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姓
讨论
链接
|
管理
腊姓宗祠
腊姓
全部讨论
全部留言
姓氏留言
最新热评
□腊国栋:
我也不知道我是几代,…
(2023/12/22 0:41:32)
□栾城史志办张斌:
讨论
(2021/2/28 15:45:36)
□访客:
腊建龙
(2019/7/19 17:04:43)
□腊胜平:
讨论
(2017/3/14 16:20:34)
□访客:
诸位腊氏族人:我在1…
(2017/2/19 13:15:15)
□访客:
十八、皇岗葬身泰来仙…
(2017/2/19 13:03:22)
□访客:
十二、置房买地清代的…
(2017/2/19 12:59:57)
□访客:
八、蛰伏深山自打逃离…
(2017/2/19 12:57:46)
□访客:
四、挂印東走“家族的…
(2017/2/19 12:56:00)
□访客:
第十二章、腊氏宗族史…
(2017/2/19 12:54:25)
腊姓最新主题
□访客:
姓氏评论
(2025/4/2 22:40:25,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9/12/21 1:21:45,复0)
□腊军志:
腊氏家族
(2019/6/26 15:50:17,复1)
□腊之骜:
姓氏评论
(2018/3/11 13:20:05,复0)
□访客:
tonesoft
(2017/9/4 0:02:24,复0)
□访客:
tonesoft
(2017/8/9 3:16:13,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7/3/28 21:26:35,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6/11/16 15:56:38,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6/2/6 22:19:53,复0)
□腊建龙:
腊家人
(2015/11/18 20:30:49,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5/5/28 18:48:26,复0)
□腊志荣:
姓氏评论
(2015/5/28 17:35:32,复0)
□allen1205:
我叫腊玉龙
(2015/5/18 19:42:40,复0)
□访客:
姓氏评论
(2015/4/20 22:09:13,复0)
□访客:
我是新疆的腊全涛我爷…
(2015/1/30 13:39:37,复1)
1/12页
1
2
3
…
11
12
向后>>
其他姓氏最新热评
□访客:
对了是“破锅牛”,堂号怀德堂,
(
牛
姓,2025/2/6 12:33:05)
□访客:
讨论
(
高
姓,2025/1/13 17:38:36)
□筵玉锁:
讨论
(
筵
姓,2025/1/12 11:18:28)
□访客:
讨论
(
严
姓,2024/12/26 21:05:10)
□访客:
大家晚上好!因为经过…
(
誉
姓,2024/12/22 20:00:23)
□访客:
讨论
(
剌
姓,2024/12/16 7:52:55)
□广音:
我是以前广东防城潘.…
(
潘
姓,2024/12/1 4:29:54)
□潘广音:
我是防城的潘.希望认…
(
潘
姓,2024/12/1 2:56:50)
□访客:
讨论
(
王
姓,2024/11/25 8:34:17)
□访客:
从单县及菏泽市各县外…
(
时
姓,2024/11/18 15:55:13)
2007年June月
12
11:55:20
向腊氏族人问好!
