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May月
2921:8:43
最完整的家谱(目前)
於祥玉 【於】 YU
一、寻根溯祖
1、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
2、出自有熊氏。黄帝的孙被封于商於(今河南淅川)。其后以封地为姓,遂为於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救民堂”:明朝时候於仲宽,为永新知县。那时南乡龙仁和为乱,带兵的将军要把南乡人杀光,好报他的战功。仲宽坚决反对。南乡人的邱姓家族很感激他,生了男孩多用仲宽的姓当儿子的名,永远记念。
恩本堂:(江苏沛县泗水俞氏於同公支谱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资料有待补充。
燕翼堂:(西溪於氏宗谱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料有待补充。
英山堂:分布在江苏金湖县,资料有待补充
【郡望】
京兆郡:於姓望族,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
京兆郡一枝堂:明初迁徙至安徽淮南市,资料有待补充
京兆郡耕德堂:分布在辽宁,资料有待补充
黎阳郡:於姓望族,西汉的时候设置了黎阳县,北魏改设黎阳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县东北一带,与晋代顿丘郡的地址大致吻合。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辩证》,北魏孝文帝二十年正月将鲜卑族勿忸及淳於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改为“於”姓。(主要分布在山东郯城、河南泌阳西北的yu台镇、河南洛阳等地)
广陵郡:於姓望族,公元前22世纪夏禹建夏朝,第六朝少康帝封庶子於越于东南沿海,号无余,在於越境内;春秋时代於越称越国;於越包括“吴(今江苏一带)”的地方;另东汉时置,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一带。
广陵郡仁德堂:分布在浙江余杭,资料有待补充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於 陵:即今山东邹平县。
三、历史名人
於陵钦:於陵人(今山东邹平)。著名汉朝大夫。官至议郎,对易学有较深研究,著有《於陵钦易吉凶》二十三卷。
於琳:宋朝人。为本州防城保甲,尽忠职守。建炎初,陈通叛乱,於琳随浙东安抚使讨伐陈通,战败被俘,陈通欲刺面降之,於琳骂不绝口,宁死不屈而遭杀害。
於敖:明朝人。字伯度,岷州人(今甘肃岷县)。著名明朝大臣,正德年间进士,由郎中升山西左参政,嘉靖年间分守冀南,驻汾州。嘉当时强宗内乱,胡虏外侵,军民慌乱不安,莫知所措。於敖指挥军民赶筑外城及四方堡垒,加强防御,盗贼不敢犯。官至巡抚都御史。他为官严正,廉洁谨慎。“格天”,谓感通于天。
於清言:南宋画家,擅画荷花,晋陵(今江苏省武进)人。嘉定年间(1208-1224)专画荷花草虫,独步一郡,世号“荷”,宁宗朝(1195-1224)以荷花障进,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按图绘宝鉴作于清年,著有《图绘宝鉴》、《毗陵志》、《画史会要》、《历化画史传》等。
於竹屋:擅画墨梅,明代画家,他以擅长画墨竹而闻名于世。著有《画史会要》、《明画录》。
於显、於琥: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封英山候,谥号襄武王,官至总兵,其子於琥,初为宁夏指挥使,后授大都督;
於坦:明代名相,为官清廉而有善政,佐帝立业有功,相传时遇大旱,曾徒步祈雨,果然天降甘霖。
於伦:字敦之,黄冈人,明代右通政,曾辑上古至明代用智之事为一书,名曰《智品》。
於仲宽:黄岩人(今浙江台州),明朝时候为永新知县。
於单:《史记•功臣表》涉安侯
於澄:唐初,大将。
於精和,字定纯,号粹人,河西人,清嘉庆元年(1796)洪潮淹没沿海居民,逃死无算,精和载米往赈,积尸皆掩埋之。其子斯年,号祜堂。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大挑一等,补直隶元城知县。
於右任:近代诗人,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四、迁徙分布
根据诸位於姓同胞的留言整理(今后会不断更新),於姓主要分布于:
河南:内乡、淅川、郑州、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鸡公山
