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June月
22:3:50
杨嗣昌简介
梁颂成 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一字子微,自署治昌,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明末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城北柳叶湖畔太阳山人。明崇祯时期大臣,著名散文家、诗人。万历三十四年19岁中举,三十八年(1610)23岁进士及第。先被授予杭州府学教授,不久调南京国子监博士,往后历任户部福建司主事、户部江西司员外、户部郎中、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天启中,因魏忠贤阉党专权,杨嗣昌父子不肯附会,先後告病免归,隐居家乡近五年。崇祯即位后,杨氏父子俱被起用。杨嗣昌历任分巡河南汝州道、霸州兵备、整饬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永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九年十二月入京为兵部尚书,十一年六月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仍带管兵部事,十二年八月以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赐尚方剑督师,十四年三月初一病死于湖北沙市徐家花园。现存著作有《杨文弱先生集》57卷、《武陵竞渡略》1卷、《薛文清公年谱》1卷。作为明末崇祯时期的一位首辅大臣,其著作可为明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其为人处世的言论,体现了作为一位封建高官的道德情操;其丰富的文学创作,足以确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对文学的见解强调“情”的作用,认为诗“生于情”、“有情则有诗”,并结合社会伦理关系,阐释了封建统治者为何倡导诗教的根本原因。同时,他还首先注意到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提出了“文有二趣”(“苦趣”与“乐趣”)说。他既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山水民俗旅游文学作家,也是一位有着独到见解的山水民俗旅游理论家。他一生信奉“人生世间,在山水诗文上著脚便自不俗”,他的山水民俗旅游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配置理论、二是风景名胜的评价理论、三是旅游观赏的审美理论、四是民俗旅游的开发理论。这些精辟的见解,对发展现代旅游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湖南文理学院梁颂成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