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October月
321:32:47
姓氏评论
访客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九)作者:杨大业说成是吴人,又有记载说是襄阳人,其实都不是。他的原籍是山西。米芾有时称自己为楚芈氏之后,恐怕还是“冒籍”。其实,《宋史》所说“好洁成癖”,就是伊斯兰的讲卫生的习惯。而“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这明明是米芾看这块大石,像天方的黑石,不由拜起来——宋朝人不懂,所以说米芾怪。
米万钟原籍山西,是米芾之后,后来迁到庆阳的。陕甘回族米姓人物不少。(需要简单提示一下,明代只有陕西省,没有甘肃省。清康熙年间,将陕西西部一带划出建甘肃省。因此我们现在称之为甘肃的地方在明代都属陕西。)以庆阳为例。庆阳位于陕西西部、甘肃东部,在固原东约300里。按《通志》所说,固原为米姓最早居住地区,[宣统]《固原州志》卷五《人物志》《国朝乡贤仕进武职》中有:“米世禄同治初,以世袭云骑尉官守备米世爵,同治初历保守备官静宁营、平凉营各标千总米汉章董军部将。同治中积功保副将勉勇巴图鲁,借补新疆喀什提标大营游击。”固原回民密集,上述米姓人物是回族人应没问题。庆阳这一带回族非常多,米为其中的大姓,就可以理解了。庆阳南的清水县(即今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有米生富(编号197,见下面清水条)。西安化觉巷寺中有一位米万选,字中一,长安人。咸丰七年曾在陕西高陵县西南乡韩村坊清真寺任教,见坡底清真寺马廷麟阿洪墓碑,该碑阿文系米撰写,汉文为马百龄所书。1954年起,甘肃平凉穆家洼之米明善在化觉巷任教8年,米字复初,曾在陕甘任教20多处。西安东边的临潼有回族米姓,北边有高陵的米良翰,蒲城的米助——米助和米万钟通谱,即认同为同一大家族之后代。西安靠南的南郑也有米姓回族,据[民国]《续修南郑县志》卷四《殉难阵亡表》:“同治二年八月二十日米天祥、米天泽、米士瀛、买玉、赵科、单永隆、白莲、苏怀礼、马少治,均是回团,县城。马连祥城内掌教五品军功。”前面南郑马大恩条目中,提到马大恩的长孙马国鼎之妻为米氏,这是西安靠南的地方。宁夏有一位米如金,陕西咸阳《建修胡太师祖佳城记》碑后边的沐教同人中有他的名字。见《中国回族金石录》514页。同书196页有青海回民米丰受、张掖的米喇印是回民。
米姓人物遍全国。先说北京。米万钟一家自其父移居北京,此后遂称宛平米氏。然而万钟并没有忘情关中,其印章中有“燕秦一畸”、“北地米万钟仲诏”,足以为证。但米氏从此的确是在北京落户了,人称宛平米氏。北京牛街有一部志书叫《冈志》,专记北京牛街的回族人物,其《名师》一节,有“米敬公,圣裔。通教典,悉儒学;著《教款微论》一卷。”《武勇》一节记载:“米祥所,习诸家拳棒、各种军器。康熙八年,召天下拳勇比试,祥所考第一。大将军顺承郡王师事之。其艺授与李三友。”这二位是万钟直系还是旁系,无从考察,但为宛平米氏则是正宗,因为牛街就属宛平。直至今日,牛街米氏仍为望族。著名考古学家、回族学者马文宽教授在其名著《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一书中,提到他的夫人米兰英大夫对他研究的支持,米大夫就是牛街米氏。还有,湖南有米姓。湖南1944年(新化)《米氏族谱》称,宋宣和二年,昆仲四人在湖南打仗失败,各奔东西。一奔山东,一奔陕西,一奔豫章,一奔辰溪。1948年(辰溪)《米姓氏族源流》所载大体一样。而其堂号则称陇西堂、京兆堂。这里有两点可注意,一是远在湖南的米姓,都和陕西挂上了钩,看来米氏跟关陇地区分不开。二是米氏定居在辰州,而辰州是回民较多的地区,米氏又和回民联在一起。米氏先在陕甘扎根,逐渐东移,远至湖南,一寻根,还离不开陕西。其他地区如《中国回族金石录》237页有沈阳回民米万仓,云南,据《赛典赤家谱》,其五十二世有马光荣,生一女,适米庆山。五十三世名禄有女适米林山,名杰的三女适米联芳。又有马接芳,入赘米姓。山东米协麟(见本《考略》编号069),福建米荣(在本刊07年2期即将登载的《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十)》)等等,均为回族。根据上述的记载,我认为原籍庆阳的米万钟应是回族。
责任编辑:马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