江苏:盐城、如东(於家荡)、丹阳(大泊后湾)、常州、高邮、无锡、盱眙、苏州、南京市(浦口区)、江阴、通州市(平潮镇团圆村12组)、镇江丹徒区(黄墟北於村、东郊北於村)、宜兴、淮安、海安
湖北:武汉、黄梅(五祖镇车路村、大河镇渡河村於大屋)、江畈、螺蛳墩、於家聿、於三房、於家楼、河畔、大路岸、罗垸、黄冈市(团风县於家咀、於家大湾)、荆州市(洪湖市於家桥、江陵县秦市乡谭市)、仙桃市、鄂州市(河祖镇岳石洪村)、大冶市於家湾、鄂东有零分布、大别山余脉
江西:上饶、南丰、九江、广丰县(洋口镇、霞峰镇三里村)、鹰潭市、赣北有零分布
浙江:杭州萧山区义桥、丽水(莲都区秋塘)、舟山(岱山、横岛)、台州(椒江区於家桥、蔡於)、温岭、淳安、宁波(镇海镇海区、北仑区、大碶河南村)、湖州吴兴区
山东:济南、德清、济宁(微山县欢城镇於村和袁楼)、枣庄滕县
安徽:淮南市(潘集区古沟乡於湖村全村三个自然庄、田集街道於程王、祁集乡於拐孜、高皇镇於咀孜、凤台县)、合肥市(肥东县)、蚌埠市、芜湖市(芜湖、繁昌)、安庆市(安庆市迎江区工人新村、怀宁县凉亭乡)、淮北市、巢湖市(巢湖、和县)、阜阳市、毫洲市、宿洲市砀山县、滁洲市(天长市张铺镇天王村、明光市、定远县藕塘镇陈圩、北於、南於、小於四村、全椒县、凤阳县武店镇於家村);六安市(六安、霍山县佛子岭、寿县)、马鞍山市
甘肃省(兰州、岷县)、吉林(长春、松原、通化、延边州)重庆、云南省、上海、贵州、天津、台湾(台北、高雄市立鼓山)、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乡高台公社於白村、八达岭於发洞)、山西(太原)、广西( 灌阳县)辽宁( 大连)、黑龙江
河北省:万全县於家梁村、井径县中西部山区於家石头村、唐山市乐亭县。
[另井径县中西部山区的於家石头村,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於谦(注:史书一般记载为于谦)直系后裔的发祥地。全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於氏家族,自明代成化年间於谦的長孙於有道从井径南峪村定居於此,繁衍至今已二十六代,四百多戶,一千六百多口人(香港某报)。资料有待考证]
五、家乘谱牒:
江苏沛县泗水俞氏於同公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前隆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恩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贵州桐梓於氏四续修谱不分卷,(民国)於本淦等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西溪於氏宗谱十六卷,世珍录四卷,附诗翰志,(民国)於熙珍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燕翼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本族家规十则:一曰尊崇孝敬;二曰敦笃恩义;三曰操行严正;四曰用意忠厚;五曰立心诚实;六曰崇尚节俭;七曰严肃闺门;八曰勤务生业;九曰预输国贼——置田受产之家尺地莫非王土有土则所从出我族众有应者必须纳依时毋须官府之崔科贻当役之比责共相勉为良民以快铃(注:通假‘人’)生;十曰世受祖业。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家训十则:正心术;修家政;敦仁让;尚谦恭,表节孝;立冢垫;慎祭记;重谱牒;戒游侠;息争讼。
六.字辈排行:
西溪於氏字辈:“钿曰廷泰敬景昌熙晋义维新”。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原派(字辈):原是昌盛国;自大世来兴;立志尚贤德;修养有儒经。重修后的新增字派:昭垂同日月;启裕振声名;畅茂承先厚;英华耀祖馨。民国丙辰年新增字派:懋维德泽;绵继祯详;学从孔孟;宗绍文明;大本须立;人贵允亨;至时致用;福源永澄。
安徽淮南於姓辈数:点士大德元(长),岁传(天)家(正)祥全,殿云文保太,永久广良善。安徽定远县辈份排序是:红克明开学永。安徽全椒於氏字辈:“宏贵兆先家成凤仁忠瑞琪林世上增”。安徽省繁昌县字辈:瑞、井、云、家、玉、承、祖、德
山东微山欢城於村的辈数.:之.子.正.开.延.公.继.启.振.兴.文.德.永.怀.道.义.绍.承.端.训.其.传.延.宗.广.大.建.修.克.昌.守.忠
江苏如东辈分是"正长维国.宣业成家",或七,井,十,善,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排辈是:学四怀为有积德克.
