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February月
1920:58:12
谁为杨常二人平反4
追溯历史 附论、谋杀事件发生后各方态度
1、日本方面,东北易帜筹谋于杨宇霆之手,南北统一系杨多方沟通经年奔走之功,日本朝野已经对他严重不满,认为张作霖杨宇霆都是忘恩负义之人。张学良杀杨前后均与日方密切沟通,日本借刀杀人成功,当然不会吱声。
2、苏联方面,杨常二人处处与大鼻子作对,不但积极在黑龙江流域部署军力,还急欲策划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局,怂恿少帅夺回中东路权,肯定为苏联当局所窃恨。幸好他们已被自己长官谋杀,让苏联人松了一口气。
3、民国政府方面,刚刚实现回归,老蒋正需要东北军平衡中原乱局,怎敢去调查这位盘据关东的霸主呢。明知违法杀人谋害同僚,也只好默不作声,毕竟那是一个统治权大于生命权的年代。
二、张学良杀人动机
关于处决杨宇霆常荫槐通电和判决书,满纸谎言,根本看不透张学良真实的杀人动机,我们只好从历史长卷的缝隙中寻找这起谋杀案初始原因。
张作霖对杨宇霆信赖人所共知,平定郭乱之后张学良也开始对杨崇敬有加,凡事必请示父帅和杨督办。1926年8月24日东北总部电令授予张学良威将军名号加陆军上将衔,张自觉无功受禄,随即向盛京杨督办诚述“感激、惭惶”之心,由此可见杨在张心目中的位置。张作霖去世后那段时间,几乎全靠杨宇霆掌控政局,帮少帅度过危机岁月。可是,张学良稍一得势便恩将仇报,立即诛杀功勋老臣。其怨结何在动机何在?各位看官且听俺慢慢道来。
从远处考证,张学良少年得志,十九岁晋少将,二十三岁任军长,二十七岁继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由此积蓄了轻狂任性乖戾之气。纵容娇护郭松龄,视军旅如儿戏,乐搞特殊化,冒领军需物品等,每每受到杨总参议阻止便记恨在心。郭乱之后感觉没面子,百无聊赖学会吸毒泡女人,更因老杨劝戒而不满。此后还有两件事最令少帅反感,一是挂名第四军团长的韩麟春久病不愈,帅府决定委派总参议杨宇霆兼任此职。自发生郭松龄叛乱后老帅一直对儿子不放心,此举意在督促辅佐少帅。张学良对这样的安排却耿耿于怀,时尔对部下放话:“他既然要来我就请他来,他来的目的是抓军队,看看我的部队能不能让他抓去!” 杨到三四方面军任职后,张学良经常暗中下绊子。第二件事,张作霖死后原属奉系外围部队的张宗昌褚玉璞所率直鲁联军,正与国民军胶着于唐山秦皇岛一线,为保存实力张褚二人请求同东北军一块出关谋取生机。张学良认为东北军自顾不暇,没必要去管他们死活。且张宗昌野性难训,宁可让国民军将其歼灭,也不愿放他们出关捣乱。杨宇霆则主张“效坤(宗昌字)他们跟随老帅多年,今势穷力蹙,咱们不能不管。”虽然从人格讲杨比张义气,但已冒犯“龙颜”。下面请读一段少帅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