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March月
2311:23:18
腊氏宗族家谱《十倡十诫》
腊寂山 ●腊氏家训
我所谓的腊氏家训,就是对腊氏后辈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要求。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精深宏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彰显。
再现传世家训经典,需要厚重有据的文化疏解及其呈现出的整体文化通观,并且使之融入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传统家训的教化的内容十分庞杂,家训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古往今来,在育儿教子方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家训的本质意义在于思想和品质。家训传授的东西就是关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个人在易于接受教诲的童年学习生活态度,受益终身。
为了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传统家训尤其强调“家训”和培育良好家风,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家训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但究其根本,却始终是围绕齐家治家、教诫子弟、处世指导三个方面展开的。
曾祖拔贡老爷曾口传家族家训,其意涵盖“十倡十诫”内容。我赋之为文字。腊氏家训重在教导子孙方面,要求树正驱邪、无欲则刚、沉稳务实、刻苦学习、安分知足、节俭持家、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谨慎处世等等。其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腊氏家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谦虚谨慎、团结友爱、淡薄名利等多方面的精神。
前世《包拯家训》要求:“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颜氏家训的作者说“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
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
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这些教诲,可见其古人对于所撰家训的态度,我辈理当效法。
诗云曰:
腊氏立族,人丁兴旺。
历代十一,家道荣昌。
始祖赐恩,功高玄黄。
仓廪俱实,德弘义扬。
积是为治,图愤自强。
崇正务本,不事张扬。
惟仁惟贤,吾族栋梁。
忠信传家,勤俭谦让。
绳墨守规,万世宏昶。
【腊氏家训?十倡十诫】
立此家训《十倡?十诫》,期冀后辈子孙谨遵之。
腊氏家训“十倡”
(一)敬德,倡:忠信隆礼、励志躬行;
(二)修身,倡:心正达义、毁誉不惊;
(三)处世,倡:操诚修睦、慎行谦恭;
(四)理家,倡:铢积寸累、仓廪充盈;
(五)孝道,倡:孝悌为始、亲善宽容;
(六)廉俭,倡:廉以养德、以俭为荣;
(七)风操,倡:清贫自乐、浊富多穷;
(八)教子,倡:严慈善诱、勿娇勿宠;
(九)勤学,倡:废学为耻、学以致用;
(十)养生,倡:淡泊宁静、颐养天成。
腊氏家训“十诫”
<一>诫不孝
<二>诫不义
<三>诫奢欲
<四>诫骄满
<五>诫娇惯
<六>诫贪婪
<七>诫惰懒
<八>诫好斗
<九>诫吝啬
<十>诫浮言
注释:
【腊氏家训?十倡十诫】是根据腊氏家族始祖创业到第五辈祖,五辈先人所具风范的集中与再现,尔后效法而行文概括以守规传承为目的的训导文字。
它赋予了对腊氏家族后辈人的殷切期盼和谆谆地规范要求。它涵盖了教诫子弟治家处世、立身治业的方方面面。
“腊氏家训?十倡”,含倡导的十个方面内容,二十句话,基本合辙押韵,读起来可琅琅上口,便于流传和熟读记忆。
“腊氏家训?十诫”警戒劝导的十个方面,简洁易懂,醒目明了。
1、敬德:
敬:尊重、敬重。德:古人认为,至诚为道,至爱为德。
人说,百行以德为首。德为个人修身之品质、品德。遵道敬德,乃为人修养之最高境界。
2、心正达意:
心正:俗话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正而后修身。
治国治家必先正其身。身不正而影斜,上治而下乱。正,正身、正心,排除情欲,处以公心。
古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达意:达:通达;义,合乎德。所谓道义者也。
3、励志:磨砺志向。
4、躬行:亲自实践。
5、毁誉不惊:
毁:事情办砸或处于人生的低谷。誉:声誉。众口称赞或事业鼎盛。惊:惊咋,没有平常心的悲哀或激动。
6、操诚修睦:
操:操持。诚:诚信。以诚相待,诚为核心。诚信,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人生的途径和基本方式。诚信就是承诺、承载、和义务。