腊建龙
现有腊氏同族人相遇,竟不知辈分,支持寂山爷11-25辈的名号排列。
感谢德高望重的寂山爷为族谱数十年的奔波;
陕西腊氏分为:三原陵前、三原大程、铜川小丘、渭南、临潼相桥、淳化、安康、大荔念桥、商洛、泾阳王桥、
腊姓留言
[现6条]
经典值
5
[
编辑
][
取消
]
评论:讨论
爷爷,您太厉害了
[
编辑
][
取消
]
访客
,2012-11-16 14:34:51,2161996
评论:腊氏第五辈前的族人履历及业绩
四、腊氏宗族各代履历、业绩考
腊氏始祖玉春:
又名遇春,字回寅。据传说其原籍为山西解州人。
1701年(康熙39年)生,约在20多岁时入仕,近三十岁时任都府左郎,六品顶戴。
1734年(雍正十一年),因其父陕甘布政使秦相升(从二品顶戴)多次上疏奏请赈济陕北灾荒,与陕甘总督鄂尔泰结怨,触怒雍正,遭灭门之灾。其二子秦遇春挂官避祸,携弟越蓝田,翻秦岭、走商洛,闯武关,沿丹江东下荆紫关。以秦姓易为腊姓,更名腊玉春,蛰伏于丹江沿岸的大华山佣工,后经商。
1741年(乾隆五年),与史家料村蔡姓女子(人称蔡大脚)结为连理。时始祖40岁。
1742年(乾隆六年),始祖由大华山搬迁至寺湾,经商致富,购朱姓人家房产居住(朱家财屋东边)。尔后,在东营、西营交界处先后购进田产400余亩营造自家庄园。
约在1736年前后收养一男,取名腊殿元。
1752年(乾隆十四年)生腊荣元。
始祖约在1797年(嘉庆二年)以96岁高龄驾鹤西去。葬于后坡乔沟南坡。
1825年(道光四年),闰七月十八日由儿孙辈立碑纪念。时已有儿辈2人,孙辈5人,曾孙7人。其神道碑至今仍屹立于始祖墓前。
自陕甘总督府挂印潜逃丹淅后,初始之时,依然踌躅满志,希望再次兴业,东山再起。
这可以从他给儿子命名看出些许端倪。老大起名殿元,老二起名荣元。殿元者,殿试之魁元也!可隐见始祖对后辈的勃勃雄心。荣元者,荣登三元的士人,可验证始祖对科举的恋恋不舍。
到了孙辈,始祖给予取名泰凝、泰庆、泰来、泰临、泰生,以安泰为盼,略可印证随着时光的流逝,始祖对仕途、科场的漠然和冷淡。
腊氏二辈祖:
据我近二十年通过腊氏碑文及各种有关资料,特别是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二辈祖殿元世系的种种疑团渐渐解开。
据传,始祖腊玉春弟兄二人雍正十三年的避祸出逃,在商洛住宿无意之中以秦姓易为腊姓。潜逃至龙驹寨奇遇一无名壮士。壮士自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甘愿带领二弟兄夜闯武关。不承想武关盘查严密,壮士在武关峡口以舍自身性命而换取了二弟兄的脱逃。
事后,待玉春逃至寺湾结识蔡安(史家料村人)后。随即委托蔡安前往武关打探无名壮士下落。
不久,蔡安抱回一个近周岁的男孩。
原来,武关守军当夜活捉壮士后,知其护送逃犯,即将其斩首,其妻亦自缢而亡。蔡安访其家,得壮士遗孤。
玉春感其大恩大德,遂将此孤儿认养为子,并委托蔡安母亲及姐姐代为抚养。不意好事成双,因此也成就了始祖与蔡安之姐的美好姻缘。
二辈祖俩弟兄在始祖指引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创家立业,蓄势待发。为腊氏在丹淅发展、繁衍打下了牢固的基业!
腊氏三辈祖:
腊氏家族按习惯从三辈祖开始,以嫡亲弟兄称谓:老大门、老二门、老三门、老四门。四辈祖以“门”排行。五辈祖以“屋”排行,六辈以后即以老×门、×门、×屋,或老×门、×门为序排行,以免错排世系。
殿元世系中泰凝世系详细考证比较繁杂。
三辈祖泰凝一支,寺湾有腊秧儿一支,并有二子:腊福光、腊福田,他们住在寺湾东营后坡根儿,世代与腊氏四世系老四门人和睦相处,同老四门人统一排行辈分,应为泰凝世系中的后辈。
在淅川还有老城石门儿和秧地田等支,河北栾城一支,经与其反复联系、协商,他们其中的不少人也认为应是泰凝的后代,只是尚在进行最终的确定和排定辈分。
1953年冬,我的父亲由老河口担年货曾夜宿石门儿村腊姓人家,得到本族门的热情招待。是夜暴雪,第二天再次启程回寺湾,幸得腊姓族门人替代担货至西岭村。家父多年后依然向我提及石门儿村腊氏族门的情谊。据此,石门儿村、秧地田等处腊姓当为同根同祖。建议自腊氏宗族世系谱殿元世系第三辈泰凝一支中第四辈续起。
河北栾城腊姓以及散居于其他地方的零星腊姓人家应该也是自寺湾外溢的族门,也应续上腊氏族谱。
商南县城关腊振强一家为外甥随舅改姓腊。
毫无疑问,流散于全国各地的汉族腊姓是同根同祖的一家人。
据各方面的考证和家族传言,腊氏第三辈祖泰凝一支,四辈祖大门林光在寺湾居住,二门钦光后代即出外谋生。钦光一支中某辈在河北栾城?
