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arch月
2618:42:56
姓氏评论
访客 家谱有记载:先祖冮二不敢录名,其原因不祥。但“冮”字(读刚GANG),是自造新字无疑。“冮”这个字收入词字典很晚,《康熙字典》没有这个字,康熙五十五年 1716年大学士陈廷敬等编辑。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收入四万八千多汉字,也没有‘冮’字,最早见到是商务印书馆1979年《现代汉语词典》。而在电脑软件中到了1998年WindoWS.98才有个这字,并得用全拼才能打出,可见此字形成的很晚。为什么将刚字改写“冮”?历史的分析一下,是否与顺治八年刚林被诛有关。因移居东北在先、立家谱在后,有可能先祖知晓刚林1651年(顺治八年)被斩,怕后人牵累,故不敢录名,而且也将刚姓改为“冮”。发音相同,但一般人看上去是个江字,而因缺一个点就是个冮‘刚’字。江浙、上海、广东等江南一带把江也读为刚“冮”,先祖为保护后人用心良苦矣。
在这里专论一下“冮”字的由来
1.“冮”字(读刚GANG)
“冮”这个字收入词字典很晚.《康熙字典》没有这个字。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大学士陈廷敬等编辑。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收入四万八千多汉字,也没有‘冮’字。最早见到是商务印书馆1979年《现代汉语词典》.而在电脑软件中到了1998年WindoWS.98才有个这字,也只能用全拼才打得出,可见此字形成的很晚。2007年“北极狐”先生给我回帖说1946年版《香港康熙字典》有收录,我虽未查到,但可信。抗战胜利后字典收进去非常可能。那时,我黑山的族人在军界、政界已有名气,影响很大。冮字的解释只是姓无它意,存在就是道理,文人编辑是承认现实的。
2.为什么将刚字改写“冮”?
历史的分析一下:这与顺治八年刚林被诛有关,因移居东北在先,立家谱在后。有可能先祖知晓刚林(顺治八年)被斩有关。先祖怕朝廷乱杀无辜,殃及无辜。先祖冮二故不敢录名,而且也将刚姓改为‘冮’。发音相同,但一般人看上去是个江字,而因缺一个点就是个冮‘刚’字。江浙、上海、广东等江南一带把江也读为刚‘冮’,先祖为保护后人用心良苦矣。为什么其它地方刚姓族人不怕?黑山族人就怕呢?黑山族人居住地是关内通往东北的咽喉,有可能是与刚林的亲属后人有交往,略有名气有关。
3.黑山冮姓是刚姓后裔、是刚姓一重要分支
黑山一支族人各种家谱(均手抄件)记载,先祖冮二是从河北省献县铁甲庄编入汉军镶红旗迁至辽宁省的。经查献县已经没有冮姓族人,而其周围却有大量刚姓族人分布。现查地图:献县周围不远处,北西方向有河间、肃宁,南部有威县,东南方向有德平、商河、济南、沾化、滨县等均有大量刚氏族人分支。可不可以设想:辽宁黑山一支冮姓族人,迁出前写刚字,迁至辽宁后写冮字。“冮”字是我先祖首创,我们为之骄傲!