山西搬迁辈分排序是:震兴文德永怀道义;
重庆江津先祖是明末自浙江金华迁徙到贵州遵义,后徙重庆的。现用字辈排行为“大本克立、孝友常闻,诗书传家,为国良民”。
浙江余杭辈份:加.瑞.士.德,
姓於邱,是於仲宽的嫡系后代,字辈排行:受先惟吾德,华国在崇文。
资料有待补充。
七、於姓优秀子孙
於梨华:.浙江人1931年生,作家,美国籍,1947年随家去台湾,1953年赴美。作品《归》、《也是秋天》、《雪地上的星星》、《变》、《白驹集》、《焰》、《会场现形记》、《考验》、《新中国的女性》、《谁在西双版纳》、《梦回青河》、《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的儿女们》、《三人行》、《寻》、《相见欢》、《美国的来信》、《情尽自选集》,《梦回青河》;1967年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得台湾嘉新文艺奖,这本书被称为民国的红楼梦;1968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执教。
於可训、於曼:男,笔名羊角岩,1947年生,武汉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作家,作品:《小说的新变》、《文学风雨四十年》、《批评的视界》、《新诗本艺术论》、《新诗史论与小说批评》、《八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合作)、《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小说家档案》等。於曼:女,於可训之女,工作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责任编审、记者等职。
於鼎丞:教授,1946年生。上海市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专业,1980年在中南财经大学财政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 1996年调暨南大学任教。中国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咨询协会理事,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税收学习题集》、《国家税收》和《税收概论》,主编教材《外国税制》。
於顺然: 男,1953年出生,江苏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图书馆馆长。
於崇文:教授(1924.2 ),男,生于上海,祖籍宁波,1950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78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化学动力学家。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热力学与动力学数据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高级顾问。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顾问。
於亮:硕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海淀区12届人大代表。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七0六所工作,先后被评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1994年至今任二院七0六所副所长、七0六/二0四所所长、航天长峰计算机集团公司总经理。
於根生: 女 贵州政协副主席
於方舟:(1900—1927)原名兰渚,平时用於绍舜,又名芳洲,南开大学教授。“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阳辉桂一枝”《方舟歌》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魔,何愁沦海阔。
於斗: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是医学博士现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
於济建:济南市信访局副局长
於长庚:菲律宾《商报》社长兼总编辑。
於立新: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於敬银:1958年12月生,1982年从师范毕业,河南内乡县赵店乡党委书记,1994年至今连任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
於中和:(1911—1947)宜兴市书画家名录,作品《双鸡图》。1931年苏州美专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日本东京国立艺术学院三年学成回国,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授,抗战时期任第二战区宣传总干事,主编《抗日画报》。1942年筹建安徽艺术学院,任美术系教授兼主任,著有画集《游于艺》。
於开炳: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环境学院委员会主任
於忠祥:1959年生,著《三农华章》,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院教授,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国土资料研究所所长,合肥市政协委员。
於兴中: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有《法制文明三篇》
