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July月
241:7:18
自氏源流说自成高 自氏家谱
始祖为“元谋人”,哀牢土著部落民族,哀牢九族之一也。
传载“古荒服无纪载,三皇之后,西天摩竭国阿育王第三子□(白、票,左右结构)苴低娶戾蒙亏,其妻生低蒙苴,蒙苴生九子,名九龙(隆)氏。
长子阿辅罗,即十六国之祖。
次子蒙苴兼,即土蕃之祖。
三子蒙苴诺,汉人之祖。
四子蒙苴酧,东蛮之祖。
五子蒙祖笃,生十三子,五贤七圣,蒙氏祖。
六子蒙苴託,居师子国。
七子蒙苴林,交趾之祖。
八子蒙苴颂,白崖张乐进求之祖。
九子蒙苴阏,白夷之祖。
第五子蒙苴笃,曰:哀牢王。禁高嗣;禁高死,子吸嗣;吸死,子建非嗣;建非死,子安乐嗣;安乐死,子桑藕嗣;桑藕死,子柳承嗣;柳承死,扈贤栗嗣,贤栗死,子柳貌嗣,柳貌死,子类牢嗣。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贤栗遣兵乘箄南下江汉,击附寨夷鹿茤。鹿茤人弱,为所擒获,于是,疾雷风雨雨,水为逆流,翻涌二百余里,箄船沉没,哀牢之众溺死者数千人。贤栗愤甚,复益兵,遣其兄弟六王将万人以攻鹿茤,鹿茤王悉力与战,杀其六王。哀牢耆老共埋六王,是夜,虎复出食之。”(本氏族崇拜虎,信仰虎。直至今日,娶媳妇进门,要先拜叩白虎堂,再拜叩喜堂,最后才拜叩家堂。)
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忿争,遂反,攻博南燔庐舍,滇西震恐。王寻奔楪榆诏发越巂、益州、永昌三郡兵,募士彝讨之。二年,昆明蛮卤承等应募,合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从此哀牢式徵。由牟苴笃至蒙舍龙,共传三十五世。
蒙舍龙之八代祖,因“避仇家”入蒙舍川(巍山)落籍,与本地部落联姻、繁衍、生息。八代子蒙舍龙起,家族兴旺,势力日盛,跃居统领地位。八代祖蒙舍龙生龙独罗,(也名细奴逻)建大蒙国,先并“白岩”,后“统六诏”,移都大理,建立南诏国。历时二百五十多年,传世十四世、十三代。[(蒙舍龙)-细奴逻-逻盛-盛逻皮-皮逻阁-阁逻凤-(凤伽异)-异牟寻-寻阁劝-劝龙晟-(劝利晟-劝丰佑)-晟丰佑-佑世隆-隆舜-舜化贞]至公元九百零二年,权臣郑买嗣政变,屠杀蒙氏八百多人于五华楼下,恐蒙氏东山再起,逐杀蒙氏家族八年之久。蒙氏家族几乎斩尽杀绝。幸存蒙氏改姓埋名(改“茶”、“字”等姓)四处逃往深山老箐。王室中,唯有舜化贞之妻(母)得以逃脱。其先至蒙舍川(巍山)河西定居下来,与师姓求亲、生子。其为自氏始祖,姑祖太也。姑祖太为与堂叔(隆舜母亲侄子)蒙兴改“字”姓,同音而又有别,固为“自”姓。
姑祖太与师氏开亲。姑祖太生三子,长子适至缅甸落籍,现为胡芦王是也。三子现居河西(巍山)。次子自元一分居弥渡寅街落籍,自氏宗族(茶氏、毕氏),亦同至弥渡寅街落籍。
居师家村,越至公元1100年前后,姑祖太之云孙(九代孙),自罗青、自罗泽分居密祉、密滴,余部乃居师家村。又越数代,分居密祉支于元至顺三年(至公元1332年),有更邹姓者有之,有更白姓者有之,有更李姓者有之,亦各更不同。末更者乃居密祉,部分移居它乡。自氏十七代孙自 化等几户又由密祉移居定边县葩仁木安居乐业。