4.在有些黑山家谱版本中,传说先祖是明朝的五个宫廷侍臣,眼看清朝入关江山不在啦,便改姓为冮。(意为江山不在)传说本身就不可信,其道理也说不通。
其一:中华民族素有站不更名坐不改姓之说,轻易改姓不可信,况且先祖是从献县而不是京城迁走的。
其二:先祖五个人,只一个先祖“冮二”到了辽宁省的黑山,其它四位没有发现落脚何处?也没有发现后人。
其三:先人的来历,不能随便编排,姓氏的来历更不能随意臆造,一是对先祖不恭,二是误人,以讹传讹其害无穷。
其四:这种传说,应是反清复明思维的延续,更为恰当。
辽宁黑山县冮家台谱序用字为:先祖冮二(名不祥)从二世祖开始
天 仕 单 朝 文 万 单 显 树 殿
林 明 贵 庆 永 国 继 恩 尚 宪
后由冮显桥又接续十个字:
玉 茹 振 绍 宝 广 化 祥 云 占
此支家族繁茂、人才济济,已传至十五世“庆”辈,现已联络知晓的族人已约五六千人。
对家族事有贡献的人物:
九世族尊冮显斌老先生,沈阳金属制品厂退休工人。如健在应是九十三高龄。现居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留心查访上代轶闻,核对遗散宗谱。为刚冮氏族人认祖归宗甘为奉献。退休后,更倍加努力,仅凭一台自行车,二十年如一日深入区街县乡,为百余人定辈归宗。1995年9月15日[夏历]由族后人倡议,借显斌翁八十大寿,集各支系刚冮氏族人欢聚一堂,畅叙骨肉情深诵老翁功德。这次族人联谊活动,体现了刚无二姓,天下无二刚的祖训精神,也推动了刚冮氏族谱的编修进程。
我与冮显斌老先生,相处近二十年。先父冮显家1905年生,故称显斌为三叔。其实,辽阳与黑山刚姓族人并没有排好辈序,但不影响交往,时至节假日,我等兄弟前往显斌三叔家拜访拜年。春节时,显斌叔必到我老娘家拜年,冮显斌老翁已于2005年过世,亨年90岁。沈阳的刚冮姓家族将其骨灰护送到黑山县冮家台安葬,队伍其浩大、仪式之隆重,体现出老翁功德,更承显后人对老者的崇敬。希望刚冮族的青壮年后人,接续下去,为刚冮氏家族繁荣发展,为认祖归宗团聚,为发扬和丰富中华文化而奋斗!
冮显斌收入不多、家境一般、年事又高,尚能为家族事做出如此的贡献,我等后人更应努力做到。我对家族事如此孜孜以求,是受冮显斌老翁的影响、鼓舞、推动、鞭策、激励。
十世族人冮树森:居辽宁省黑山县城,年78岁,退休干部,原任黑山县粮食局办公室主任。族亲族意浓,是2000年版冮家宗谱主要编辑人。发信、电话、亲访,历尽辛苦。2000年版《黑山冮家宗谱》,已于2000年12月20日编辑完毕,电脑打字复印后,分发各处冮氏聚居地,再由族人复印留存。编辑辛苦,费用不小慷慨,有功之臣也。
我在2000年版《冮氏宗谱》的基础上,采用新式编码较为科学的形式,重新校对输入电脑。目前,还没有形成版本,只是一草稿,发现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好在辽宁管理干部学院冮良教授有此愿望,我族幸甚!我对他说:愿意提供全部资料。他讲:这样有些承袭成果之闲。我说:我愿意!!!我相信冮良比我们这辈人做得更好。
黑山冮氏族人在历史上,有过浓写一笔的辉煌,也有显赫人物记入史册。在清末民初,时局动荡、土匪四起,为保护族人、保卫家乡,冮家台族人自立家族武装,以抵外患。时“东北王”张作霖张大帅刚起势时统领十三营,其中第七营就是我冮家军。
据政协沈阳市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4年3月编写的《沈阳文史资料》第五期,181页记有冮显泰、冮显珍属张作霖时期的军政要人。冮显泰之子冮树桐为张学良的守备营长,后归解放军军衔高至少将。国民党时期东北行辕高空侦察科长冮树威(上校军衔),1948年去了台湾曾任台湾空军联队司令。
在张作霖张学良年代黑山一支冮姓的人,较有名气地位,他们在张大帅手下当官任将的不少。据冮显斌老翁说有冮姓的一个官,曾在辽阳从汤二虎(汤玉麟)处搭救过刚姓的人,令他放人,可见势力之大,也体现刚‘冮’氏族亲。故当时的官员文人都认为:凡姓刚者,写“刚”不对,应该写成“冮”。我的父亲没文化不识字,顺其自然啦,一直这样写下来,从父辈起我们就用冮字,本人也一直用冮字。刚无二姓,刚‘冮’本一家,怎么写倒无所谓,刚丕恒也用过‘冮’字,后来改了回来。
黑山一支冮姓,冮氏祖谱一直由冮显臣家供奉,每年由他家添补家谱,但写到树字辈就没再接续。应该先说明的这一支从1914年有供奉之家谱起就用“冮”字(读刚GANG),为何改用此字,待详查。
冮姓历次编修家谱情况:
早年就由冮显臣家填续,每年各家奉农历过年(春节),将添丁情况汇报。形成谱书时年代不详,撰写人是个文人,留有编录者言:
可 惜 先 祖 展 经 纶. 遗 留 田 地 为 儿 孙。
至 今 族 内 文 风 断. 恭 录 谱 书 示 后 人。
二次修谱,是民国三年(1914年),何人不祥,也是文人。从冮殿陞留有家谱上写:
幼 读 诗 书 十 几 年.
