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January月
139:21:22
您的著作有可取之处
emcrald 我在高中课本里曾读过节选自(五蠹)的篇章.对其中的一些内容颇为赞同.如"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其实今人也这般,平时给人小恩小惠,却让受惠者感恩于他,甚至自夸其仁,还妄言对方忘恩负义,不记情.不知此情所为何情.古人云:施恩莫望报,若然真情相待,又怎会时时提醒受恩者莫忘报.您是个胆色过人的作家,居然敢在极为推崇尧,舜,禹的年代写出与其格格不入的著作.当时百家争鸣,其实信儒的比信法的多,其中自然少不了"儒"的魅力,您的伟作幸得千古一帝的高度赞赏,您书中的思想与秦帝国的政策永久的联系起来.
您的著作曲高和寡,这注定了您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民以食为天,要得到食物自然需耕耘,农民的地位举足轻重,您的学说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也就不对他们的胃口,试问您又如何得到百姓的支持呢?商鞅为秦立下汗马功劳,却因功高震主遭人忌恨,被秦惠文王处以极刑(即五牛分尸).百姓争啖其肉,须臾而尽,自其死后,民歌舞于道,如释重负.难道是商君的新法不对吗?秦孝公力排众议重用商君施行变法,秦国大治.只不过他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为其谋划,百姓只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考虑,又怎会看到如此高远的思想呢.您的作品又将其浓缩,一句"重刑"已经吓退公众,人总是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您却想用坚固的绳索将众人束缚.难怪儒家有无数的拥护者,而法家的待遇就与之相反,除了始皇大刀阔斧的实施外,读书人通常都敬而远之.不过您的学说流传至今,想来传承其思想的人必定觉得您的著作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