於世成;曾任上海海运学院院长助理兼管理学院院长、上海海运学院院长,现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於时才:兰州理工大学人事处教授。
於良伟: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於敏:杭州电视台三台生活频道主持人。
於希为:长春市政府工作。
於光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主治烧伤整形。
於联明:1962年生,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委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荷泽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单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明佳摄影工作室主任。
於 波 1972年12月生,浙江台州人,1995年7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1989年月开始收藏,主集邮票邮品、各国钱币、各国明信片,现藏有各国钱币五千余枚、各国实寄封片二万余枚。注重研究实寄封片,有多篇专文发表于报刊。创办有从事邮品交易的经纪事务所,与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邮商邮刊有业务往来。诚交海内外藏友,征让各国各时期封片简戳、各类专题邮票,代办在各国集邮报刊刊登广告。
於贤锋:湖北省仙桃市人仙桃人才网(www.xtrc.net)站长、中国零售业人才网(www.888job.cn)创办人
於维海:上海圣方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於小啸:1986年生,《宁波晚报》热线记者,在香港大学深造。
於静:中国科学院保送的傅士生,留学美国研究生物。
於彩玉:第一个登上《中国妇女》封面的发企业家。
於来历:1945年生,浙江金轮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厂长。
於志文: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新加坡留学。
於沈:海宁於氏龙电雕制板有限公司总经理。
於志强:海宁於氏皮具手套有限公司负责人。
於庆根:1943年生,高级工程师,浙江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协会理事。
於传斌:1933年生,蚌埠医学院药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蚌埠市药学会副理事长。
於向平: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於如桂:南京爱邦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授。
於希平:香港人,影视演员
於秀海:国家青年女子手球队教练
於秀敏:江苏盐城大丰人,多哈亚运会团体金牌,个人铜牌获得者。
於斌:在深圳特区创办的公司是“深圳华发电子有限公司”。
於国初:主任医师 五十年代毕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外科 先后在安徽省立医院 安医附院 中医附院及安徽省肺科医院从事胸外科 呼吸内科临床工作 对胸部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诊断 鉴别诊断有研究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技术 对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一定的造诣 并参加组织全国权威鸦胆子中医中药综合治疗肺癌协作组 对肺癌 食道癌的治疗有相当的经验。
於惠:女、曾任安徽省凤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现任滁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於繼勇:男,生於1977年,2003年後進入安徽商報社工作,現任安徽商報《橙周刊》主編。作品《懷念驢》曾獲中國新聞獎銀獎。
於广美:安徽天长市张铺镇天王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花木状元。
於凤安:中国兰花栽培/万家花卉实用丛书作者
於琍:女、1994年~1998年 安徽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1年 ,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读博士研究生
於俊华:女、曾任安徽阜南县赵集镇镇长,现任阜南县安监局局长
於星:安徽明光团市委书记
於华平:高级工程师,安徽省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
於菁:当代作家,作品《丑小鸭变成白鹅》、《找工作的心灵的体会》、《六十分,万岁》、《马蹄内翻学说》、《写信风波》、《开服装店经验》、《我家屋檐下的小燕子》、《美丽的谎言》、《内心的痛苦》、《警察与坏蛋》、《无奈》、《炒股经验》、《股市》、《Kate的名人名言》、《在淘宝上的开店解读程序》等
於全军:河北省万全县人,作品:《感动中学生的故事·飞机为什么飞得远》、《奶奶的澳门情结》、《馄饨街传奇》、《吃着城墙打匈奴》等80余篇,其中《万全县新风调研报告》获第二次河北省百城新风调研优秀作品奖一等奖,2006年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新故事36篇,名列河北全省第一.
