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October月
1921:52:49
广东乐昌市云岩镇“武威堂”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廖名龙 广东乐昌市云岩镇“武威堂”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快 讯)
四川大竹县廖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
广东珠岩始祖廖文隆公第十九世孙 廖聪安 敬献
我受广东省云岩镇出水岩兴建“武威堂”理事会邀请,参加10月19日(重阳节)在云岩镇举行武威堂落成庆典。10月17日中午,在廖学志宗亲的陪同下到达武威堂前广场时,兴建“武威堂”理事会的领导和宗亲,早已在那里等候迎接。我还没有下车,他们就燃放鞭炮对我热烈欢迎。迎接我的长辈和宗亲欢笑着与我握手欢迎,并带领我瞻仰新建成的武威堂。
新建成的武威堂,坐落在云岩镇天赐山庄,殿后山势朝峰拱秀,殿址地势开阔平坦,新修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殿前远眺七层山岭叠翠,一层高过一层。这块风水宝地,风光秀丽,象征着此处人文并茂。此地,历来是文隆、文松、恒政、文政、文敏、文秀等八位始祖公的发祥地。
新建成的武威堂,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武威堂设计为:两层半砖混结构建筑,古格新装,宗祠气派。粉红色墙壁,磨石、大理石、瓷砖地面,硫璃饰瓦青龙跃,琥珀雕梁玉柱联,远眺近看,雄伟壮观。殿前一池清塘,波光荡漾,殿后青山树竹苍翠。武威堂前,灰白色沙石广场坚硬平整,九步水泥阶梯宽敞。红色殿门两边,大理石圆柱左书“武略超群西京世泽传万代,右书威仪显赫北郭家声继千秋”。殿门内设红色屏风,屏风壁上书:“尊祖爱国,传承文明,构建和谐,共同富裕”十六个金色大字。沿着两厢过道进入大殿,展现眼前一片金碧辉煌,气势恢弘。中间正殿,陈列供奉廖文隆公等八位始祖以及远祖廖统公、继林公、孝通公列祖列宗之神牌。神位正上方塑雕二龙戏珠、两边龙飞凤舞,殿堂天顶悬挂30盏白色莲花灯,真是尽善尽美。正殿殿下建有20余平方米天井,一是通风采光,二是排水和绿化。天井两边系进出通道,两面墙壁上,大理石刻捐资宗贤名讳和功德。正殿对面红色屏壁上绘画金色廖氏腾和彩色壁画。左面配建:玉树腾芳、接待室,右面配建:天地正气、功德厅,功德厅内正面设龙凤榜,为捐资万元以上的宗贤巨幅彩照、功德及全家宗贤名讳;两面墙壁挂满捐资千元以上的宗贤彩照。
武威堂主殿右侧是文史馆,馆内陈列着廖氏家族文化史料和许多尊贵文物。文史馆前系小花园,园里花池、水池配套,外有红色围墙护照。
这座金龙腾飞,雄伟壮观的殿堂楼閣,流光溢彩,气度恢弘,蘊含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蘊和廖氏裔孫的浓浓深情。
敬祖崇宗,敦宗睦族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需求,也是廖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時逢盛世,立族譜、修宗祠,漸成方興未艾之势。广东省乐昌市雲岩鎮文隆公後裔秉承传統,順应潮流,倡修武威堂;同宗裔孫同心協力,時經数載,耗資耗力甚巨,終于大功告竣。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10月19日(农历九月九),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武威堂四面八方彩旗林立。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增强宗族凝聚力亲和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红色横幅标语迎风招展,武威堂内外摆放着数十盆鲜花和大花篮,气度恢弘的武威堂更显得庄严和喜气。
岭南重阳节时,正是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广东省乐昌市云岩镇廖文隆公一脉裔孙选择在我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举行“武威堂”落成庆典,充分体现了文隆公裔孙尊老、敬老,崇宗敬祖之真情。
参加庆典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各地赶来,个个喜气洋洋。上午十时,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欢乐声中庆典大会正式开幕。接着是五彩瑞狮拜祖,锣鼓声、礼炮声、鞭炮声响彻云霄;礼花彩弹直射蓝天,闪耀出五彩缤纷的花团和雨花,真是美丽壮观。随即到会代表向武威堂敬献花蓝、向列宗列祖敬香,在礼宾司的主持下,全体肃立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随后,兴建“武威堂”理事会主任 廖思堂致辞,全文如下:
各位宗亲、各位亲友、各位贵宾:
大家好!
