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May月
1110:33:19
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渊、俞通源--真的是蒙宗的后代? 姓氏评论
访客
网上关于俞廷玉父子四人是否蒙宗的争论非常激烈,据说还因此弄得俞姓一些宗亲之间不太愉快。个人觉得,关于俞氏宗亲寻根过程中发生的这些争论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毕竟俞氏整个宗族跨越了接近4500年左右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漫长而又频繁的繁衍和迁徙,分支不断,纷繁复杂,演化到今天,让我们的俞氏后人寻根问祖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有了类似以上那样的争论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理越辩越明,争论也并非是件坏事,通过大家的不断考证和研究,终究我们会还原历史的本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要搞清廷玉公父子的宗脉来源,必然要首先弄清他们的身世和家族来源,通过追根溯源探究廷玉公的神秘身份来源。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人的情况。
俞君选(婺源俞氏十世祖)
字柱卿,宋景定壬戌登进士,官扬州太守兼理军事。时扬州泰州真州大饥,公建议赈给,所活数十万人选淮东制幕累避不就,遂乞归婺源田里名其居曰艮为时止时行艮之义也在我当止我何为不乐哉。生绍定已丑葬于元大德甲辰,寿七十六,葬于星溪西祖坟。生有长子 舜民,次子 师鲁。
俞舜民 (婺源俞氏十一世)。
生宋淳祐丁末死于元元贞乙末葬星溪南,妣周氏葬同穴,生一子,元膺
俞师鲁 (婺源俞氏十一世)
卓吾挺秀三岁哉奇字知读书日诵数百言大德开举茂材辟使馆编修有政绩辑有春秋注说。生宋开庆已末葬于元泰定年,歿于兄坟右侧同向,生一子 智全
俞元膺 (舜民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元至正年间登第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笔者省去)
生一子 彦诚
俞智全 (师鲁子,婺源俞氏十二世)
字鑑平,读书有文名至大涧江北濠人士聘为邑校官皇庆间为巢邑教授。生于元至元壬午殁至顺庚午葬于先祖坟右侧,妣贺氏,同穴。生有子一 廷玉
俞彦诚 (元膺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幼师庭训,励志诗书,博通经史,初设教乡里,洪武间绩溪、休宁两邑间交聘为邑校官。殁于溪南安吉村,生子一 通江
俞廷玉 (智全子,婺源俞氏十三世)
字隐儒,幼随父任茬濠巢博学不仕,元季,明太祖起兵驻和县久谋渡江苦无舟辑,公遣子通海等由巢湖率众万船千艘佐太祖南渡以定王业。太祖即吴王位嘉其功,书赠开业功臣,无双盛世,文章第拜检枢密院事不受,卒封河涧郡公。生元大德甲辰殁明洪武丙辰,寿七十二。妣胡夫人、继妣崔夫人同脏溪南辛山异向,生子三 通海、通渊、通源
我想读者看到这儿应该已经对廷玉公的家世大概已经有个了解了。
以上资料均摘自于我处家谱所记载,有些文字笔者加了些符号便于读者阅读。俞廷玉的三个儿子我就不必在一一罗列了,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出,俞廷玉的父亲就是俞智全,为元代的巢湖、凤阳周边的邑校官,大概就是老师的角色。他的堂哥就是俞彦诚,和廷玉也是差不多的职业,只是教授于古徽州绩溪、休宁两地。
俞廷玉的父亲俞智全深处残暴统治的元朝,身份如前面介绍,也和他差不多,邑校官之职。
上推到俞廷玉的曾祖父俞君选,乃是扬州太守,因为已经是宋末,加上后来的蒙人入侵,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后来也回到故里--婺源的溪西地区(据笔者考证,应该位于现在的安徽休宁县岭南乡溪西村)。作为婺源十世祖的君选公当时的职位相当于扬州市长,在南京六合区横梁镇俞庄的俞氏家谱中记载了君选公当时为俞氏此脉后裔所立的原派20个字的辈分,即舜(十一世)、智(十二世)、廷(十三世)、通(十四世);光(十五世)、宗(十六世)、麟(十七世)、子(十八世);动(十九世)、全(二十世)、嗣(二十一世)、道(二十二世);藩(二十三世)、承(二十四世)、公(二十五世)、德(二十六世);在(二十七世)、文(二十八世)、士(二十九世)、万(三十世)。
以上资料皆为我处家谱的记载,读者也许会问,我处家谱怎么会有这样的记载?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是这样的,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俞廷玉的曾祖俞君选有两个儿子,俞舜民和俞师鲁,即形成两个分支,俞廷玉当然是次子师鲁的一脉,而笔者则是长子俞舜民的后裔。也就是说,俞廷玉和俞彦诚的关系是堂兄弟关系。俞彦诚的儿子俞通江很显然和俞廷玉的儿子通海、通渊、通源当然也是堂兄关系。只是由于父辈或祖辈迁徙的原因,大约是在元代初期,俞廷玉的父辈或祖辈从婺源溪西迁至安徽巢湖、濠州一带居住。至于和我处同属君选公的一脉相传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俞廷玉是蒙宗还是汉人已经是一览无余了。很显然俞廷玉就是宋代扬州太守,即我处婺源第十世祖俞君选公的后代,当然世汉人的后代,决非蒙宗一说。
如果大家有何疑问,愿意相互交流!QQ:120312096 电话:13914747178
俞品峰
南京 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