自罗青之奶孙自 化于1332年由密祉移居定边县葩仁木安居乐业之。至明正统六年前后,一支分居于临沦耿马,自 化之弟孙(二十四代孙)自阿福和自白龙分居于乐秋岔河、葩木。自白龙之子(俗称八小龙)又分别居于:米加六、问六、罗毕么(乐秋永茂村)、葩木;罗库么(安里旧村)、罗武么(罗么)、子菜里平、罗耳。又至清中、晚期,人稠地密,后裔系冗,又移居各寓: 米加六、罗黑地、问六,王家村、平地、瓦木足,岔河,罗毕磨庄,罗库么新旧村、对锅大小村、罗午歌、山背后、小波罗、小畔密,罗耳、麦处力、思可苴,公郎底么村(移居子菜里平自官德)、土底、木家弯、鸡街子、大比密、大石房、凤庆、耿马孟撒、滑石板、独家村、上下大瓦腊等各寓居住。
明洪武二十三年前后(公元1390年),居弥渡寅街师家村、密祉之自氏,因明西平候沐英在自氏居住地推行屯田制,自氏不得以移居它地,或移居巧邑、惑移居青丰、或移居先丰、或移居母古郎、或移居祥云下庄、或移居大东村、巡捕村等地,安居落业。
公元1390年前后,明将沐英实行屯田制,即划出大片土地交明军进行垦殖,又采取了“移民就宽乡”政策,把征云南将士的家属从内地移民到云南开发。其中有山西洪洞和山东滕县来的几位家属到了弥渡,方知亲人已战死,走投无路,被一户好心的自氏收留。后又请此户几个兄弟护送回家。在路上,与其建立情爱,便落籍于山西洪洞县和山东滕县的部分地区。
公元1550年前后,时居密祉的自白所,由密祉迁居至罗箐么(信白村)。先后分居于信白、瓦午、打嘎(新民村)、念六、阿渺、大麦地、阿别烈、信白独家村、凤庆等村寨。
清?康熙年间,时居密祉之自氏两弟兄狩猎,路经(南涧保安)瓦铺,以为瓦铺可居,不时,举家迁居瓦铺落籍。先后分居:瓦铺、三台山、凹溪、达苴、白枝么、等村寨。
居密滴之自氏,公元1332年和1874年,两次大更姓,大部分均以更姓,未更者,分居牛街、葩其睹、背卡、密哈姑、树密、朝阳村、三家村、上下黑牛坪、祥云普棚和南华、景东等部分地区居住。
仨子守祖业,居巍山河西。其间近七百年的历史待考。至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年前后),蒙化城改造。规定每户人家要交纳一两银子,时居蒙化城周围的彝族把“一两”和“一盆”彝语音近似而误传为“一盆”。大家听到修城要交一盆银子,大部分就赶快逃离家园,离乡背井,远走它乡,去寻找新的生存地,时居蒙化城附近的自氏也在其行例中,只有少部分乃留居巍山附近的山区。一部分向东迁移:或迁居自由村、的比,弥渡大树平、朵古、石甲村,祥云九药村、松梅村、妙姑村、新民村、自家村、外居苴、大古者、新郎村,自羌郎、黄朝哨等,。一部分向西迁移:或迁居巍山交椅村、马安山、五印、漾鼻龙潭。一部分向南迁移:或迁定边县小比舍、小李自么、苍铺塘大独木、景东、镇源等各寓安家落业。又至清中、晚期,居小比舍之自氏又分居:景东阿招漫状、觅去的、老苍利月、者干河、大比舍、大古德、旧地基、敢保村、黄草坝、大地、阿杂五、兴旺村、新马街、马街新村、牛街寺、核桃林、旧村、平地、大春树、东阿狄、西阿狄、上么村、箐脑、茶花树、沙乐旧村;波萝、芹河、外仓等。移居大独木之自氏又分居:大波罗、阿黑村、阿母助路、木底落旧村;割就么、老疙瘩新村、者波罗、旧地基、云县半坡、晓街;小独木、山背后、平掌、中心村、石花村,阿黑村、等各寓。
归曰:姑祖太之三子,长子至缅甸落籍。次子迁移弥渡落籍,即今居弥渡东山、南涧西北部、祥云东部、凤庆、南华、耿马孟撒、山西洪洞县、山东滕县、费县等小域之自氏。仨子居河西,即今住巍山交椅村、自由村、五印、马安山,弥渡朵古、石甲,漾鼻龙潭地和南涧小比舍、大独木、大波罗、苍铺塘、者波罗、旧地基、景东阿招漫状、觅去的、老苍利月、者干河,云县半坡、晓街镇源、思茅等之自氏。
情真理实,言不虚传。为后代者,宜当报本可也。自氏之后,公义创修祖祠绪补家谱纪念。
自氏三十八代孙:自成高查证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