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May月
1121:12:56
广东省开平市嘉应州下燕垌-廖氏
廖凯 廖 氏 原 谱 旧 序
予观虔之廖氏宗谱相传妹安而下莫考其详而自西晋子璋以后代有达者世系黎然源委具见联芳接武照耀家乘可尚也己子璋之裔崇德以明经徒家虔化今在虔者率多其后淳熙戊戌进仕廖光予所得士笃志问学常请益于予因得观其世次书曰予有后弗弃基为人后者尚当修身慎行力学务本出处隐显咸与孝忠为重以昭令誉于无穷则前列益光矣故光请而书以归之。
宋淳熙五年戊戌冬十月望日临川象山陆九渊撰
传龙门县功武乡分三郡之原由
挨本一姓人分三郡何也故廖六郎娶赖氏生男三人长诚鉴侍奉武威本郡则廖姓为武威郡其来旧矣六朗子次男诚立因寄拜南塘张伯受拨田粮以 侍奉清河郡则后拜寄而失本源矣六郎三子诚刚入赘王受女因王氏绝嗣诚刚承受田粮因侍奉大原郡搂三郡所由分皆六郎之子也吾祖诚立公既受拨张氏田粮以应入张氏之郡诚立生延龄延龄生崇德本应从清河者尊诚立也而不知背于六郎盖受张氏田粮而往南圹者应从清河未出户也自崇德公宦游虔化则出于南圹而不受张氏之粮矣因立籍于宁都故改复武威不失六郎之本支承子璋公之后裔也龙门一支自宋朝坚公宦游增城旧谱己复武威久矣由宁都宗族始祖崇德公至坚公十四世矣上代源委世数不能尽录
明三代来历廖六郎娶赖氏生三子长子诚鉴侍奉武威本郡次子诚立寄拜南圹张伯瑄受拨田粮三十石后奉养伯瑄老修椁附葬六郎金盘坑东畔人形丁山未向以此侍奉清河郡三刚入赘本县北关王受瑄女为婿岳母刘氏外父无嗣承受田粮四十五石外母殁后追修棺椁附葬上乡麻源建乐里寒牛不出栏形子山癸向二穴因此侍奉大原郡
原 序
当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吏也国有史然后可以鉴监古今之祯祥家有谱而后可以考支派之源流孰谓谱牒之修非传家之至宝耶所以昔之世家巨族莫不有谱者盖欲使孝子慈孙尊卑有序昭穆不紊亲疏有别真伪不淆自一世至万世井井有条焕然成章遐览谱牒之流通如观先世之仪型尊祖敬宗之念油然而生也逆吾廖姓自天王锡命以至宋代光景公百有余世观第世远年湮无论前人之所垂者未可悉记即云都入姓之脉世德渊源流嗣昌盛间有迁外为巨族者多未详稽其可据者敢妄攀附文饰而取哂智者哂苟耶及今不略为之记数传以后昭穆能保其不紊真伪能保其不淆者寡矣昔龙门之云三世不修族谱为不孝吾族家谱岂可无以志之乎故志其爵昭书香也志其徙存支派也志其近寓者知祖宗之脉也志其莹葬山向者又以祖之所出与防他人影侵之门也惟顾后起君子知其详者毋忽其略居其盛者毋儿乎其衰敦本敬宗珍而藏之可乎是为引。
明万历三十七年孟秋月十六日嗣孙廖萝其谨志
几 例 节 录
一大小宗子惟以长房长子长孙传下为大宗也大宗则一小宗则四房惟次房之长房长子长孙为小宗也又以人各有四宗事亲兄弟之适是继补之小宗也事再从堂兄弟之适是继曾祖之小宗也事三从堂兄弟之适是继曾祖之小宗也事三从堂兄弟之适是继高祖之小宗也。
古人继嗣大宗无子则以族人之子续之取其血脉相通后或以无嗣而讳若潜抱异姓之子阳虽有而阴则绝矣春秋郐子取莒公子为后圣人书曰莒人灭郐非莒人灭之也以异姓之主祭灭亡之道也秦以莒政灭晋以牛亡类也至贾充以外孙为后当时大常博士秦议其昏乱纪度盖气类虽近而姓氏实异也。
家之有谱猶国之有史国史必须史才而家谱必明谱法谱法不讲则世族混淆昭穆紊乱尊祖敬宗収族之道由此而征谱法者何曰经曰纬而己矣何谓经本吾一身之先后而上下推之尚书尧典以亲九族注家谓九族者自高祖以至曾玄是也由是而上则世系之由来由是而下则云极之违衍皆本吾一身推之世代虽遥精神不隔此古今不易之常道也何谓纬本吾一身之先推后而旁推之礼大传繋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源流不异则恩相推心则无乎不周气亦无乎不贯也有经有纬夫然后上祀祖宗下治子孙旁治昆弟而谱法尽矣廖氏之著始于历史古今人表迨后则间见史传自唐崇德公为虔化令任满即家于虔是为江西闽粤各支之肇祖公之孙光景公为宋宣州刺