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November月
1623:33:42
父亲走了。
龚海华 告知母亲,写给父亲
写给父亲
父亲生于1922年农历9月25日,今年已是93岁的老人了。
父亲小时侯因家庭变故只上了2年学就辍学了;11岁帮人家放牛;13岁在南昌三道桥安记理发店学徒;16岁—26岁在老家种田、打长工、做小生意,支撑家里的生活;26岁—36岁住上海永源浜梅家桥,做了十年小生意;以后进工厂,先后在江苏路同昌铁工厂、上海动力锅炉厂、上海仪表专用机械厂从事了五年的浇铸工;在上海无线电四厂从事了十多年的泥水工;于1963年被评为市五好职工、1965年被光荣地批准为中共党员。以后又做了好多年熬夜的门卫;79年退休,退休后被返聘到吴中路新歌厂、青浦西岑淀山湖雷达测试基地做门卫;从86年—97年在家编了十多年以塑料编织带为材料的菜篮子不计其数,父母十多万的养老存款大部分是从这里积累起来的。
如今父亲已迈入了他生命中最为艰难、最为痛苦的阶段。他不能言语、进食靠鼻饲,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与病痛争抗。目睹渐渐衰老的父亲,我们做儿女的不放弃、情况不好就转院抢救,我们希望父亲的生命继续,我们舍不得他,父亲对我们来讲是多么重要,他给予我们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他给予我们的温暖是永生难忘的。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同时给了我们更多生命的教育,恩重如山的父亲我们真怕失去您,往事历历在目,我们觉得要对得起父亲就是要不辜负他的期望,传承他的美德,他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的灵魂是如此的美好,从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芒是多么的灿烂。
父亲他是一个追求和谐推崇宽容的人。父亲的族谱是千字辈,他给自己取的族谱名是“千和”;他觉得华容道是一条宽容的道,他给长子取名华,次子取名容。他觉得“和”十分重要,“和”就是包容,能与人相处,家庭社会需要和谐,家和才能万事兴。他觉得宽容与“和”一样重要,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动,多一份宽容就会少一份烦恼,少一份忧愁,宽容会使生活和谐圆满,父亲不仅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小时候我们与别人发生争执,不管有理无理,他知道了总是先向别人家打招呼,赔不是,约束我们的行为,培养我们与人相处之道,学会谦让,学会让步。
父亲他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行善的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感谢党、感谢新社会、感谢国家的富民政策,他用自己勤奋的工作来回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了中共组织,他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普通党员的形象,他明辨是非,对党内腐败现象十分痛心。他一直感恩房东韩大爷,我们二次从乡下来沪,韩大爷他都热情接纳我们,他认父亲的为人,儿子在部队服役,寄钱给韩大爷父亲十分高兴,韩大爷临终父亲帮助操持;我们在裕德路住了35年的职工宿舍由于维修差,许多邻居不愿缴房费,但父亲在交房租问题上十分认真,一分不差,按时缴纳;在单位工作三班倒时,他总是提前1—2小时接班,让同事早点下班,早点休息;在家里打扫卫生总是从家里扫到门口,从门口扫到马路上,把垃圾桶周围一起清扫干净;他响应号召,在献血年令时,年年献血,在单位他献血最多。
父亲他是一个讲孝道、讲情义的人。他是一个普通工人,收入低,67年祖母去世,他倾其所有把积蓄都寄到乡下,安排祖母的后事,减轻在乡兄弟的负担,祖母身体不好,他去乡下探望,因要上班维持家庭生活,他派儿子去乡下,定时写信告知祖母的病情;大伯伯单身无后,他把长子过继给大哥,让他欢心,大伯伯照顾了祖母的生活,在大伯伯晚年他一直寄生活费,坚持了23年;母亲去世后,他经常用他的退休金补贴他的弟弟。
父亲他是一个节俭的人,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父亲对吃没有要求,他拒绝牛肉;他对穿没有要求,但拒绝花色,他总是一身蓝;他抽的烟都是便宜的,我很遗憾没有给他买过好烟,等到转业回上海,他已戒烟了;父亲做了五年的浇铸工、从事了十年的泥水工,退休了在家编了十多年的菜篮子,为此他双手关节都变了形;小时候我们住在闸北,为节省车费,父亲上下班都是走着去、走着回,从通阁路到通北路,横跨虹口区;父亲吃苦受累从无怨言,他有许许多多的苦和累我们都不知道,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家庭为子女默默地付出。
父亲是一个珍惜生命爱好运动的人,他常常告诫我们:“身体是父母给的,珍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尊重父母,让父母放心,让父母满意”。父亲年龄越过九十是我们松湖居龚姓家族最长寿的老人,退休后父亲十分注意锻炼身体,住裕德路时在体育馆附近晨练,97年后住罗城路父亲就在植物园晨练,哪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他的身体保持的很好,他很少看病,遗憾的是母亲过世后,可能由于孤独、也可能是长期饮食简单,他的记忆开始模糊,晨练受影响,他身体开始一天不如一天。父亲是一个宽容善良的人;父亲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父亲是一个讲孝道讲情义的人;父亲是一个节俭的人吃苦耐劳的人;父亲是一个尽责的人;父亲是一个善待生命的人;父亲是一个完美高尚的人;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家人、无愧于同事朋友,他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但他得到了后代的心。他人正、身正、心正。他处事以真,待人以诚,他是我们做人的楷模。父亲没有说教,他以行动感染我们教育我们指引我们,我们深深爱着父亲,我们期盼上苍保佑我们的父亲。
2014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