於祥生:1958年生,湖北省大冶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於家琛:1957年生,鄂州市河祖镇岳石洪村党支部书记,高级经营师。
於建平: 山东濰坊商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於国荣: 男 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局长
於思雨:天津新华中学高三(4)班学生,2007年以660分成绩成为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於阗:音乐家,於阗的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学院
於南:吉林台记者
於晞:开县人民医院神外科, 主治医师,在国家 省级刊物发表论文 篇 获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项,特别擅长各型复杂 危重颅脑损伤的救治和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
於山峰
於姓安徽淮南籍政府学校工作人员
已故:於传郎(淮南市古沟人民公社人保组主任) 於家好(淮南市田集人民公社人保组主任)
健在:於家球(淮南市潘集区地税局副局长)於淑君(淮南市二十一中高级教师)於杰(潘集区渔政站长) 於家林(潘集区古沟乡农业办主任) 於祥柱(潘集区田集中学高级教师) 於正约(潘集区古沟乡财政所) 於祥玉(潘集区田集街道农业班副主任) 於路军(潘集区田集街道计生办主任)
八、宗祠通用对联
【於姓宗祠通用对联】
〖於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
望出黎阳。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於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世推名画;
天降甘霖。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晋陵人於清言,擅长画荷花,独步一时。宁宗时以荷花幛献给皇上,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下联说明代於坦,为官清廉而有善政,相传时遇大旱,曾徒步祈雨,果然天降甘霖。
刚方经国;
廉慎格天。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岷州人於敖,字伯度,正德年间进士,由郎中升山西左参政,嘉靖年间分守冀南,驻汾州。当时,汾州大族内乱,强虏外侵,吏民都不知所措,他率人创立外城及四方堡垒。官至巡抚都御史。他为官严正,廉洁谨慎。“格天”,谓感通于天。
惠授郎宦;
恩感仲完。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画家於清言,晋陵人。工画荷花。宁宗时,曾以荷花幛进,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下联典指明代洪武间永新知县於仲完,黄岩人。有殊德,当地人感其恩,每生子多取“仲完”之名。
〖於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人夸敦之智品;
我爱竹屋墨梅。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右通政於伦,字敦之,黄冈人。曾辑上古至明代用智之事为一书,名曰《智品》。下联典指明代画家於竹屋,以善画墨梅闻名。
〖於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创麻履造福黎庶;
筑城池保护人民。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臣於则作履(麻鞋)惠民。下联典指明代山西左参政於敖,字伯度,岷州人。嘉靖中,分守冀南,驻汾州。时内乱外侵,吏民莫之所措,敖创作外城及四方堡塞,盗寇不敢犯。官至巡抚都御史。
〖於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代名臣,大洒及时霖雨;
帝廷良佐,宏开奕叶箕裘。
——佚名撰於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臣於则作履(麻鞋)惠民。下联典指明代名相於坦,佐帝立业有功。 编辑词条