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适逢九九重阳,我们珠岩廖氏家族,在这里隆重举行武威堂落成庆典。我谨代表董事会、理事会,向前来参加盛典的仁人志士,表示热烈欢迎,向为兴建武威堂慷慨解囊的宗亲好友,向关心和支持兴建武威堂的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百多年前,我们老祖宗文隆季昆七兄弟迁来珠岩地带落居建业,始祖“八公”人文蔚起,至今发展成为两万多人口的大家族,裔孙遍及粤、湘、赣、四川、海南、台湾等省市,主要分布于粤湘赣三省地域相连靠近珠岩的乐昌、乳源、阳山、曲江、仁化、蓝山、汝城、资兴、新田、宜章、崇义等县市及四川大竹、广西柳州等一百多个村庄。“八公”繁衍成族后,曾在出水岩原“赵家书院”进行过三次修谱,后来又在陶马不的“桂芳书院”进行过两次修谱。两地的房屋都极为简陋、残旧、狭小,加上年久失修,已成废墟,谱馆图有虚名,致使一九九一年的湘粤赣大联修云岩分管只能借用当时云岩大队的办公室进行。由于没有堂馆,致使修谱很不方便,有谱无处放,从远方回来尊祖拜宗的家族无立足之地。面对这种困境,兴建堂馆成了族人民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迎来了“经济腾飞百业兴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龙腾盛世。在党中央传承文明,构建和谐方针的指引下,于二00六年春节期间,族中志士提出了兴建武威堂的倡议。随后,经过多次会议商讨,终于形成了共识,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对成立机构、堂馆选址、捐资集资方案等作出了决定。随后,理事会成员带头捐资,努力排除族众中存在的等待观望心理障碍,努力铸就“武威雄姿要灿烂”和“培植鼓动武威男儿当志强、女儿上前不靠旁”的精神风范,努力营造“集捐齐上、群情激奋、互促互帮、纷争上榜”的气氛。从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捐资热潮,于是筹资达到七十余万元,超出了原来的预料。捐资者涉及到六个省、十五个县市、八十五个自然村,外省宗亲捐资达10多万元,女子捐资3万多元。其中上龙凤榜的有12人,上金榜挂像的有260多人,理事会采起了边筹集资金边动工兴建的做法,兴建工程于2006年7月20日启动,只五个多月时间于当年12月初完成了主体工程,于12月12日进香火,至2007年10月初全面竣工。先祖的夙愿,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如愿以偿的实现了。我们的实践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伟大真理。于是就在“南龙北跃势昂扬,左旗右鼓前朝秀,两水扶龙汇门堂”的天赐山庄“武威堂”拔地而起了,它的构筑非同一般,是“琉璃饰瓦青龙跃,琥珀雕梁玉柱联”,“鸟革翠飞德韵彰,周边难得此辉煌”本族和邻族的人们路过都望堂胜赞。武威堂的兴建,体现了全族团结奋进,努力攀登的精神,并极大地增强了宗族凝聚力和亲和力。在兴建过程中,远地宗亲数以百计的人纷纷回来奉献和观光,也传来不少本族共同谋富裕,求发展的佳事。事实充分说明了兴建武威堂是完全必要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盛事、大喜事!
武威堂兴建成功了,今后全族必须共同维护,不断完善、美化好,大家为它增添庄严和色彩。为了管理好堂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教育后人的大课堂,我们必须坚持“五个要”:一要设立稳定持续的管理机构;二要有专人管理;三要使谱谍鼎新制度化、规范化;四要健全财产财经管理制度;五要使祭祖规范化、制度化。这些内容将在“武威堂章程”中具体阐述。让我们在“尊祖报国、传承文明、构建和谐、共同富裕”的精神鼓舞下,把宗族事情做得更好,为武威堂增辉,为族裔们添福。最后祝各位宗亲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紧接着族亲代表,云岩镇出水岩村党支书廖福才、祖岭村老人廖红辉、梅花镇大富岗村委代表廖文忠、乳源县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上午12时休会后,武威堂理事会,统一安排参加庆典大会代表进行午餐,各地宗亲相互庆贺,处处洋溢着浓浓亲情。
