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君庐总祠及两房字排
一、江津程姓君庐总祠
辛一、辛二之后贤达于民国期间合议,共尊湖北麻城程姓第84世,治统,讳君礼为始祖,合谱建祠。两房共建祠堂,以君礼的君字为堂号,即君庐总祠。两房合修族谱,谱中载有,休宁府程敏政统宗世谱序,族规,两房的大小祠堂堂号,历代名位考,书院、庙堂,君庐总祠修建记事,祭祀规则,两房字排,遗著和入川代系等。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君庐总祠和两房合谱江津《程氏家乘》几乎同时完成。
二、字排
江津程姓两房字排,因首次合谱,没有统一字排,均从廿一代起,四十字循环。
辛一祖之后,五字一句,四十字:
鸿序从农肇,兴周列武彰。献书开字法,辅汉肃军方。
惠政循良著,先儒理学香。本宗延万世,德厚致嘉祥。
辛二祖之后,四字一句,四十字:
德积必昌,迪吉祯祥。广平建业,新安腾芳。
继起楚宇,复焕江阳。才全文武,勋在家邦。
振兴华国,世运隆康。
三、迁川记
(一)迁川自记 长房第一世 戬 辛一
予不幸生于元世中叶。幼略有志,善继先业。不料烽烟四起,桑梓屡遭蹂躏,此地难以久居矣。族有继善公,素与予同心同德。今,不免相邀而上游,则谋之继善,而竟曰:然。爰是,别家人,离故土。与继善公乘舟而过巫山十二峰,?关,南浦,涪水之地。不禁喟然而叹,真天富之国,爰得我所也。故与继善公分袂登途,相甕坝双溪而为家焉。是记。
(二)迁川自记 璧山支第一世 继善
生逢夷人乱华之世。余知其道学,不克见用,故伏处田间,以乐躬耕,也有年矣。迄大明兵起,吾族屡遭兵革之扰,时为隐忧,三楚胜地,今不可居也。然,欲使先人之流传勿替,莫若远适乐土而为家焉。则,有族戬相邀,乘舟上游。于是,离云梦、潇湘地。裹粮,由湖以入川,停舟涪水,弟兄分袖。溯游渝江,乃见三巴之东,宝积九里,林茂地腴,可以结庐而居。予曰:保世滋大,其在于斯。乃斩棘披荆而处矣。是记。
上述迁川记,系继善公之后,程克笃,号松龄,民国时期,璧山人。于民国35年秋,程克笃,巴县树风、江北焕章等7人与长房锟礼同到江津君庐,共议联宗合祠之事,克笃出示家藏旧谱,载有长房始祖,辛一和继善的迁川自记。
程姓江津一脉来历清晰。
两房贤达,同意继善公之后璧山两支、巴县一支、江北一支加入江津程姓君庐总祠,继善公入祀君庐总祠。
四、君礼祖三子迁川入黔概况
据黄陂谱载,元末,湖北麻城,程姓84世,程治统,讳君礼,有3子,均迁川入黔。
长房,辛一祖,讳戬,迁川;
二房,辛二祖,讳裁,迁川;
三房,辛三祖,讳职,迁川,其后,入黔。
五、资料来源
据两房合修族谱《程氏家乘》整理。
辛二祖之后 22代孙 必伟
201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