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February月
821:54:50
被遗忘的连州严氏访客
回复 1# 晴朗
连南万税圳:流淌着一个农民英雄的名字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5月26日 来源: 清远日报
作者:黄世康
千亩旱田因有万税圳而收成倍蓰
流淌着一个农民英雄名字的万税圳
万税圳绕着鹿鸣关潺潺而过
双龙腾飞的东塘寨门楼
远眺三江鹿鸣关山脉蜿蜒如龙
(连州)黄世康 图/文
粤北连南县城三江,连山河、涡水河和三排河千转百回地蜿蜒而至,使得三江汇聚天地之灵气,成为了人杰地灵且富饶一方的鱼米之乡。
三江的人才辈出和鼎兴富庶,与历代先民重视水利事业密不可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三江先有距今1700多年的东汉袁氏三兄弟倡建的龙腹陂,又有唐末至五代时人黄损(曾官至南汉左仆射)捐资兴建的邪陂和彩陂,再有宋代抒写巾帼传奇色彩的老婆陂。而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明代一位农民领筑的万税圳。
“五马归槽”的神奇
领筑万税圳的农民叫甘露,是今天连南三江东和村委会甘氏家族二世祖。据查甘氏家族“神主位”牌匾:“宋来连始祖,甘氏讳挺琛,字万祖公,妣祝氏。”另从甘氏族人口中得知,始祖是为避战乱于宋末来到连南三江的,生二子:甘露、甘瑛。如今三江东塘、香花、岩口和回龙村都是甘露公的后裔,甘露亲生四个儿子:启祯、启祥、启荣和启昌。
据老人甘有设讲,甘露公为了纪念先祖,准备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甘氏祠堂”,就请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望着如今村郊的一块空地感慨道:“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可惜……”甘露看到风水先生欲言又止,忙详询:“还望大师指点!”风水先生见甘露以诚待人,说:“这可是‘五马归槽’之地啊!你必须要有五匹栋梁之马。”一席话,教甘露醒悟,但对于如何去解?惟有再请教大师。经风水先生指点迷津,甘露便到今寨岗一带领养了一个儿子,这就是今天甘氏家族“神主位”牌匾记载的“三世五太祖讳启美公”。自己亲生的四个儿子加领养的一个,恰好就是五匹栋梁之马了。
崎岭凿圳灌旱田
据罗昆烈在《连南文史》中《三江水利事业的历史变迁》叙述:万税圳,自鹿鸣关外牛路水口起水,流至今民族中学附近,全长约5公里,灌田约1000多亩。相传为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时人甘露公倡建。
鹿鸣关,为“三江八景”之一,位于县城三江西面2公里处。原叫鸡笼关,或曰鸡关。《百粤风土记》云:“连州西去三十里,至鸡笼关。关内四山逼塞,人处其中,如在鸡笼。”又言:“连山县城东出四十里,其山麓与连州接壤,行人始闻鸡鸣,故曰鸡关。”另据《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志》(1996年版)记,传说关山上常有鹿引颈而鸣,故清道光年间,同知徐维清改为鹿鸣关。清代虞昌龄选择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登上此关,极目蓝天,赋《鹿关秋月》云:
百尺雄关踞上游,溶溶月色压碉楼。
凉蟾普照边风静,鸣鹿无声夜景幽。
云村别开新画本,霜花空绣旧矛头。
谁家玉笛吹梅落,引起征人万里愁。