2012年10月20日,河北栾城腊军志发帖:“寂山前辈,难得腊氏家族出您这样一位有学识老人家,您百忙中帮河北栾城腊氏追寻一下,我们一直在期待您的好消息。腊军志拜侯。”
我于次日回帖:“军志:谢谢你对咱腊氏家族世系的关注!腊氏第二辈殿元子泰凝(第三辈)之后代,除了腊秧一支世代居住寺湾,其余已外溢于四方。以我推断,你们很可能为其中的一支。”
总之,东簧腊家、老城(秧地沟、石门)、河北栾城腊家都是同祖同宗,望腊家族人共识!
关于淅川石门腊姓一支,我发帖练系。不久即有了回应,族人国林在帖上如是说:
“根据合理分析,我老爷腊贵生应为泰凝孙比较合理,可能是泰凝几子,一子在石门定居,另一子或两子搬到老城秧地沟居住,为秧地沟腊家人。
现在疑问是腊贵生是泰凝之子还是孙?需要考证,若是子那么老城秧地沟腊家是否泰凝一支?也需要考证,若是孙,那么泰凝几 子?
望寂山先生有时间帮忙考证一下,老城秧地沟腊家和石门腊家可以排上辈分,, “石门腊家"子"辈为第六辈比较可信,若为泰凝一支,那么泰凝有三子,为我大老爷,老爷,三老爷,我老爷叫腊贵生是老二,我大老爷几子不详孙腊子富,子富有三子两女,三子为:腊国旗,腊国语,腊国武,国旗。一女一子,女腊惠艳,子腊哓明均已成家,腊国语未娶亲,腊国武有一女一子,女腊哓燕(今年出嫁)子腊晓阳读小学。
腊贵生(我老爷)一子二女人,子腊鸿德(我爷)腊鸿德有一女一子,子腊子华(我父亲),子华两子两女,子腊国林(我),腊松林,我一子腊晓冰现读初中二年级,松林尚未子女, 9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财政局工作至今,现定居于湖北丹江口市,松林现在深圳罗湖区工作.
我及时回帖:
“石门腊家和寺湾腊家本是同宗同族.你爷爷为"子"辈,应是腊家第六辈人.请你按照此辈分,排出石门腊家的族谱来!(后来推定,鸿德为第六辈,子富、子华实为第七辈。)
最好也将秧田的腊家辈分也摸清一并排好最好.烦请你先试排出来,再同你们实际家传情况比照,看是否有出入.工作量大的话,先排出五、六辈人也可。
你不妨先发布在咱腊家族留言薄上,征求一下意见,然后就可完善咱腊家族谱了。谢谢你的参与,让你费心了!
我写的关于腊家族姓起源,也请你有空转告石门及老城腊家族人,征求一下有否补充意见。
至此,腊家分布在淅川老城一带的同宗可待理清。关于第五代,已经有31个堂兄弟了。
后来,石门村国林又发帖:我父亲讲,原有一部分腊家后人居住在原淅川老县城附近,由于发洪水原因,逐年迁移,最后落居现淅川老城石门秧地沟。
其实石门就我们两家,我大爹和我父亲是一个爷爷,由于我爷爷去世早,知道的东西,都是小时候我奶奶告诉的,寂山写的腊氏来历和我小时候我奶奶告诉我的一样,记忆深刻!
可见,腊姓乃一家是确信的!
