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June月
128:10:40
辅姓辽宁海城智喜国 辅姓
释义
辅: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有分布:运城、临汾、朔州、忻州以及雁北地区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有虞氏后有辅氏”。帝舜号有虞氏,故又称虞舜。此当系出妫姓。
2、郑樵注云“姬姓,晋之公族也。本荀氏,又食邑于智,故又为智氏。智果以智伯刚愎必亡,其宗别为辅氏。今河东有此姓。望出扶风”。此则以邑为氏。
来源
东周贞定王初年(公元前468年),晋国卿大夫智宣子(智姓六世祖智申,史书称知申、知甲、知中)老了,召集智姓仕宦商议传位于后人之事。 智宣子有三个儿子,智霄、智瑶、智国,当他决定传位于智瑶时,族人智果(过),即智姓六世祖,史书称知果(过),东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智家军军师,反对说:“智瑶不如智霄,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优点: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言善辩、坚毅果敢,但他却有一项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居心不仁。如果他想利用自己的五项优点去制服别人做不仁不义的恶事,有谁会容忍他与之和睦相处呢?倘若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恐怕对智氏不利”。
在史书《左传》中,用了两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使智瑶最终断送智氏基业的性格缺陷:“贪”而“愎”。贪,包括贪得无厌,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愎,包括刚愎自用,不纳谏言,独断专行。在德与才之间,智宣子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后者,定立智瑶为继承人。
失望的智果(过)向晋国太史请求,脱离智氏家族,另立为“辅”氏,以避灭族之祸(古代所谓灭族,只是贵族地位被取消,并非完全被诛杀,该姓氏可以投奔他国或或迁往外地)。
公元前453年,当智瑶兵败晋阳之后,在赵、韩、魏“三家分智”时,智氏家族降临了空前的灾难,智果(过)一支族人因改姓“辅”氏而幸免于难。
所以,“辅”姓出自“智” 姓,智果(过)为“辅”氏始祖,至今已有2450年的历史。
如今,江苏省一带有辅姓分布。[1]
名人
1: 三国时有辅匡,巴郡太守;宋代有辅超,莱州团练使。
2: 辅公祏(?─624),齐州临济(今山东济南东南)人。大业七年(611年)与杜伏威一同聚众起事。后转战至淮南,兼并苗海潮、赵破陈等部,势力逐渐壮大。又大破隋将陈棱,攻据历阳郡城(今安徽和县),伏威自称总管,公祏为长史,成为江淮间最大的起事队伍,威震长江两岸。隋亡后,杜伏威归降李渊,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公祏为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及后公祏打败占据江都和丹阳自称楚王的李子通,遂尽有淮南及江南一带。公祏虽与伏威自幼友善,但拥有江淮之地以后矛盾渐深。唐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入朝长安不归。六年,公祏于丹阳起兵称帝,建国号宋。李渊命李孝慕率唐军镇压。七年三月唐军破丹阳,公祏被杀,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