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April月
190:27:28
致 研究者冉昭兰 关于“象冉安昌及其前后几代人,一直在南方巴蜀和荆楚地区担任刺史、总管等职,一直到明清,这个家族仍然在这里担任土司,如果没有少数民族背景,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至少他们这一支有少数民族血统,应该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个问题,我的几点意见:
一,如果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冉安昌是冉闵的后代,那么,这个问题就没有丝毫争论的必要了,因为冉闵跟我一样同属冉雍的后代,地道的汉族,这是不需要任何证明的,他的作为和所有的文字资料都可以证明。
二,从西汉开始,历代皇朝对我们厚爱有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我们的家谱有确切的记载,就是正史也同样详明,目前还有很多碑记和实物留存,尤其汉代、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更是如此,不仅历次加封先祖,还对我们这些嫡传长门多有封赠和赏赐,有匈奴血统的李皇室为了自己的统治和取得汉民族的拥戴,跟我们冉姓联姻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你的怀疑是否“和亲”,显得很勉强,原因是那时侯“南方蛮族”还没有成立一个象样的势力强大的王朝,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得兵强马壮称雄世界的唐王朝采取“和蕃”政策。
三,谱书上记载的(包括正史记载)冉安昌的几代祖辈都在唐前为高官显要,根据他们从政所在地的分布,是逐步南迁的,而非一开始就在南方,至于冉仁才也是跟王室联姻之后才超越祖先得以在西南得到更大的发展,正因为他“拓疆”功高,才得到更多的封赠,也让他的后代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经过冉祖雍的事情,但是,他们毕竟跟皇室有血缘关系,继续享受恩宠是必然,这样,依靠上辈的势力和影响,再加上皇帝的扶持,更加发展壮大是很有可能的,唐朝数百年稳固的统治足以促使他们成为当地的实力派,我猜测李隆基遇乱南迁跟冉姓在西南具有相当势力有关系。
四,我不排除冉姓后裔由于长期在南方繁衍生息被当地土著民族同化的一面,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一般嫡传长门很有可能享受祖先的更多恩惠,而次门和庶出久而久之将逐步被从贵族中分离出来形成当地普通居民,得以跟当地土著民族通婚而被同化,加速了当地民族的融合,使得他们的血缘、生活习俗和生产生活活动跟当地人一样,这样,由于民族融合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冉姓人被错划入“土家族”,根据南方的“土家族”冉姓和汉族冉姓有同样的族谱和辈分排序可以断定,他们要么全部都是“土家族”,要么都是汉族,否则,他们不会同谱,至于这些谱书目前存在很多,你可以随便翻阅。当然,由于有这些被“土家化”的众多冉姓作支撑,也是冉姓在南方做那么多年土司的一个原因。
五,根据冉启杰提供的族谱资料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那些仍然保留汉族身份的往往都是从贵族中分离出来较晚的家族,难道嫡传的是汉族非嫡传的是土家族可以证明他们的祖先是土家族吗?恐怕有一点说不过去。
六,我们北方冉姓南迁在我们北方的谱书上有记载,而且,总谱和分谱都有对应关系,即便他们攀寻我们北方汉族,那我们北方历经两千多年一直修续不断的家谱非要在某代硬加上他们某代祖先的名字?恐怕没有这个必要和可能吧。比如我这次去山东荷泽祭奠祖先,到地方后,我们的同门都不知道我们这里有一个分支了,直到经过他们对我的盘问我说的跟他们那里的谱书上记载的完全一致和我带着的我们的谱书跟他们对应上之后,他们才承认。跟他们一样,我们共同的五十三代之前的祖先都是一个人--嫡传长门,只不过五十四代之后,他们仍然是长门,而我们则成了二门后人,他们那里的谱书上明白记载着我们迁出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迁移到的地方。跟这个事情一样,山东荷泽那里的冉姓不会因为我们要求平白无故在谱书上加上我的祖先的名字,我们这里修续家谱也不可能跟他们那里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