庆典大会举行三天(待续)
二
武威竣工庆典献词
举世瞩目,华夏奔康。国恩祖德,福泽绵长。饮水思源,永矢毋忘。报国恩,当鞠躬尽瘁;怀祖德,建祠馆以弘扬。继前贤之典范,育后世之彦良。齐家治国,大志鹰扬。此乃武威兴建之主也。因而赋曰:壮哉云岩,胜境一方。青莲峰美,绵绣宏庞。帽峰雄峙,崖祖苍茫。云弥漫而盈紫气,岩崎峤而示揄扬。林蕤葳而绿荫,沐占露而朝阳。山川毓秀,星曜呈祥。是以烟霞拱马山之色,日月助珠岩之光。得青山秀水之佳境,辅人文瑞霭之辉煌。
廖氏源头,曰武威堂。西京望族,北廓兰茳。名闻遐迩,世多忠良。珠岩定居,奕世荣昌。筚路蓝缕,拓地开荒。八枝共秀,百卉齐芳。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人才拔萃,典则琳琅 。秉中诗句,御史文章。饶氏太婆举育士培材之德,茹淑含香。李公大人抱反清复明之志,潜隐斯乡。永忠公以南征北战之勇,驰骋疆场。四生公以拄天疬世之韬,除暴安良。尚忠官至内阁尚书,促隆位登凤阳正堂。仲民曾宰乳源之长,翰飞任台侨务重快乐。贤思长大桥镇,终牺牲而成烈士,聪荣任省厅,为理老干之寿康。介操选为国大代表,宏清志作爱国台商,芸芸后继,代代鹰扬。
珠岩族人,爱国爱乡。昔抗倭奴,赴火蹈汤。金?铁马无穷恨,赤胆红心迎曙光。几番风雨,几度沧桑。而今星称物换,理喜国泰民康。万幢楼房欣崛起,一衢坪乳联四方。亲爱精诚,兄弟和谐棠棣茂,化俗调风,改革宏开凯歌扬。
武威祠馆,富丽堂皇,丹釉铺垫,彩瓦装璜。飞檐拱脊,壁表流光。集自然之画屏,采时尚之辉煌。人世布阴阳两极,太空行日月双光。华堂衍庆,俎豆馨香。继往开来,骏发鸿张。江山共刷乾坤秀,日月同辉天地长。代科本德薄,人微知浅,承廖府父老之邀重,不才作赋于华堂。盛情不负,涂鸦数行。但愿武威家声振,吾今献丑又何妨。一言均赋,四韵成章:
馆宇巍峨造艺藏,梅辽难得此辉煌。
竹苞松茂仁风畅,鸟革翠飞德韵彰。
敬祖睦亲思孝道,充闾跨灶耀门墙。
武威今日添光彩,桂柏半松劲节香。
忝亲光裕远孙:杨民生敬撰
丁亥季秋
三
建堂颂
中华盛事,百业兴旺;国家振兴,繁荣富强;改革开放,春风浩荡;经济腾飞,成就辉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传承文明,大力发扬;构建和谐,主旋唱响;我族志士,长远目光;审时度势,把握有方;倡议建堂,所归众望;一呼百应,集捐齐上;群策群力,互促互帮;奉现热潮,处处高洚;群情激奋,纷争上榜;募集资金,超出预想;一年竣工,如意安祥;先祖夙愿,如愿以偿;重阳庆典,喜气洋洋;从此大发,永远兴旺;力争高攀,贵在志强;致谢族众,祝福安康;为记功德,立碑排榜;刻碑铭记,万古流芳;宗公显应,世代其昌。
兴建“武威堂”理事会主任 廖思堂
2007年10月19日 (重阳节)
四
賀 詞
廣東省樂昌市雲岩鎮武威堂慶典大會:
丁亥金秋,廣東省樂昌市雲岩鎮武威堂勝利落成。殿堂樓閣,流光溢彩,氣度恢弘,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和廖氏裔孫的濃濃深情。值此慶典大會隆重舉行之時,謹致熱烈祝賀!
敬祖崇宗,敦宗睦族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認知和情感需求,也是廖氏家族的優良傳統。時逢盛世,立族譜、修宗祠,漸成方興未艾之勢。廣東省樂昌市雲岩鎮廖文隆公後裔秉承傳統,順應潮流,倡修武威堂;同宗裔孫同心協力,時經數載,耗資耗力甚巨,終於大功告竣。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吾宗是文隆公裔孫之一部。三百年前,先祖離鄉背井,“奉旨入川”,在四川省大竹縣開基創業,漸成當地望族。雖然關山隔阻,歲月無情,但是尋根竭祖情結從未稍減。今天,面對祖宗的在天之靈,遠方遊子鄭重承諾:不忘祖恩,與時俱進,共創武威輝煌!
四川大竹廖氏宗親聯誼會
文隆公後裔各宗系分會
文隆公第十九世孙 聪安 敬贺
公元2007年10月19日
丁亥二00七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