站在鹿鸣关口俯视三江长河滚滚东流,河堤两岸风光迤逦,泱泱千亩稻田垄垄相接,田畴绿野教人喜不胜收。
也就是这千亩旱田,叫甘露心生怜悯,铭记于心,决定要为乡民办件实事。据邑人刘宴苹于民国十九年(1930)撰文《甘露公记》载:“高良(今连州龙口、连南三江一带)上洞自鹿鸣关以下迄木林洞止,纵横田亩仅恃雨水、冲水,十日不雨即告旱荒,幸而早稻有收,收成衹种红薯而已。明永乐间,有甘公讳露者,农家子也。于农田水利素有研究。见如此平畴缺乏水润,深为惋惜,乃谋救济之法。拟由关内第二岭崎凿沟引水灌润,商之本洞陈公郭公,二公善之,遂卜日开凿,协同工作。”据刘宴苹五子以毅先生口述,其父刘宴苹(又燕萍),字家宾,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祖籍湖南省宜章县篱笆堡人。从刘晏苹撰写的碑记知道,甘露看到鹿鸣关下的纵横千亩田地只依赖雨水、冲水种生农作物,“十日不雨即告旱荒”,不得已只好“谋救济之法”———“由关内第二岭崎凿沟引水灌润”,也就是从鹿鸣关内的第二岭牛路山口处,拦坝引连山河水,一路蜿蜒绕着鹿鸣关修水圳至石子坪。于是,与族老陈公郭公商量,三公大悦,乃选定良辰吉日开工。
工程甫半遭罹狱
就在甘露率领周围乡民热火朝天地修圳至鹿鸣关尾脚的时候,来了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就是距离三江不远住在连州南门一带的严氏望族后裔(今严氏后裔部分居住于连州镇协民村委会陈巷村)。
据《广东通志》和《连州志》记,连州严氏家族早在北宋元丰五年(1082),严竑考取了进士,官至大理寺丞(官署中的佐吏),到元祐六年(1091)又出了位进士严武,二甲朝散大夫(文散官名,宋为从五品上,文官第十二阶),后到南恩州(今广东阳江)任知州。尽管严武在连州留下的史料很少,但他有一首献给时连州知州的《上郡守》诗歌相当有名气:
一阵春风散晓霞,使君千骑拥高牙。
太平天子加崇重,见说瀛洲已草麻。
严武逝世后,据《郝志》载:“朝散大夫严武墓,在高良陈屋巷沙涌松角(今陈巷村严氏后裔还每年祭祀,墓地称为沙冲)。”清康熙二年(1663)九月初九日,严氏二十世孙严明为严武墓重立了碑刻。
当时的严氏家族在连州可谓英贤辈出,成为一大官运豪门。十多年后的北宋崇宁五年(1106),严武之子严表民也一举高中进士,知昭州(今广西平乐)朝散大夫。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九月十九日,严氏二十世孙严裕率众孙为严表民墓重立了碑刻,碑石道严表民殁于南宋绍兴戊寅年(1158),为严氏三世祖,乃严武之子。
万税圳原先取名“万事圳”,对于修建了一半的万事圳,邑人刘晏苹记:“工程甫半,为势所阻,不允通过,而又别无途径可循。迫诉地方长官,自州牧以至监司,率徇情左袒,压抑农民。公等以沟成利溥,不甘中止,羁押十年,饱尝痛苦。”本一心要为百姓做件好事,却从天而降地惹上了官司。原来,鹿鸣关尾脚下有一卦严氏家族的风水祖母坟,由于水圳要经过该墓地的下方,严氏家族认为水圳经此须大肆铲土挖掘,破坏风水,会铲断了墓地的“龙脉”,所以出来干预,阻止水圳从这通过。
据东和村甘氏后裔和陈巷村严氏后裔陈述,其实当时严氏家族已是当地望族权贵,之所以“自州牧以至监司,率徇情左袒,压抑农民”,主要是由于当时执政者慑惧严氏家族,最后为了完结此案,官府不得已而为之地冠以甘露“藐视王法”等“莫须有”之罪状,将其锒铛捉入牢房。
叩阍得直两鬓白
甘露坐牢多久?据查史料,出现多个版本:一“羁押十年”(刘宴苹《甘露公记》);二“入狱一十八载”(《连南文史》第三、六辑);三“二十多年”(民间传说)。尽管有多个说法,但毋容置疑的是,甘氏后裔代代相传都说,甘露公“终以叩阍得直”出狱的时候,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了。