九、家谱考证
1、湖北黄梅《 於氏宗谱》考证笔记
湖北黄梅於氏自秦时,就由铎公从河南迁入。衍绵至今已是2600余年,明确有历史记载是唐初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卓锡时,是於琏公为他献山建寺的,该寺即是今日的四祖寺。於琏公因此被载入史册,四祖寺民国时还供有他的画象。明确有家谱记载的是从明初英山候於显公开始的。於显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封英山候,谥号襄武王,官至总兵,其子於琥,初为宁夏指挥使,后授大都督;其女为朱元璋第八子朱梓(封潭王就藩长沙)之妃。洪武二十三年(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显琥父子牵扯其中被诛,合族连坐,潭王夫妇亦因恐惧合宫自焚而终。此后居于黄梅的於氏子孙因多年隐姓避难,而未相认,万历之后,才还本姓,此时距洪武年间相隔近200年,族人已衍至七、八代了,历经这近200年的隔离,族人已非昔日世系昭然,辈派成章了。已至今日黄梅的於氏家族已由明初的一支分成大河益户、渡河东户、王枫婆祖户、天禄户、居户、车路口等数支,谱牒纷繁,莫衷一是,字派亦是各成一体,但是细考源流世系,均可理顺。遗憾的是前《大成锦谱》被毁于明初,明前及至明初的繁荣均无从考究, 后来有识的族绅凭借前谱的断篇以及先人的口授之词,并综合了一些史中遗简,充实在今日传世的谱牒中,使得今日传世的谱牒有血有肉,遗憾的是许多东西都有失史实。
黄梅现行传世的宗谱,益户的我看得最细。益户是以显祖第十三世孙於益公立户的,益祖初名镒,因避其师名讳,改为益。益户现有有四大房住于梅邑。世系分支是:益祖生茂盛公;茂盛公生杰公;杰公生常公;常公生济、清、渊、涌四公;济公迁江阴(今江苏江阴);清公迁广陵(今江浙一带);渊公居原地,生子一,名桥;涌公居原地,生子五:栾、檠、本、楠、梧;本公迁至陕西,1992年益户重修宗谱时,有一族人在陕西面晤了一位於姓人,其自称是湖北於氏后裔,该地曾有谱牒,并记述其有祖先葬地在“螺蛳墩”。螺蛳墩现仍在黄梅故地,为长房栾公支下子孙居地,据此可知在陕一支为益户子孙,时人皆认为是本公后嗣,现居陕西丹凤县花瓶子乡梨树岭村(此村现已改名),人口不少,有一个行政村。渊祖房支下桥公及涌祖房支下栾、檠、楠、梧四公后裔均居黄梅,长房栾公、四房楠公、五房梧公后裔大部分居黄梅大河西山(英山候显公墓在此),分八个自然村(分别为江畈、螺蛳墩、於家聿、於三房、於家楼、河畔、大路岸、罗垸),人口约3000余人。檠祖后裔居黄梅孔垅芦聿。
益户宗谱的源流考上说,“天生鼻祖讳则”,意思是说於则是於姓的始祖,为上天所生,此后於氏均为则公后裔。对于则公, 据《世本》载,则公是黄帝的世臣,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于於地(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故说,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另有记载:出自有熊氏,黄帝的孙被封于商於(今河南)。其后以封地为姓,遂为於氏。总之是以封地为姓。益户宗谱上记载该封地为於余邱国,古时於地和於余邱国是不同的,於地在河南内乡,而於余邱国在山东临沐县一带,两地相去甚远,而古代的封国又很小,因此两地难以联系到一处。益户渊祖支下的分支宗谱上还记述了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69年),庆父伐於余邱国,国破后,国人四散逃难,当时族人曾卜卦占吉凶, 卦象是天火同人卦,同人卦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时人解为出门见姓,遂去“余”而存“於邱”为氏,随即南徙至湖北黄梅。并记述始发南迁之举的是秦初铎公,可是秦初(公元前221年)距家谱上所述的鲁庄公二年相隔400多年,这400多年,於氏的先祖又在那里呢 ?
清康熙十八年益祖九世孙景云公,虑世系难分,族史渐泯而始肇谱牒之举,景云公是本邑当时的学长,对于久远莫考的家史亦无从动手,他只能从当时的老者口中及各类遗篇断简中找得一些片断,根本无法连贯和系统,这本谱上对明朝成化至万历时的记述详细到生辰日月,而对泰昌至清初的记述却却以“生辰葬地不详”而述,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景云公是有前谱牒为蓝本的,这幅前谱牒在别的支系是否也有呢?是否更为详尽呢?