荣元的四个世系中泰来、泰临、泰生皆自青少年时以庠生为出身。泰来乃以拔贡入国子监,经殿试皇封六品。泰临以武举得任江西泸州千总。泰生任淅川师爷。
三辈祖皆创业有成。以腊氏宗族老二门泰来(三辈祖)为例:泰来青年时即为庠生、贡生。夫清制之贡生,含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五贡皆经选拔,唯拔贡入试为甚。此为之正途出身,取中者入国子监。经廷试合格,一等得任京官。
时道光年初,经十二年期,按大省六人,中省四人,小省二人之限选拔考试。腊氏三辈祖老二门泰来,生于嘉庆中,道光期间,二十三岁时中拔贡,入国子监。
故云:三年可得状元,十二年才得一拔贡。得此殊遇,谓昊天抚运,腊氏应期,鸿福也。
然泰来祖获钦点爵禄而不位,何哉?皆因距始祖玉春易姓为腊尚不足百年,犯官之后,隐逸求安也。
泰来祖本以世胄,仪容脱俗。贵德崇让,风度冲邈,器识恢弘。
泰来生六子,长子、次子为布衣,三子建业因务租地而居东簧,。四子建芳、五子玉馨及六子光绪年间皆中秀才,建芳后为贡生。
泰来仙逝葬于皇岗岭,一穴福地,佑后辈兴隆发达。
腊氏四辈祖:
四辈诸祖承前继后,耕读为本,兴家创绩,拓张实力,奠定基业。
我的爷爷腊建芳出身贡生,虽尊祖训赋闲,然“孝子也,仁人也!”统领乡绅贤达,参与辛亥义举,总管地方治安,其文治武功乃奕世流芳!
1846年(道光25年)生。人称“腊四先儿”
1851年(咸丰元年)入私塾。十七岁时考中秀才。
1864年(同治3年)娶西黄名门马氏,系侄女随姑,择良日喜结良缘。
1867年(同治六年)取贡生,入国子监。尊其祖上遗训,学业有成然弃官在家赋闲。
健芳既入太学,识见与国仇家恨毗连,光绪、宣统年间即行反清,为辛亥志士,营救同盟会员,参与故乡光复大举,为县西著名领袖。
祖父是淅川积极反清的发起人之一,与宋湾的宋莲舫、滔河的金橹樵以及行伍出身,具有反清思想的袁保德等都有紧密的交往。
那时,腊家人丁兴旺。四门老弟兄小弟兄齐心协力,干什么都是一呼百应。老二门中我爷爷辈中除了爷爷外,还有大爷腊储芳、二爷腊信芳、三爷腊健业、五爷腊毓馨、六爷腊芳馨。
我的父辈中,腊焕章、腊唤青、腊安邦、腊安民、腊安富,我的大爹腊义光、三爹腊重光、四爹腊谦光、五爹腊寿光、六爹腊荣甫都是血气方刚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大门的腊凌光、腊凌汉,老四门的腊葆光,老三门的腊群德等也都是少壮派人物。
爷爷当时身为清朝贡生,其父亲又是六品顶戴,家庭富有,且正值60来岁的老人,自然领导了腊家族的子弟及寺湾各姓贤达,为清朝的覆灭掘墓。
民国元年(1912年)2月,淅川地方绅士全子杰(县城)、金橹樵(滔河)、宋莲舫(宋湾)、腊健芳(寺湾)等人响应辛亥革命,宣布淅川独立,清王朝在淅川的统治从此结束。
当时,寺湾成立了民团局,腊健芳任总管,由朱光普、腊葆光、腊重光等人负责卫戍寺湾地方治安。民团局除了在维持地方治安方面下功夫外,还重点把持沿丹江的旱路和水路的治安。
1912年初(民国元年初)在杨叔吉龙驹寨任督办期间,因为河南还在满清政府控制之中,因此陕西军政府派员和东南各省取得联系,一般都要经由龙驹寨转而沿丹江南下,接待工作自然要由杨叔吉负责。
共和告成后,推为临时省议会议员和国会议员的张奚若、汤万宇赴南京开会。
张奚若,同盟会早期会员,建国后曾任教育部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汤万宇之赴南京,经杨安排,由龙驹寨搭船沿丹江而下。
