支祖落籍貴州省遵義)
五支祖賜公貴州歸四川、十八代孫進士開泰公(尊字派)兩次入川查訪,結果未找到五支之裔孫,後在貴州遵義遇到本族,皆云:「由滇來者」。
第十八代
可保家浩育開尊清長鏡進
第十九代
賢源崇時樹愛如
第二十代 永志守鎮映
第二十一代 仕待民轔
第二十二代 得
第二十三代 壽
第二十四代 特
第二十五代 傳
第二十六代 培
第二十七代 根
第二十八代 固
第二十九代 本
第三十代 敬
第三十一代 厚
第三十二代 容
第三十三代 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