益户的派引是:“守惟复映承”;这是前清时字派,“守”字辈的前一辈是名中含有宝盖头,如宽公、安公等,再前一辈是名中含有“木”字的,如栾公、檠公等,“木”字辈前是“水”字辈,如济公、清公、渊公、涌公等,渡河东户有濠公,我想应是一辈的,不知其他支系是否也是如此,这种取辈的方式明未清初可能较盛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不是也是如此吗?象贾珍、贾琏、贾璋、贾宝玉、贾环等是“玉”字辈,贾敬、贾政、贾赦、贾敏等是“文”字辈,这都是名中含辈的,曹雪芹就是清初人。
益户现行的派引是(自“承”字后):人心敏达,迪知前光,祖功宗德,源远流长。尊师重道,能绍书香。黄梅其他各支的派引基本相同:守先惟树德,光(华)国在从文。长克尊师训,祥和兆庆云。其“守”字辈相当于益户的“敏”字辈。
至于“於邱”的说法,除谱中的叙述外,民间还有一种传说。
相传於氏在古时(具体朝代不详),有很多人在朝为官,有一天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48条牛顶他,惊醒后,请人圆梦,圆梦先生说这是有人要造反,皇帝大惊,叫来吏部一查,刚好於氏大大小小有48人在朝为官,遂命人到於氏祖地一看,只见那里山脉奇特,有龙凤对峙争姿,纱帽印玺相映,故命铲灭於氏,并到黄梅破坏於氏风水,挖破纱帽,斩断龙腰,谁知那风水只要於氏未绝,便不能破坏,白天挖的,夜里山体自已增长,后来有个奸人盗听了仙人的话语说:日里千人挖,夜里万人填,只怕铜桩钉四沿。官府知道后便将包有桃符的铜桩钉入卧龙山的四周,将纱帽山中间挖断,僻作官道。此后卧龙山下有一口黄泉水四季不断,据说是龙的血水,龙脉破坏后,凤也失势了。合族的子孙到处躲避官府的追杀,其中有一个男孩在邱姓的外婆家躲难,官府找到了后,那位外婆为了保全於氏的血脉,忍痛将自已的孙子交了出去。这个男孩从此隐姓为邱,并将於氏家的血脉传了下来。於氏子孙为了世代铭恩,从此将“邱”列在姓中,并要求永世传承,於氏这一脉确实一直在姓“邱”,生者可以不在名前冠“邱”,死者是一定要这样,所以这边的墓铭上一直是“故*考於邱公**大人墓”,宗谱上也称《於邱氏宗谱》。这种传说是有故事性的,但极有可是那次“胡惟庸案”波及后演变的。现在黄梅这边确有卧龙山、纱帽山、凤凰山,并确实被挖破纱帽斩断龙腰。
但从黄梅於氏族人在民国时期出土的一块石碑上的记述看出,黄梅在宋时就已在姓氏中加“邱”字了。这块石碑是宋代一位於姓皓命的。可见谱上的记述比传说还是可信的。
2、江西《上广於氏家谱》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中有《旰丰於氏族谱源流靠》记载:“第一世——九祖,字元信,望出江陵宋真宗时人,旧普记载公先由湖广徒居江西建昌之南丰二十都於家碟娶邱氏。” 九祖由湖北迁徙致江西,这是江西於氏的先祖,到目前我老家族支已经繁衍至第廿八世。
《於氏族谱三》(民国丙辰重修)记载:(有字辈始)十二世始祖原泰公支孙先后迁徙至以下地方:江西广丰县廿五都东坞塘、广信上饶县五十四都周坞、广信上饶县五十四都石碧山、广信广丰县廿五都徐庭坞、广丰县廿五都东坞、上饶县五十二里村、(以上地址今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为现在广丰县枧底乡鸡西村及与其接壤的上饶县一带)鄱阳县三十都汪家坞、饶州乐平县里林、芦溪县、福建光泽县二十都招德堡、饶州鄱阳县三十一都汪家坞、浙江丽水县秋塘坑、弋阳县三十都青山塘、弋阳县三十都其盘、弋阳廿四东迁。其中於自盛(第十七世祖,字茂吾)公迁居至广信广丰县二十九都(今江西广丰县洋口镇)周坞(今广丰县霞峰镇三里村),这就是我生我养我的老家。家谱考证,江西於氏是我老家族支先祖茂吾公最早迁徙,其兄弟子孙才开始陆续迁徙至浙赣闽各地,但我老家族支先祖於自盛(茂吾公)并没有葬于我老家,而是葬于广丰廿五都徐庭坞,估计是其晚年生活在其兄弟於自老(字会胜,迁徙至广丰廿五都徐庭坞)处。