史卓有政声子万孙移居汀州而实蕃公始迁上杭今闽粤所传称始祖者公之八世孙德源公迁粤之兴宁派衍九支支分各郡邑生齿之蕃文学之盛罕与为丽余家去兴宁三百余里知之甚详顾南北驰驱未得一晤宗人联族谊也岁己已以入都行道至兴宁大龙田本族书含以暇曰出家谱见示则与闽谱并合由德源公而下条分缕晰其所传者罔弗详也由德源公而上源远流长其所传出者罔或遗也又自实蕃公下凡徹政两公后皆旁推之至于十世无不具载岂非本支为经旁支为纬深明谱法而大合乎亲亲之道者哉夫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収族然自缌祖免至于六世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矣于是有居同闾闬邈不相顾者不必在拆居异处之后也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又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夫桑梓猶致其恭牛羊勿忍其践而况一本之亲同气之戚乎今吾族众人日益繁居日益涣其必日益讲夫尊祖敬宗之収族之道德而后散者可以聚分者可以联吾願观斯谱者油然生仁孝诚敬之心则亲亲之道德而绍先昌后积久愈光贤哲挺生行且匹休世彩矣
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已六月朔旬钦赐进士弟翰林院检讨充大清通礼馆实錄馆功臣馆募修官奉旨稽察六部加一级记录二次二十世裔孙鸿章顼首拜撰
乾隆十四年己已岁六月朔旬有同花公支派二十世翰林院鸿章到兴宁县叙及本族氏系源流仍作谱序开列于左廖武威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孙即飂叔安之裔
古飂字后为廖氏
氏族笺释曰古今人表朝野仙班惠政宏布西安忤归田里文教尊称北郭胸富诗书妙计破瞿圹良才光楚国六龄文士山茶雨里尉吩吟万石名家世绿堂中人秉髦明经修行与天子之招徕至公无私远朝贵之请托直昭先代杭章以报当朝廉播都昌解印而吟归去才长吟咏饶有大雅遗风理偿布银不忍编民负土
周廖淑安古今人表汉廖扶字文起与人習诗书教数百人尤明天文試 纬风角推步之术号北郭先生三国廖立字公渊武陵人蜀先主辟为泛事诸葛亮尝封吴使曰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后坐废率妻子躬耕自守五代廖冲字贵桂阳人明经修行梁武帝好儒学招徕天下名士冲与焉比上耄荒诸子皆嚣汰冲叹曰根本拨矣天下能久治乎不去王将以赫衣衣我即挂冠隐山中呋吟眺自适盖张仲蔚陶隐居之流也唐廖有方交州人为唐诗有大雅之遗柳子原有序五代廖凝字熙绩有学行隐居南岳仕南唐为都昌令以廉名秩满但携诗卷酒瓢而去其解印诗云五斗徙劳更折腰三年两鬓为民焦今朝解印吟未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宋廖执象陈博谓之曰子谪仙人也不久留尘世耳朝野仰之宋廖正古字明远将乐人知西安有惠政屡言青苗不便忤当道乞归啸傲山水有归田录宋廖衡性警敏六岁能文县尉催祖见之命吟雨中山茶有泪多陈后愁离殿洛出杨妃因倚栏之句廖刚字用中顺昌人为侍御史毅然守正知无不言于是廖中丞名满天下公累世以华发奉养名其堂曰世彩堂子四人遲过遂追皆秉髦节号
宋廖德明字子晦朱子高弟也广州提刑弹劾不避权贵岁当荐士朝贵多移书见托德明曰此国家公器不可私也悉封还之宋天觉字仲先顺昌人知余姚县属行方田法先觉简其事用民甚便之为古田令编民负土供银布匹数百万多方以理偿之明廖永忠洪武时为征南将军讨方国珍以计破瞿圹关封德庆侯明廖莊大理少卿上请景帝笃亲亲之道并朝上皇忤旨谪驿丞后起给事中杨文贞当朝家人不法公抗论之或言不为东里地耶曰此乃所以报杨也事苟寓乎惩勤不必博征故府远稽往册而后有得也盖家之有乘与国史同其示法戒以昭来兹一也文信国彭氏族谱云莆中有二蔡其一派君谟其一派京京之子孙惭京所为与人言每自诡为君谟后夫羞耻之事