张汤二人离陕乘船沿丹江入荆紫关时,清暗探已紧追不舍。船只到达寺湾,清军上船强行检查,并随船押解张、汤二人上岸到淅川县城。
当时杨叔吉自陕入豫,在寺湾找到腊健芳,央求他以亲戚身份找宋莲舫设法营救张、汤。
宋与腊健芳为儿女亲家,宋的女儿嫁于我的四爹腊谦光。当时,宋莲舫为宋湾大户,是辛亥革命时期淅川高举反清义旗的组织者之一。祖父和宋莲舫极力设法营救。
1906年(光绪31年)祖父时年60岁。遵其母马老孺人(我的老太)嘱,出巨资,并联络乡间富绅名流,主持维修故乡龙凤山(俗称寺坡)圣寿寺。自任重修圣寿寺的总经理。“於光绪三十一年二月间,将殿宇道院概行拆毁,澈底建造。”耗资以折合现行货币,在两百万元以上。数月完工,庙宇焕然一新。
自民国初年,由于寺湾有名门望族,原本理应在具有正规街道的黄河街设立光复后的联保公所,却设在了寺湾。
1923年,(民国十二年)寺湾乡绅为祖父出资主持重修寺坡“圣寿寺”一事,立“奕世流芳”功德碑一座。
功德碑由寺湾名流,地方民团团长朱丕南、民团队长王永和及民团局诸首人朱光普、腊葆光、腊重光、王景兴、王广业、王景祯、朱扶亮、朱扶远、李中科、毛学进等30人联名“公议勒诸瑱珉,缅述颠末,以垂不朽”!
其功德碑在2011年由西营村贤达之人王光宇在寺坡根儿发现挖掘整理,现保存在西营王家新建祠堂院内。
1934年(民国23年)去世,享寿88岁。葬于后坡乔沟北坡根儿,与始祖墓遥对相望。
上世纪50年代初,墓葬被抄。坟茔中出土类似莲花状及马匹、小人儿跨马蹬蹬等蚁塑。村人附会乃坟园风水地气,争相掠奇,风传数年。
腊氏五辈祖:
至清末、民国时期,腊家人丁大旺,各门且大都有一定的社会职务。
老二门大门焕章其子腊宏亮在20世纪40年代为淅川城的名流豪绅,专同当时的县当局杨嘉惠、任小秃等恶霸官僚作对。其子女后来大都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二门善于经商,榨枸子油灌蜡烛、榨桐油、芝麻油。腊家油坊同样也是远近有名。
三门在光绪年间自寺湾搬到东黄卧龙岗经营祖产,也就世代留驻那里繁衍生息。
四至六门中,三老弟兄也皆为秀才,其中四门建芳为贡生,清末入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
老二门四至六门第五辈亲堂兄弟十人。号称十弟兄,排行按年龄大小排列。
四门健芳生四子:
长子意兴不惑之年即逝。
二子荣甫民国时参与宛西地方自治,曾任区民团局队长,淅川第六区区长,联保主任,与荆紫关段风轩父子至交。
三子西亭携弟参与黄河商丘中学中共地下党活动,策反学生案发后经中共鄂豫陕边游击队等营救侥幸脱险。大难不死意气消沉,后鸩于鸦片而家产荡尽。
四子汉光先入冯玉祥部任副官,又继任副官室主任。因深受家母溺爱,母亲立逼返乡务农。
解甲归田后,凭勤劳大力置田造屋。据风水先生说,其住宅选址居祥瑞有三:一为居腊姓宅基之金字之顶;(即居所位于家族群落品字型顶端)二为大门外的流水大渠是只见水来,不见水走。(即水流自西向东而来,在东去百步处90度急折向南而去。)谓之“聚瑞气也”。三为大门端正朝向丹江对岸的龙泉山,谓之“应试先兆”也。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积极参与鄂豫陕边中共游击队活动。与段抚育开展的以白马寺、江峪为中心的游记战争多有联系。后和其三兄共同参与中共地下党策反商丘中学学生投奔延安,案发被淅川县党部拘捕,关押于前营祠堂。经中共段司令及二兄等策划联通相救,始得逃脱。
