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April月
3010:49:23
留言
访客 公元前785,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姓刘姓唐的)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杜伯的儿子隰叔,从杜国逃到晋国避难,在晋国受到重用,先任晋国的大夫,不久又官任士师(负责掌管法律、刑罚、诉讼)。隰叔的后裔便以官为氏,改为士氏。隰叔生二子,分别叫做士蒍、士荐。士蒍字子舆,他继承父业,最初也做晋国的士师,因政绩突出,升任司空(掌管土地、水利、工程建设)。晋国君主为了嘉奖士蒍的功绩,特将随地(今山西介休东南)赐给他作领地。于是,士蒍的族人又来到随地定居。士蒍的后人,有一支就以他所封的采邑随地地名为氏,称为随氏。士蒍的后裔除一支姓士氏、一支改姓随氏外,另有一支又以士蒍所担任的官名----司空为氏,还有一支则以他的名字士蒍为姓氏。
士蒍在晋国生子名叫成伯缺,成伯缺生子士会。士会,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士会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前636----628年在位)、晋襄公(前627——621年在位)。前633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代任戎右之职的士会勇猛奋战,使晋军以弱胜强,大败楚军,从此奠定了他在晋国政治舞台上的牢固地位。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大臣们决定废除太子,另拥立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正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人派士会与另一位大臣先蔑一同出使秦国,前往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士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的国内政局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前620年,以赵宣子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复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为此,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秦军大败。士会不能再回晋国,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子儿女和和大部分族人随后也纷纷从晋国逃到秦国,与他会合。
秦国在士会的帮助下,为了报复晋人,多次出兵攻打晋国,夺取了晋国的武成、羁马等地,晋国军队从此彼于奔命。 鉴于秦国重用士会给晋国造成的巨大威胁,前614年,晋国的六大臣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将他请回晋国。士会返回晋国后,再次受到重用,出任上将军(晋国三军统帅之一,地位仅次于中将军即元帅)。公元前593年,士会因消灭赤狄有功,被晋景公封为中将军,并兼作太傅之职,从此开始执掌晋国国政。前592年士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的领地随邑的基础上,加封另一个领地----范邑(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范城)。后来士会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为“武”,因此史称他为“范武子”或“随武子”。士会子孙,又随士会迁徙到新的领地----范邑定居。他们的后代,就以新的采邑名称----范,作为他们的姓氏。
前614年,当士会和他的大部分族人重返晋国时,他的一支子孙后裔,却继续留在生活了7年之久的秦国。这支留居秦国的士会后裔,从此在秦国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下来。他们因为失去了随、范等领地,又没有司空、御龙、士师的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