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October月
719:21:10
毛泽东怎样走上了神坛?
李继华 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到七大之前
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滋生与演变 (下)
李继华
--------------------------------------------------------------------------------
三、七大以前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限度
从六届六中全会到七大以前,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虽然已经滋生和发展,但与七大期间及以后、特别是建国以后相比,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其原因,大致上有两个方面:
首先,毛泽东自己还比较谦虚谨慎。
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中指出:“现在的青年学生,懂得的道理更多了, 比我当青年学生的时候聪敏得多了。我起初读几年书, 只知道‘诗云’、‘子曰’那一套,心里总以为做官做皇帝的人个个是好的。后来进了洋学堂,碰到了革命,于是也知道皇帝老爷是坏的了,也懂得了美国的京城是华盛顿,英国的京城是伦敦,什么X加Y等于Z,什么分子、原子和电子。现在你们不仅懂得这些东西,而且还懂得马克思主义哩! 我那时就不懂得什么马克思。”[25](P255)
1941年8月2日, 在给萧军的信中,毛泽东写道:“我因过去同你少接触,缺乏了解,有些意见想同你说,又怕交浅言深,无意于你,反引起隔阂,故没有即说。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25](P364)
1943年4月, 党内有人提出为毛泽东祝贺50周岁生日, 并大力宣传毛泽东的思想。4月22日, 毛泽东复信给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代部长何凯丰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 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 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26](P15)
1944年3月,当时任延安大学校长的周扬,主持编辑了《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该书选辑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和毛泽东关于文艺的论述。周扬还为该书写了编者序言。为此,毛泽东于4月2日致信周扬:你写的序言看了,“写得很好。你把文艺理论上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个简明的历史叙述,借以证实我们今天的方针是正确的,这一点很有益处,对我也是上一课。只是把我那篇讲话(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者注)配在马、恩、列、斯……之林觉得不称,我的话是不能这样配的。”[26](P123)
同年11月21日,在给郭沫若的信中,毛泽东指出:“你的《甲申三百年祭》, 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26](P227)
1945年4月20日,在六届七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 毛泽东在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作说明时指出:“从前许多同志都苦于中国没有马、恩、列、斯那样的革命领袖,我也是如此,中国的落后不能产生列宁那样的伟人。现在提出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对马、恩、列、斯著作的学习, 首先是我需要加强。……决议把许多好事挂在我的账上,我不反对, 但这并不否认我有缺点错误, 只是因为考虑到党的利益才没有写在上面, 这是大家要认识清楚的, 首先是我。”[26](P284)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段话之后,毛泽东接着讲到:“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即使到七十岁相信一定也还是会逾矩的。”[26](P284)此时的毛泽东,正值52岁的盛年。20多年后的1966年,毛泽东在73岁时发动了把整个中华民族拖入内乱的“文化大革命”。这真是不幸而言中,真是因为随心所欲而大大地“逾矩”了。如果从毛泽东的严重失误已经产生且越来越多的1957年(毛泽东时年64岁,在应该“耳顺”的年龄却因为不能“耳顺”出现严重失误)开始算起,他因为随心所欲而“逾矩”的时间还更早。而毛泽东出现严重失误近20年,特别是发动并延续“文革”达10年之久,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对他的个人崇拜的滋生、蔓延,及其在建国后的严重泛滥。
在随后接着召开的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又反复强调:“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急躁。”[26](P296)“我们要英勇奋斗,但又要谦虚谨慎。历史的教训就是要我们谦虚谨慎。”“至于犯过错误,那也不是一两个人,大家都犯过错误,我也有过错误。错误人人皆有,各人大小不同。决议案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26](P297)
这些论述,表明了毛泽东在当时情况下的清醒和谦虚谨慎。这种清醒和谦虚谨慎,自然是以允许个人崇拜的存在和蔓延为前提的。但他在此时和以后一段时间内(大约到建国初期)的谦虚谨慎,再加上革命战争环境的制约,使这种个人崇拜在建国以前和建国初期没有发生大的危害。
其次,颂扬者的颂扬还是有限度的。
从六届六中全会到七大以前,虽然已经出现了对毛泽东的过分颂扬和个人崇拜,但颂扬者大多出于衷心的钦佩和敬仰,较少有违心的迎合或屈从;在颂扬的语言上,也较少带迷信或神化的色彩。加之毛泽东自己还比较谦虚谨慎。因而七大以前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一段时间内并未产生很大的危害。
四、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逐渐滋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43年3月以后到七大之前,为什么会在党内迅速滋长和发展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呢?这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对此,笔者在《中共七大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述论》中已作过分析,[27] 此处不赘。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对六届六中全会至七大以前为什么会出现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刚刚巩固以后,就出现和发展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七大期间及以后,这种个人崇拜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在建国以后造成了严重危害);毛泽东自己,尽管还比较清醒和谦虚谨慎,但是也允许或者默许了这种个人崇拜的滋生和蔓延。这毕竟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毕竟是值得和应该允许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 人民出版社, 1985.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C](10).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5.
[3] 新中华报, 1939-05-07(3).
[4] 新中华报, 1939-06-01(3).
[5] 新中华报, 1939-07-25(4).
[6] 据“文革”初期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李雪峰回忆:在1966年5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会议上, 已经受到批判并被罢免职务的彭真, 再次受到一些人的攻击。“彭真一听就火了,态度激昂, 回过身朝着后面说:‘谁是第一个喊万岁的!’证明历史上是他先喊主席万岁的。”(李雪峰. 我所知道的“文革”发动内幕[J].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百年潮. 1998(4): 18.)至于彭真是在什么时候最早喊毛泽东“万岁”的,现在还未查到原始材料。如果确实是他最早对毛泽东喊“万岁”的话,应该是在1939年7月20日之前。
[7] 新中华报, 1939-08-18(3).
[8]《任弼时同志日记》(1945年4月1日),转引自中央档案馆党史资料研究室:《延安整风中的王明——兼驳王明的<中共五十年>》,载《党史通讯》1994年第7期。
[9] 胡乔木. 胡乔木诗词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10] 周尝棕. 郭化若与孙子兵法[J]. 百年潮, 1999(5): 58.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二卷[C]. 人民出版社, 1997: 286、301、305.
[12] 程中原. 1976----1981年的中国[M].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223.
[13] 李向前 韩钢. 新近发现邓小平与胡耀帮邦等三次谈话记录.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主办. 百年潮, 1999(3): 10.
[14] 叶永烈. 1978 中国命运大转折[M]. 广州出版社, 1997: 127.
[1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C](11).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6: 651.
[16] 国防大学党史政工教研室编.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C](17): 53.
[17]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编.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C](8): 360.
[18]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2)[C].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6.
[19] 章学新. 任弼时与毛泽东的相识相知相助[J]. 炎黄春秋, 1999(6): 8.
[20] 胡乔木著.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 人民出版社, 1994.
[21] 周恩来选集(上卷)[C]. 人民出版社, 1980.
[22] 邓小平文选(1)[C]. 人民出版社, 1994.
[23] 刘少奇选集(上卷)[C]. 人民出版社, 1981: 291.
[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编. 刘伯承军事文选[C]. 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1982: 373--374.
[25] 毛泽东文集(2)[C]. 人民出版社, 1993.
[26] 毛泽东文集(3)[C]. 人民出版社, 1996.
[27] 李继华. 中共七大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述论[J].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