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关公庙忆旧
文华玲
玉泉关公庙,又名显烈祠,因与当阳城西的大关庙(关陵)相对应、又叫小关庙,亦名关将军庙、关侯庙、英济王庙、关夫子庙。
清代的玉泉关公庙背依显烈山,面临珍珠泉,与一桥相隔的“汉云长显圣处”石望表和“最先显圣外”碑连成一体,成了一个小景区。关公庙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顺显烈山岗走势前低后高,共建三殿二院,周以围垣,走廊相连。庙内建筑依次为山门(马殿)三间,重檐歇山式,施布瓦,山门两次间内塑红马、白马各一匹;进山门,即为前院,院内古木参天,前院与后院以正殿和粉墙相隔,形成两个独立院落:正殿(亦称武安殿)三间,因地势较高,故为单檐歇山式,屋面覆以灰筒板瓦,殿内塑关羽坐像一尊;正殿其左有感应祠:右有协应祠,再经后院拾级而上为三义殿,三义殿面阔三间,为重檐楼阁式,殿内一层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各一尊,楼上饰勾栏,凭栏远眺山水胜景一览无余。玉泉关公庙山门外有石磴道与一木架平桥(即珍珠桥)相连,桥面立柱为廊,茅草人字顶,桥面及宽,中间为骡马过道,两侧摆八仙桌卖茶。桥下即珍珠泉眼,冰冰清凉。过桥即为唐贤碑碣亭,再东南即为千年古刹玉泉寺。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目录是“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说的就是当阳玉泉山关公最先显圣的故事。殉国后的关羽曾与住在山下的普净禅师有一面之缘。这个故事在唐代流传更广。
有关始建玉泉关公庙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大理寺评事董挺所写的《重修玉泉寺关庙记》碑文中说:“玉泉寺覆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叠嶂回拥,飞泉迤逦,信荆人之净界,域中之绝景也。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
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均扩建祠堂,责令当阳县令督工。
五代十国时的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玉泉寺僧将关羽托梦语录编篡为《桃园明圣经》刊行。
北宋建隆初元年(公元960年),诏令表彰前代功臣,列名者有关羽、张飞、诸葛亮、唐玄龄、魏征等二十二人,各置守冢三户,皆功高德显的一代名臣名将。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明肃皇后赐龙眉龙角,藏于玉泉关庙中。
元丰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至辛酉(公元)081年)年间,寺僧承皓重修关将军庙,无尽居士张商英为之碑记。
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承皓在关公庙前始建关三郎庙。奉议郎上骑都尉绯鱼袋张商英为之碑记。
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敕命荆门军以公钱修葺该庙。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五月,赐庙额日“显烈”。
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洞庭湖渔民获“寿亭侯印”一方,送还玉泉显烈祠。(2011年4月初辽宁新民关帝觉世真经研究会大眉士刘艺,给玉泉寺邮来一方大印,印文是湖北公安县关帝64代传人关业清提供,印文共6字“汉帝亭侯之印”,印为青田石,高33厘米,长宽皆为15.8厘米,重30余斤。)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冬,玉泉寺僧元庵、直慈摹画汉寿亭侯印文,具本献于宋孝宗之东宫,孝宗下诏:与龙眉、龙角二物同藏名山,永为镇宝。司马知白曾记其事。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加谥关羽为“英济王”爵号。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正月,诏书送达玉泉显烈祠,山乡老幼夹道纵观,举手加额迎奉。显烈祠又称“英济王庙”。端平元年(甲午)(公元1234年),玉泉寺遭劫,唯侯祠独存,寿亭侯印、别部司马印、关羽司马印三颗及龙眉龙角二物一无所损。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玉泉寺慧珍,修葺大寺。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维修显烈祠,又修昭贶庙,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秋,玉泉寺广铸禅师在显烈祠后岗上起正殿三间,名曰“武安”。又于殿前因山为基,积石为台,修筑凉亭,其上东西周以步廊连以磴道;又创建双祠以掖故庙,左曰“感应”,右曰“协应”,祠宇庄严甲千一方。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秋竣工。
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广铸禅师捧镇山之宝寿亭侯印、龙眉、龙角,绘写寺图赴京城宣政院,宋仁宗赐金杯、甘露、马乳,广铸奉旨护宝归庙。
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承天知府吴君惺、当阳邑令侯嘉祥和玉泉寺僧重修关侯庙,后当阳知县侯嘉祥晋升为武昌知府,副使孙继鲁为之碑记。
万历年间(公元1574~1619),知县胡朝重修祠后三义殿。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当阳知县吴士忠、主簿徐上选、典史闻应庸立“汉去长显圣处”石望表,兴都留后参军署当阳县印潘云章题字。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彝陵镇标游击贾从哲、贾从淮修,并塑三义像(刘备、关羽、张飞像)。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至十七年(公元1678年),天宫尚书邵凤翔、侍御史高永彻、镶黄旗参领郎应斗等捐俸重修。川湖总督蔡毓荣为之碑记.
康熙癸亥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湖广提督徐治都捐银四百五十两助修显烈祠。
康熙戊寅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镶红旗先锋营哈那太修显烈祠前观泉亭。
康熙已亥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广西巡抚宜思恭捐俸千金,嘱楚北驿使杨懋绍重修玉泉山关夫子庙。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知县魏肃、老层士胡道远等重修显圣祠。
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傅相阮公制楚阅兵过此,题额“最先显圣之地”。
同治年间(公元1962~1874年),僧大登重修,并为三义殿塑像重新装金。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秋,杨州阮恩光将先父阮元题额勒石立“最先显圣之地”石碑。
全国解放后,小关庙坍塌,净慧长老进庙后,其弟子捐资重建,规模更加宏伟。
第102页:
,曾孙钟未聘,棣荫生聘蔡氏,郎应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