据说甘露出狱还有番波折,一个寡妇进言,将诉讼状中的“万事圳”改为“万税圳”,寓意水圳功成后,可向朝廷多缴纳上万担稻税。就是这一巧妙的举措,令官府大赦,甘露得以昭雪自由。甘露出狱后,不顾年老体衰,继续带领乡民完善万税圳水利工程,使得万税圳“始克成功”。从此,鹿鸣关下至石子坪的千亩田地“水利既兴,一带田畴,顿成良沃,收成倍蓰,户口遂增,实甘陈郭三公之赐也”。
甘露去世后,葬于连南县城三江镇的青龙街(今财政局、城东小学一带)。据《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志》(1996年版)记载:“民国14年(1925)莫辉熊(乡人习称莫老五)在三江青龙街将甘露公墓碑及安丰庙拆除,辟为中山公园,于民国19年建成,面积10.8亩。园内其中有甘露祠与纪念碑,碑曰:‘饮水思源,毋忘甘露’”。1939年,广东省政府为了纪念甘露公,特意赠送一匾额“永世无忧”四个大字。可惜,十年“文革”浩劫,中山公园内的建筑、牌匾等遭到严重破坏,难觅踪迹。
“后人以三公尽力沟恤,利赖无穷,援有功德,则立祠祀之,迄今未改。民国十九年,就祠地改建公园,恐遂湮没,爰攻石纪辞,俾垂永久。非独慰乡人之思,抑以为后之谋公益者劝也。”历史已经走远,甘露公为三江人民作出的动人的历史功绩必将永远铭刻在后世人们心中。“甘露公斗严嵩”探
相传明朝,一位风水堪舆大师从湘南翻越萌渚岭来到了连州。当他走到连南三江河远望梅村北坡,瞬间被那逶迤的山峰怔住了:“果然气象不凡!”遂决定住下来进一步勘探。风水大师的到来,当地人并非热情,惟有一户严姓人家以礼相待。主人叫严淮,乃一介穷秀才。临走前,大师将勘寻到的一卦“龙尾”宝地告诉了严淮:“‘龙头出天子,龙尾出宰相!’如此‘天虹贯水’的风水宝地,就在鹿鸣关脚下的五娘庙。”“而要拆掉五娘庙,迁葬自己母亲的骸骨,与神明相争,这可有违天意吧?”严淮踌躇不定。大师叮嘱:“迁葬那天你必须看到三种祥兆中的一样才可:一马骑人;二鲤鱼上树;三将军戴铁帽。另外,将来你老婆一朝分娩,弥月体力恢复,就离开本地,带着小孩和一窝待孵鸡蛋,向东北方向行走,当第一只雏鸡破蛋而出,你就别走了,在那个地方安居落户。”过后,严淮选了个吉日挖出母亲的骸骨安放好。一天正午时分,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严淮在三江河边看到了人家垂钓,高高钓起一条大鲤鱼越过了树梢,他惊呆了:“原来今天便是吉日!”路上,由于下雨,他看到赶集的人将买来的锅盖在了头上,恍然大悟:这就是将军戴铁帽啊!等将母亲的骸骨迁葬到了五娘庙后,天突然变晴了。一群农村表演队打锣敲鼓地从他身旁走过,几个舞马表演的后生怕地上的雨水溅湿了纸扎的马具,就将马具扛上了肩膀。“这不是骏马骑人吗?”严淮的眼睛豁然一亮。
不久,严淮的老婆怀孕了,十月怀胎,瓜熟蒂落,是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严嵩。满月过后,严淮一头挑着桥笼(桃木做成的幼童座椅),一头挑着小箩筐装着一只母鸡孵一窝鸡蛋,跋山涉水地往东北方向赶。也不知走了多久,当第一只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他们正好走到了江西省分宜县。
时光如白驹过隙。连南三江一位叫甘露的人带领广大农民从连山河第二岭岐筑坝修水圳引水灌溉鹿鸣关脚下至石子坪的千亩旱田。水圳修到当时宰相严嵩的祖母坟,人称“阁老祖”的时候,大伙儿都不知如何是好。毕竟严嵩权倾朝野,谁敢得罪啊?于是,只好绕开阁老祖,于坟茔的下方经过。
