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September月
2714:12:44
原创《爨来爨去》
唐明 有一本书,书名叫《爨来爨去》,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人一定会感到好奇、搞笑:“你窜来窜去的在干什么?”。
是啊,我在干什么,为什么窜来窜去的?不,我就是要“爨来爨去”,因为我喜欢云南历史文化,在数千年的云南文明史中,论及三国蜀汉至唐中叶这五百余年的历史,史学家和研究者们都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名词——“爨”。我是云南人,曾在古爨乡云南曲靖生活多年,当年在曲靖我从书法入学目睹爨宝子碑时,就喜欢上了爨,迷了爨,对爨的研究情有独钟。我注意到,对于爨的研究,自近代以来,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到袁嘉谷、林超民、马继孔等一批史学名人在论及爨时,都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去探寻爨的历史。
有一天,我在痴爨、迷爨的过程中,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思维:除了史学论爨外,难道就不可以从其他文化角度探讨爨吗?从我的生活经历和对爨的爱好中,我可以围绕一个字写一本书,爨氏的风云变幻,犹如一个人一生的来去,我所追求的《爨来爨去》,要力求形成一个具有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现代学科知识,呈现文化人类学体韵的新文本。
今天,《爨来爨去》初稿终于完成了,我想向爨氏后人及爨文化的爱好者们请教。现将该书的自序和目录展现给大家,承蒙关注。
唐 明 邮箱:tm561113@sina.com
自 序
爨——中华艺术殿堂的一挂名帖;爨——云南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爨——云南民族发展史研究的一道重要课题……爨来爨去,似如过眼云烟。
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评价历史?如何传承历史?我认为,在史学研究上,既应严谨求真,亦应力求创新。史学研究历来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工作。如何开创史学研究的新局面,我认为首先要在研究内容上实行专题化创新;二是要在写作著述上实行文学化创新。这里所说的“文学化”,并不是指脱离文史资料的真实性,而是要使研究内容更具有阅读性和吸引力,摆脱以往引据史学资料单一枯燥的内容,使其著述更具逻辑性、联贯性和情感性,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关于爨的研究和探讨,史载不多,且古代史籍卷帙浩繁,往往同一事件记载不一,互相歧异,何者为真,何者为伪,必须据有充分的资料,多加比较。正是由于史料中关于爨的记载不多,如何识爨?如何解爨?如何论爨?如何评爨?使之成为了云南历史研究的一道谜典。有的问题和事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时无从作出可以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判断。而我却认为,科学的逆向思维方式也可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逆向思维有赖于从发展完成的结果开始,做逆向的考察。对于一件事,反过来看,原来是隐蔽的就显现了,原来是不成熟的变得成熟了,原来为表面现象所歪曲的,便露出了真正的历史本来面目。我坚信,只要运用科学的原理和社会科学各领域学科的务实精神,在云南历史上著名的滇文化和南诏、大理文化之间,继滇而起,开蒙而续的爨文化,必将发扬光大。
为何言“爨来爨去”?回望过去,民族演义分化融合,历史风云波澜复兴。人生轮回,有来便有去;五百年与五千年,有去自有来。爨文化的出现,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它将在人们跨越时空的解读过程中展现其应有的人文历史价值。从昨天走来,今天的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所追求的《爨来爨去》,力求形成一个具有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现代学科知识,呈现文化人类学体韵的新文本。
书中所述,必有不妥,敬请指教。
目 录
爨史研讨 ~~
爨的族属初探………………………………………(0 3)
从拓东城的设置试论南诏与唐朝和爨部的关系…(4 9)
爨氏族谱……………………………………………(6 5)
爨字文化典…………………………………………(9 7)
爨氏谜典……………………………………………(121)
爨乡情怀……………………………………………(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