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February月
1921:0:26
谁为杨常二人平反6
追溯历史 附论、 关于一块银元的传说
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决定杨宇霆或生或死源于张学良抛掷一枚银圆,假如袁大头面朝上就杀,反之则放弃——生杀予夺凭天意[古代神明裁判法]。结果连抛三次,袁大头面均朝上,于是少帅下达了处决令。本来这种荒诞传说不足信,一九六八年在台湾曾有人问过这件事,张学良予以否认。他说“没有掷过洋钱,不过对杀杨宇霆确实犹豫过。”抛掷银圆的谬种一直在大陆流传,越传越神。如果有人冷静地想想,杀人不是闹儿戏,随意靠占卜定生死,这个世界岂不成了疯人院?最可笑是一些自称唯物主义史学家们也对这种传说津津乐道,却不愿下点功夫探寻历史真相。晚年的张学良面对记者诱导,红着脸颊附和掷银圆定生死的传奇,无非借坡下驴满足虚荣心而已。这样既能掩盖内心愧疚,又推卸了杀人罪责。
三、杨、常到底啥样人
杨宇霆字邻葛,辽宁法库县城东蛇山沟村人,生于一八八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幼年入私塾,聪颖好学刻苦读书。弱冠负笈锦州冒藉考中秀才,旋入奉天省立中学,并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民国名人徐树铮、阎锡山等同校,回国后供职于东北军界。张作霖任二十七师师长时路过沈阳大东边门,见某连队士兵行列严整军威豪壮,心中暗自叫好。经查问得知是东三省军工厂由杨宇霆调教的卫队营,便把杨调来任参谋长。从此杨宇霆开始辅佐张作霖,历任奉军参谋总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奉军三四方面军团长、东三省兵工厂督办、国民议会议员等职,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有所作为,曾获陆军中将衔。一九一八年杨策划秦皇岛大劫案,劫持直系军阀从日本采购的步枪二万七千余枝。这批武器可装备七个混成旅,成为奉军做大做强的转折点。当第一次直奉战争失利,杨鼓励张作霖卧薪尝胆以待时机,同时策动东三省议会推举张为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独立,形成与曹锟吴佩孚抗衡的阵营。在杨宇霆精诚辅佐下,张作霖整军经武,充实东三省讲武堂,增建步兵旅二十七个,骑兵旅五个,建立海军与航空队,奉军实力大大提高。后勤方面扩建了兵工厂、被服厂、粮秣厂,装备能力明显改善,使东北军速成军阀魁首。二次直奉战争杨任讨直军总参谋长,他启动政治谋略,外联孙中山段祺瑞,内靠新派军官领队,很快打败直军,把势力范围扩展到长江两岸。
一九二五年爆发郭松龄反奉事件,由于郭在通电中指名攻击杨宇霆,为避嫌疑,更恐张作霖效法汉景帝杀晁错以演清君侧故事,杨主动请辞规避大连。其实郭乱是在日本军部陆相宇垣一成和参谋本部小矶国昭、驹井德三策动下进行的(此前郭利用去日本观操之机勾划妥当,答应事成之后将长白山某地及某港口借与日本练兵)。国内则有军阀冯玉祥公开支持,目标直指沈阳大帅府。问罪杨宇霆假推张少帅,不过是玩“项庄舞剑”的把戏,不久便撕下伪装,直言要铲除张氏恶政。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又是杨宇霆不计前嫌力挽败局,襄助张作霖阻击郭乱。当今流行一种说法:本来张学良要解救郭松龄,却被杨提前下令将他就地正法。先不说少帅是否愿意搭救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单就杨宇霆而言,他下野尚未复职,怎有下达密杀令的权力呢?周大文与张学良结拜兄弟,长期担任帅府管家。他在回忆录中明确指出,郭松龄被黑龙江骑兵穆春旅在辽中县老达房子抓捕后,雨帅(张作霖)当日即派副官郑奎武持其手谕,将郭立即就地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