尽管如此,还是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人们于早一天挖好数十米的水圳,等翌日过来一看,又恢复了原貌。大家都惊慌起来,谁也不敢再动手挖了。后来,一风水高人指点,需要找些坐月子孕妇的小孩尿布填塞在所挖的水圳处,方可解决这棘手难题。如此玄乎且惊动全城的消息,传到了严家守墓人的耳里,他们认为水圳破坏了阁老祖的风水,接着又出现这怪异现象,说明祖宗显灵,但看到修圳人多势众,便暗中上京告知了宰相严嵩。不久,广州府派来了官兵,带着檄文宣布甘露“不尊朝纲,煽动民变,聚众捣毁相国祖茔”等数条罪状,将甘露拘押入狱。
为了营救甘露,三江民众锲而不舍地递诉状,还将修筑的“万事圳”改名为“万税圳”,意可向朝廷多缴纳万担税粮。后来,由于严嵩父子狼狈为奸,遭多人弹劾,受到朝廷的审判。甘露冤案也引起了明世宗皇帝的重视,得以获释。皇帝看到甘露为三江民众谋福祉,特意褒赐甘露家乡东和祠堂为“甘氏万祖”,以示后人学习甘露造福百姓的英雄本色。
窃以为,“甘露公斗严嵩”的故事纯属虚构,理由是:
一历史机缘造就。由于“甘露公事件”在当地引起反响,到甘露公逝世几十年后,余波未息,严嵩出生,这时间上有个“衔接点”。后来由于严嵩的臭名昭著,故而越传越玄地衍生了“甘露公斗严嵩”的故事以及“阁老祖”一风水说。为了将甘露公与万税圳美妙结合,民间采用“一褒一贬”、“一正一反”、“弱与强”的鲜明对比法加以虚构,借此缅怀强化宣传一代治水农民英雄形象。
二年代相距甚远。据东和村《甘氏族谱》和甘氏族系“神主位”可知,东和村“宋来连始祖”,即使是宋末元初(约1340年)莅连,到二世祖甘露公的时候,如果算三十年一代的相隔时间推算,甘露也是元末明初(约1370年)时候的人了。另一佐证为,如今甘氏家族在连南三江已经传了二十二代人,算起来也有近700年的悠长历史。而叱咤明嘉靖朝野风云的严嵩,《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等明代史籍都明确记载生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与甘露相距一百多年。
三亷氏太婆与《介桥严氏族谱》。传说中“祖母坟”乃严嵩祖母,但据查严嵩的祖父严骥在江西省分宜县《介桥严氏族谱》记载:“骥,琏长子,字延厌,号纯德,行二,以孙嵩贞累诰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殿大学士,生明宣德庚戌年,殁明正德戊辰年五月廿一日,寿七十九,娶张氏名慕贞累诰赠一品夫人,生明宣德年,殁明正德戊辰年,夫妇合葬唐家边枣林阡……生三子……”《介桥严氏族谱》里严嵩祖母为张姓,并非亷氏,族谱记严嵩为介桥十四世,再追溯其曾祖父严琏、太祖父严孟衡,一直到始祖严季津,都没有找到娶亷氏的“太婆”、“太祖婆”等的记录。
四有悖传统习俗。据查《介桥严氏族谱》和严小平《众说纷纭论严嵩》,严嵩的太祖父严孟衡葬介桥村西南,曾祖父严琏、父严淮葬介桥村西北,严嵩曾将原先葬在县城(老县城,现沉钤阳湖底)东西峰安觉院山的祖父严骥坟重新迁葬到了介桥东北处的枣林山,时任翰林院国史同修的江西同乡弋阳人汪俊为严嵩祖父撰写的墓志铭也详细记载了迁葬之事,时隔严骥死后三十八年,严嵩上疏皇上敕封枣林山为严嵩的祖茔山,现《敕封枣林祖茔纪恩碑》(汉白玉大理石),就藏于分宜县博物馆,当时,明世宗批复:“嵩辅有年,勤劳素著,伊祖骥着工部遣官造葬,仍赐祭二坛,不为例”。
按照常理,假如严嵩祖籍在三江的话,三江一带应该留下其其他祖墓,可是除了鹿鸣关“祖母坟”外,并无其它亲属墓地,有违于传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