另据家谱记载反映:十七世於氏先祖诸兄弟相继大部分迁徙移民至浙赣闽各地,自江西於氏始祖九祖(字元信)从湖北迁徙至江西以来,其子孙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移民,这难道和当时自然灾害有关,还是家族结仇,不得已而迁?草草翻阅家谱的我不得而知。不过通过网上於氏家族QQ群得知,在湖北曾有於姓因为家族有难,其子孙曾改姓邱氏(江西於氏始祖九祖之妻即邱氏人家)。另外,迁徙的后裔和始居地南丰县於氏此后曾有往来吗?至少我现在通过互联网联络,暂时没有碰到江西南丰於氏同门。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原派(字辈):原是昌盛国;自大世来兴;立志尚贤德;修养有儒经。
江西於氏自十二世始才有原派字辈,我现在的世族就遵照以上字辈命名取字。我本属于“修”辈,但由于上(饶)广(丰)於氏各族支直到近年才取得联络,以前本支家族无存家谱,所以虽知按辈取名,但却没有族长能记全所有字辈,二爷是村中的长老,通天文懂八卦,在村里威望很高,但他却正好把字辈中的“修”记成“忠”,当诞生我辈第一个兄长时,父辈们毋庸置疑地以“忠”辈取名,所以现在我辈兄弟都以“忠”辈冠名。直到近年重修家谱,广丰、上饶县於氏各同门开始相互串门联络,才发现我老家这族支我这代的字辈全属张冠李戴。真可谓是阴阳差错,不过也没什么遗憾,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姓氏才是区门别类的象征。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重修后的新增字派:昭垂同日月;启裕振声名;畅茂承先厚;英华耀祖馨。民国丙辰年新增字派:懋维德泽;绵继祯详;学从孔孟;宗绍文明;大本须立;人贵允亨;至时致用;福源永澄。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本族家规十则:一曰尊崇孝敬;二曰敦笃恩义;三曰操行严正;四曰用意忠厚;五曰立心诚实;六曰崇尚节俭;七曰严肃闺门;八曰勤务生业;九曰预输国贼——置田受产之家尺地莫非王土有土则所从出我族众有应者必须纳依时毋须官府之崔科贻当役之比责共相勉为良民以快铃(注:通假‘人’)生;十曰世受祖业。江西《上广於氏家谱》家训十则:正心术;修家政;敦仁让;尚谦恭,表节孝;立冢垫;慎祭记;重谱牒;戒游侠;息争讼。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在清朝经过多次修订,最近一次是1911年。全面记录了於氏在江西的历代子孙名根、生辰八字、配偶子女婚嫁、生徙地点、达禄举人、墓葬地等等详尽信息,是一部难得的全面整体反映於氏家族在江西发展的族氏家谱。但江西《上广於氏家谱》才只有28代历史,充其量也不过600年历史,而於氏历史上下逾越五千年,始祖於则从河南发祥之后,在漫长的族氏发展历史中,如何迁徙至湖北,或曰期间通过如何途径、因什么原因迁徙至全国各地?我们不得而知,本《家普》也无从记载。这估计得要找到於氏其他地域家谱,然后经过系统配合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家谱史的断裂,使得地域族氏家谱综合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现在通过互联网,找到的也只有零星信息,当务之急是要各地热心家谱研究的朋友、或於氏族人尽快提供各种地域家谱资料,然后经过交流、系统综合研究,将中华於氏家谱完整地复原在世人面前,为中华姓氏族谱献上一份宝贵的礼物。
於祥玉整理修编
200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