五门毓馨生四子:长子显堂、次子寿光(字慈厚)和四子隆光终身务农。三子显和和睦乡里,几任地方官而名声颇佳。
六门芳馨生二子:长子重光(字焕如)几任镇长,二子谦光(字益亭)任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之旅长,长驻华北诸省,曾参与发动北京政变,驱溥仪出宫。
泰生世系老四门第五辈保光声名显赫。据:寺湾《柳老孺人贞节碑》记载:二辈祖老四门二门嘉祥幼年身薄力单,至十八九岁时一病不起。其父泰生祖袖手无策,急着媒人向已订婚的柳家提出“冲喜”。时柳年方二八,废弃深造,辍学于淅川女子学校,毅然下嫁寺湾腊家。婚后数天,嘉祥英年早逝,柳独守其门。
经族人通融,将大门嘉平之二子保光(第五辈)过继于二门。柳氏发愿将保光养育成功,使其就读于中央大学。
保光曾任南京金陵中学校长。
柳氏继而又精心培养孙子腊彭寿(即鹤龄、第六辈),使其毕业于中央军事学院。鹤龄曾任河南省驻北平办事处处长、南京中央侍从室随员、平绥高级党务特派员等职。
柳氏重孙志成(第七辈)后来也就读于中央军事学院分院。
《柳老孺人贞节碑》由鹤龄亲友湖北郧县白马尚步月撰文,东营朱之耀书写,立于上世纪30年代,五十年代拆除将其填垒在黑爷儿嘴淇河大坝中。后大坝冲毁一大洞,激流将此碑冲移之纸坊前的河滩。纸坊人杨恩科将石碑拉运至家保存至今。
大门二屋松林开创一中药房药铺,济世救人,当地人称“腊家舖儿”,腊家舖儿(即腊家开的中药铺)在当时很是有名望,有信誉。
(第六辈之后待发)
[
编辑
][
取消
]
腊寂山
,2012-10-27 11:10:33,2161668
评论:腊氏家族10辈人总量及各辈男丁数
三、腊氏宗族世系谱简表
始祖:腊玉春 蔡氏安人
二辈祖:殿元、荣元
三辈祖五兄弟(五个世系)简表
(二辈祖殿元生一子泰凝,荣元生四子:泰庆、泰来、泰临、泰生,腊氏三辈祖,人们以嫡亲弟兄习惯称之为老大门、老二门、老三门、老四门)
腊氏3至10辈:
腊氏三辈祖(五个世系5人)
腊氏四辈19人
腊氏五辈45人
腊氏六辈91人
七辈161人
八辈213人
九辈155人
十辈近百人
其中:泰凝世 系
第四辈2人
第五辈5人
第六辈5人
第七辈6人
第八辈10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庆世 系
第四辈4人
第五辈14人
第六辈29人
第七辈52人人
第八辈64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来世 系
第四辈6人
第五辈17人
第六辈39人
第七辈61人人
第八辈93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临世 系
第四辈4人
第五辈5人
第六辈10人
第七辈16人人
第八辈22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生世 系
第四辈3人
第五辈4人
第六辈8人
第七辈16人
第八辈24人
第九辈
第十辈
荣元门 下(合计)
第三辈4人
第四辈17人
第五辈40人
第六辈86人
第七辈145人
第八辈203人
第九辈
第十辈
说明:刚刚所发的《腊氏宗族世系谱简表》因表格问题凌乱了,现整理后重发。278年的腊氏历史,由一人发展成千人规模,10辈人感到骄傲!
