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December月
2815:16:20
关于砸锅牛、打锅牛、破锅牛的传说(2)
渔夫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黄淮流域饥荒频发,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以至于“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山西,却是另一种景象,相对安定,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明灭元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18个省的490多个县市的882个姓氏。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省。据史料记载: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是明朝移民的重点。明政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不忍离去。为此,大槐树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一棵古大槐树,魂牵许多代,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我的祖先,破锅牛之支,就在大槐树下走向了安徽或者还有其他地方。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我祖上的传说之二。
广东 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