虽为人后犹将愧之则思所以自立垂贻子孙者可不惧哉吾廖氏系出伯廖之后源远流长莫得所考迄宗光景公衍派闽粤族以殷繁谱牒久远业经风火刊本无存间有可据者十存一二剥落不全其足为后裔之取法者又安在耶越有明宣德三年千一郎公开基云车乡距今有十五世尔子孙盛者源委犹存无虞废坠其哉迁徙异境家运稍微者世代莫详祖宗坟兆沦落于他人之手而茫无可识余甚悯焉爰聚族党分支别派各自开明编成一册以为实录俾知夫世次之无所紊承继之得所自坟墓之有可考而迁徙异地者虽经年久远无忘宗祧若夫纪行序事作传贊志铭付诸梨枣以垂永久则尚有待耳然是册也不过纪其生徙卒葬而事迹未详法戒何由以昭唐柳玭云门第高者一事堕先训则无异他人矧族未显荣览谱系之垂当思自树立以光大前人夫今日为人之子孙即异世为人之祖父勿令后之人以京后而诡为君谟后可也
乾隆二十一年丙戌岁孟春中瀚世孙云鹤敬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四年中秋月在二十五世祖成楷公六代裔孙稽查家谱有感拈笔记录二百年来高祖迁徙开派基业裔孙发展开列于左
续 序
语云木生有其根本、水来有其发源、人生有其先祖、倘若人无先祖、生在何来。此是必然之理也,人生斯世、岂无先祖乎、须于饮水思源、无忘尊祖敬宗、要有家谱自一代传至万代、代代记录、而知先祖开派基业、由未迷失先祖支派之源流。稽查家谱。先祖前序。在二千年以上。汉朝时代。有多少姓廖人事。列入官爵名号。在先祖大远。未得详悉。在远代高祖。尚有高祖。在几百年来之高祖。光景公始为始祖。生于宋朝时代。约在公元一千一百年左右。重任宋宣州刺吏。生有九子。长子任宋南朝宰相。有四个翰林。有四个列入官爵名号。共九子登科。当于宋朝。在吾始祖。鼎鼎有名。祖威远扬。于九子支派分布。于本国西南部多。于西南境廖姓。据说,属于光景公后裔。支派源流。在九百年来,朝代有改。人有变迁。查谱而观。数数至今,己有二十余世。在各世祖,历涉经程。而有不得一帆风顺,间中不免一起一落,贫富转移。至吾二十三世祖,象德公生于清朝康熙至乾隆皇代,约在公元一千七百年左右,由从闽境。迁徙到粤境,开平县下燕垌。生有四子,兰山、英山、岳山、封山。英山公是吾二十四世祖。生有五子,成骥、成器、成材、成楷、成梓。成楷公是吾二十五世祖,生于乾隆时代,生有五子:荣绶、朝绶、廷绶、邦绶、国绶。至道光时代,成楷公逝世于道光末年。约在公元一千七百多年。在二十六世祖,兄弟五人,同气之光,团结一致,所谓人望高处,可想二十六世祖,当日住境不适,居于开平。刚在四代,兄弟五人齐同迁徙到防城县滩营乡,水坡村建起宗祠。并携带成楷祖公、祖妣金骸迁移。此是成楷公一派之源流。其五子分为五房。住于水坡、石合、那葛、垭圹、旧营、清水沟等村。两百年来,兰桂腾芳、族兴业旺、裔孙荣衍、人文蔚起。近三十载,各房裔孙在中专毕业至大学毕业如泉涌现,荣任市区各级干部,先后为民教师数而不少,尚有裔孙从乡村发展到城市。如此难忘。吾二十六世祖,兄弟五人不辞千里,艰辛移居,迁得盛地。创业兴家,造福后代,日益昌盛,记载谱上,传于万代。而可悉也。
叙 述
成楷公支派迁徙两百年来裔孙发展记载家谱,律诗于下提荐,先祖英明立谱章。流传宏伟武威堂。声荣万石家风远。绩著三洲世泽长。世系昭昭于福建。宗支衍衍展饮防。人文蔚起俱昌盛。与日之升族富强。
公元一九九四年仲秋月在二十五世祖成楷公六代裔孙钜章敬书
考世系知宗祖,孝子贤孙百世不能改。源远流长世相传
祖 声荣万石家风远
公
神 : 武 考
对 廖门堂上历代始太高曾祖 之神位
威 妣
绩著三洲世泽长
大 世 世世荣昌光楝宇 三洲衍宇
门 : 彩
额 堂 堂堂正大振家声 万石遗徵
土 万石门中迎五福
神:
对 三洲户内纳千祥
祖
公
对:
祖 德 文 谟 昭 百 代 绍 光 霭 满 三 洲 弟
家 声 世 禄 振 千 秋 淑 气 凝 盈 万 世 家
三 洲 世 泽 源 流 远
万 石 经 纶 气 象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