[
编辑
][
取消
]
腊寂山
,2012-10-27 11:00:19,2161667
评论:讨论
三、腊氏宗族世系谱简表
始祖:腊玉春 蔡氏安人
二辈祖:殿元、荣元
三辈祖五兄弟(五个世系)简表
(二辈祖殿元生一子泰凝,荣元生四子:泰庆、泰来、泰临、泰生,腊氏三辈祖,人们以嫡亲弟兄习惯称之为老大门、老二门、老三门、老四门)
腊氏三 辈
五世系5人
腊氏四辈19人
腊氏五辈45人
腊氏六辈91人
七辈161人
八辈213人
九辈155人
十辈近百人 泰凝世 系
单传
1人
第四辈2人
第五辈5人
第六辈5人
第七辈6人
第八辈
10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庆世 系
老大门1人
第四辈4人
第五辈14人
第六辈29人
第七辈52人人
第八辈
64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来世 系
老二门1人
第四辈6人
第五辈17人
第六辈39人
第七辈61人人
第八辈
93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临世 系
老三门1人
第四辈4人
第五辈5人
第六辈10人
第七辈16人人
第八辈
22人
第九辈
第十辈 泰生世 系
老四门1人
第四辈3人
第五辈4人
第六辈8人
第七辈16人人
第八辈
24人
第九辈
第十辈 荣元门 下
合计
4人
第四辈17人
第五辈40人
第六辈86人
第七辈145人
第八辈
203人
第九辈
第十辈
[
编辑
][
取消
]
腊寂山
,2012-10-27 09:50:48,2161666
评论:讨论
五辈祖腊汉光:
我的父亲。1902年(光绪27年辛卯年七月一日)生。乳名:青。人称“九老板”。
1910年入私塾读书。
1917年左右,习武打拳。
1920年加入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历任副官、副官主任等职。后因奶奶袒护逼退,解甲归田。
1936年前后,在曾祖筹划好的房地产内,自己操持盖好一所新的院落。其中,堂屋3间,厢房2间,厨房2间,大门楼一所,院墙方圆40余丈。院内外栽种枣树11棵,白杨、皂桷、榆树、洋槐等几十棵。
1940年代协同亲属参与鄂豫陕边中共游击队活动,与其兄(我的三伯)参与中共商丘中学地下党活动。
1944年冬,参与策反学生运动。
1945年,被国民党县党部拘捕。后经多方营救,始得无虞。尔后闲适居家务农。
1950年至1957年,以耕读为业经营自家土地。默默无闻地、不与外人言谈交往,隐忍式的种庄稼。
那时,单干年月父亲上工一担肥,收工一担沙(用来垫圈积肥)。每天蒙蒙亮儿早起拾粪,埋头下地干活。庄稼不亏有心人,年年交完公粮,依然仓满屯尖。再加上母亲节俭,吃喝无忧,稀稠不断。
1957年,我家较晚加入高级社,尔后转入人民公社。农活不再自己筹划,“一大二公”,共担风险。只盼工分,勿论其他,也实实地清闲自在。
工余闲暇之时,父亲背上渔网,跨上鱼篓,在丹江、淇河转悠。得鱼三五条,煎炸蒸煮,一家人美餐过后,便倒头酣睡!
我揣测父亲的情怀,是以佛家的禅意,道家的消散,儒家的脱俗,不失操守,沉寂而淡雅,厚重而避嫌。
正所谓行若心相!
父亲是一个旷达、谋远、大度、慈善、简朴、修身的人。
在我小时候,家境尽管清贫苦寒,依然供我及姐姐、弟弟、妹妹们上学。
1959年,在我十五六岁时,适逢“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大锅苦菜汤”,饿殍遍野。展望学业,无所驰展。父亲积极主张我辍学外出工作。我于淅川六中辍学,西走陕甘、青海,三出三返,四次而成行。百折不挠,来回步行7个单程,共计跋涉5040里。终于如愿以赏。。在一无盘缠路资,二无信息指引的窘境下,全赖父亲鼓励撑腰,终达目标。那时节,心力的指示及帮衬,可是无价之宝呀!父亲付之我的人生导航,与生俱来,终生受用,且影响下代!
家父1978年去世,无病而终,享寿76岁。
我的母亲黄胜莲,勤劳节俭,持家有方。睦邻亲善,乐于助人。1914年生,1932年与父完婚。娘家湖北郧县刘洞高家沟。所生二男四女。长子腊寂山,次子腊培山。长女腊彩鹤,此女腊彩敏,三女腊秀敏,四女腊洪珍。六姊妹皆离开原籍在外谋生,得奉盛世,家道尚可。
2001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我的家中,晚饭尚吃一大碗饭,清早由小保姆帮盖被子,被叫应声。不意早10点叫吃早饭时,却永无对答了。真真的无疾而终,享年87岁。
[
编辑
][
取消
]
访客
,2012-04-21 19:04:03,2157066
1/2页
1
2
向后>>
全部讨论
全部留言
姓氏留言
腊姓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
,2000-2025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