修睦:修:修养习性。睦:和睦,引申为团结。和睦相处,爱人者人皆爱之,敬人者人皆敬之。人无贵贱贫富之等,重处中庸,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众志成城。
7、慎行:
凡事慎始而无忧,慎终如始,事则成矣。
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思其艰而图其易,图其易而莫大于细。无事防有事,有事不怕事。一言之谬,一事之失,虽皆小事,然小事不论,大事将不可救。事致不惧,从容徐而图之。
8、谦恭:
做人应不固执,不专横,不随意揣度,不以我为中心。“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尊之“恕”道,处之欢乐。
珍惜别人荣誉,忌夸大别人过错。严于责己,忌怨天尤人。
人际交往,谦恭坦诚为先。八戒:自卑、嫉妒、嫌隙、多疑、自私、冷漠、成见、懒惰。
9、铢积寸累:
铢:古代计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喻极轻微。在这里指治理家庭需勤俭持家,谨防铺张浪费,尔后才能足食丰衣。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俚语曰: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
常言说,山不凭寸土,不得其高,河不积小溪,不成巨流。家无积累,无以成富。斗升之粟,尺寸之帛,日积月累而成巨。
10、仓廪:
古时称储存粮食的地方。这里代指家庭钱物及其日常物品。
11、孝悌为始:
孝:指孝敬长辈。悌:指敬重同辈长者。孝为百行之首。乃家庭、社会、国家之祥瑞。
不孝父母者,无德无义。必然做人诡诈、做事险恶。谨防与不孝之人交游。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立身行道,扬名于世,必显耀父母。
不在科名财帛之有无,首以孝悌为始。始:第一位,首先的。
12、廉以养德,以俭为荣:
廉:廉洁。思想清正,品行廉洁,知羞知耻,人之端也。正而无邪念生,洁而无失之过,耻而知有所禁。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贵有守常,立于不败之地。
在官为民,清正廉明,公正无私。廉生威,俭生富,公生明,偏生暗。
勿贪意外之财。多财损其志,多财生其过。
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者常乐。祸莫大于不知耻,有耻者免灾。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失禁。人有欲则无刚。欲而不知止,失却所以欲,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
扬善罚恶。私欲邪恶,当一毫不存。否之,一失足成千古恨。
勤以修身,简以养德。以勤治懒,以俭治欲。非勤谨无以致富,非节俭无以明志。
忠厚之家留给子孙的遗产,应以廉俭当先。
仕官之法,廉俭为最。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时过伤身,食过伤体,酒过伤肝,烟过伤肺。灯红酒绿,吃请贪拿,必定贪赃枉法。享尽天下之利者,必为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必为天下之乐。
腊氏族人多历代累官,理当安贫乐道,廉俭是福。一息尚存,众族人需永志铭记。
13、浊富:
浊,浑浊,指代来源不正当,不清楚的个人财物收入。犹如今常说的“灰色收入”。
为官决不将富贵误以操守,不以淫逸损其心志。富贵如浮云,做人更要紧。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贪心无边海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
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
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临时守节,倡廉防腐,始终不变。
14、颐养:保养。
15、天成:
指循其自然心态,达到护养身心的目的。
戒急用忍,平心静气。
大千世界,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世相百态,目瞩神惑。若能神凝气静,无欲无求,克官欲、利欲、色欲、贪欲、嗜欲,自然难能可贵。
正气存内,邪气不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夫养生,顺其自然。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适应自然,以不养而养,自然益寿延年。修以治家、安天下,无康体则无望。
居官不以钱为本。立身不以妄语为本。养亲以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怒为本。自己身体必然康健。
衷心祝愿腊氏家族人人身强体壮,延寿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