文 未 发 科 武 未 谙。
祗 落 糊 口 舌 耕 业,
愧 见 先 祖 到 黄 泉。
三次修谱是(整理),1962年4月28日由冮树林、李桂芹抄訂:
耳 孙 恭 录
冮 氏 九 族 之 全 谱
遗 铭 未 坠
於公元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冮台留补
以上三次均系小范围内的传抄整理,故而版本较多。
四次整理应当叫编撰,因族人迁徙各处甚多,时间跨度也大,社会变革特大。这次编辑出版后,又遍发各处族人,影响很大。在刚冮氏家族史上,留下重重一笔,是个家谱编辑史的里程碑。
第四次编撰家谱的主笔是黑山县粮食局退休干部冮树森先生,当年72岁。是在冮显斌老翁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详尽、全面、系统调查,整理、编撰而成。于2000年12月20日编印成册,分发各处。
在此前族人活动中也留有感慨之言:
1995年9月15日冮显斌老翁80寿辰,刚冮氏族人大集会后,编有通讯录,其前言中留有:
远 徙 关 东 二 百.
朔 本 追 源 有 轶 篇。
农 工 百 业 哺 后.
众 志 成 城 锐 力 坚。
1990年8月冮树云留有的冮氏家谱中:
饮 水 思 源 莫 忘.
启 发 后 代 永 世 存。
血 液 关 系 家 族.
建 立 家 谱 历 代 明。
2000年版冮树森编撰冮家宗谱留有:
先 祖 远 虑 拟 谱 书. 代 代 相 传 给 后 人。
按 辈 起 名 尊 祖 训. 辈 份 不 乱 永 清 存。
黑山一支冮氏族人较集中居住地:
1.辽宁黑山县、冮家台、七台子、丁马窝铺
2.辽宁彰武县哈尔套乡杏树洼子、丰田乡小王家村、四间房村、平安乡赵家屯、四家子、五峰镇冮家屯、四合乡土城子
3.辽宁盘山县喜彬乡钱家村
4.辽宁法库县包家镇十家子村
5.辽宁阜新县富荣镇王金荒
6.辽宁北宁市高力板乡陈屯村
7.辽宁锦西市高桥镇上坎子村
8.辽宁海城市牛庄
9.辽宁沈阳市市内各区
10.台湾省,冮树威曾任台湾当局空军司令
C-2.辽宁省辽阳县塔子岭乡刚家堡子
先祖刚玉山:顺治八年 (1651年)奉诏移民,以垦辽东之荒,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刚尤集,超海路迁至辽东,先到辽阳西南坡堡子( 先祖刚玉山墓在此 )。后又移至南黑山刚家堡子,二世祖刚有库和三世祖老五股祖坟在此。先祖刚玉山曾入於兴盛社九甲民籍,投在奉天抚尹衙门差。
刚家堡子在辽阳市东南约140华里,属辽阳县塔子岭乡,是一处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刚氏老坟位于刚家堡子,东至王姓地、西至族人地边、南至车道、北至岗梁。民国十七年(1928)经族人商议,将坟后林地卖掉,共得银洋八百余元,除修坟垣外,放贷收息,并约定每年清明节在老坟祭祖,族人集会。
刚氏家族支系繁茂谱序不断,各家中均有供奉之家谱或手抄本。康德七年(1940) 刚氏十世刚显文先生,出资并编撰《刚氏族谱》分送族户留存。
如今在网上传开,奉为历史文献,深受称赞。
《古襄平刚氏族谱》康德七年岁次庚辰二月修证,这本谱书,是我所知刚氏家谱中,最佳的一本。应该向编辑此书的刚显文前辈和妥善保存此书的族人致谢。
“古襄平”的字意是古代的襄平,辽阳市古称襄平。
刚显文:字焕亭,旭升堂中医先生,博学多才。1940年版《刚氏族谱》编撰人,是刚氏骄子。刚显文先生是我刚氏族人不可忘怀的功臣,辽阳一支家谱能留传至今,谱序不乱,是刚显文先生的功劳。更可贵之处不但亲自编撰,而且自己出资印刷,真乃刚氏族人楷模也。
冮明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