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May月
80:52:52
二十五
林黛玉 我在我家的仓子里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一本破破烂烂的,红楼梦的小人书来。我也记得见过有这么一本小人书似的,是越剧影片红楼梦改编的摄影连环画。我就只看了电视剧和原著了,这本小人书和这部电影都没看过。
这本小人书已经散了架了,掉页了,结尾好像是少了几页,而且已经折了,不得看,但是还可以看的,我把它放在我床下面压了两天。
这可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我都没想到会找出这么一本书来,对这本小人书的封面我是有印象的,可里面没有看过。我去问过我妈了,我妈说是她还没有结婚那时买的。
封面是那个贾宝玉占了大半个篇幅,你在一边。烦人!
看看里面吧。
内容介绍:主人公贾宝玉厌恶八股文章,蔑视功名宝贵;还不分上下贵贱,替丫环画眉,和戏子结交。父亲贾政对他的行动极端不满,经常训斥,甚至毒打,一次竟要拿绳子勒死这个“玷污门楣”的“不肖孽子”。
在“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的大观园中,只有表妹林黛玉同情,支持宝玉。黛玉生性孤傲,她与宝玉纯洁的爱情,更为封建礼法所不容。而另一个出身百万豪富家庭,对旧礼教千依百顺的薛宝钗,则取得了贾府上下的欢心,被选中为宝玉的妻子。最后,在封建势力设下的婚姻骗局中,黛玉在冷寂凄凉的潇湘馆含恨死去;宝玉与黛玉生死相恋,也终于摔掉了被贾府合家视作“命根子”的通灵宝玉,愤然离家出走。
最后还是要美化贾宝玉呀,什么愤然哪,他一点没有愤然的意思,倒是挺超然的!
3页:黛玉这是第一次来贾府。她曾听母亲说过,外祖母与别人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叮嘱自己“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
(我也是这样叮嘱自己的,又不懂得怎么说话,就少说,省得让人笑话。可是这也白叮嘱了,你叮嘱了自己少说话也没用,林黛玉到现在还受人耻笑呐!)
24页:贾府花厅上热闹非凡,佣仆们正忙着安顿薛府带来的大批箱笼和礼物。宝玉,黛玉上前见过薛姨妈后,又与表姐薛宝钗相见。
25页:薛宝钗也向宝玉,黛玉含笑行礼。她生长在百万豪富之家,年纪虽只比宝玉略大,却深通人情事故,因父亲死后家运日趋衰落,这才随母亲前来投靠贾府。
27页:黛玉回房经过边厅,听得里面老婆子们正在议论:“宝姑娘家里是有田地产业的名门大族,她的舅舅还在京里做大官呐!”“是啊,可不象林姑娘……”这些话,句句刺痛了她的心,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唉,你那时是寄人篱下,听到这样的话能不眼泪夺眶而出,我现在虽然不是寄人篱下,可是也不是豪门贵族,平民百姓啊,还是孑然一身,咱们林黛玉就都要这样穷苦,受人欺辱?)
38页:平日贾政对宝玉管束极严,偏是宝玉厌恶八股,蔑视功名,与父亲望子成龙,荣宗耀祖的期望背道而驰。贾政盛怒之下,便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类道理,又向宝玉灌输了一通。
40页:宝玉自搬进大观园后,在贾政的严厉督责下,终日捧着宣扬孔孟之道的八股文章,苦苦攻读,弄得他头晕目眩,味同嚼蜡,苦恼万分。
41页:服侍宝玉的丫环晴雯,看到他那副摇头晃脑的可怜相,在旁忍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
(晴雯的扮演者挺漂亮的,比前面王熙凤薛宝钗她们都要漂亮。)
44页:原来,宝玉嫌晴雯的眉毛画得不美,说要替她改画一下。晴雯起先不肯,宝玉央求道:“你就让我解解闷吧!”说着,就提笔画起来。
45页:宝玉的贴身丫环袭人从里屋出来,见宝玉放下书不念,却替晴雯画眉,认为是“凤凰混在乌鸦队”。提醒他不要忘记老爷的教诲,纵然不真心读书,也该做出个读书样子来,免受责备。
(这一页剧照最让我发笑,笑死我了,袭人一出场,一亮相,那个死德性比刘姥姥还丑!)
46页:晴雯见袭人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便冷冷地挖苦道:“二爷,你若再不装出个读书的样子来,我们的袭人姐姐又要念紧箍咒了呢!”
(这一段原著上没有,可倒也符合各个人物的立场。)
89页:园里传来一阵“叮冬”之声。竹荫下,粉墙边,黛玉正全神贯注地拨弦操琴。
(我也学过琴的,可惜半途而废了。你教贾宝玉琴时还讲过:“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抬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我学琴的经历和你不太像啊,哪有那么神妙的?但是看见你弹琴,我又想去捡起来了。我不想与神合灵,与道合妙,倒是想与你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可是不太可能了,我又要救你,哪有时间去练琴了,我的琴放在那儿都不知多少年积了多少灰了,我也不好意思说了,还有就是这一段写作以来累得我肩膀疼,怕都背不动那手风琴了,等我把你救活过来再说吧,不然还说什么琴啊!)
100页:腊尽春回,大观园中紫姹红嫣,分外艳丽。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和薛宝钗等,簇拥着贾母来到园中赏花观景。
101页:贾母喜爱宝钗为人稳重,今天顺便为她在园中备酒作生日。宝钗听贾母问她爱吃什么菜,便巧妙地回答道:“老太太喜欢吃的,我都喜欢。”
102页:王熙凤为博取贾母的欢心,席上讲了不少奉承话,贾母连连夸奖她嘴巧。宝钗又凑趣地说:“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凭她怎样巧,再巧不过老太太。”
(要让我说这样的话,我都说不出口,一听就是奉承话,我是不会奉承人的,要说这样的话一出来倒让人觉得你虚伪。我就想那贾母就听不出来那是在奉承她吗?还巧呢,我看她最是个大傻瓜不过!你要败落了看还有没有人说你巧了!)
103页:贾母更加欢喜,亲热地拉着宝钗向大家说:“不是我当面赞她,千真万真,从我们家里几个女孩儿算起,要说好,要说巧,都不如宝丫头。”
104页:一会儿,酒筵已经齐备,贾母等人入席畅饮,边谈笑边观赏春景,正是“看不尽满眼春色富贵花,说不完满嘴献媚奉承话。”
(看这上面的话的意思,那时的人还有个是非观念,不赞同阿谀奉承的,当今这个社会可不是这样的了,就这样阿谀奉承才能生存得下去,才是好人。林黛玉不会,连句好话都不会说,就是个生存不下去的。我看这电影肯定是五六十年代那时拍的,我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年代拍的,问我妈我妈说她记不住了,猜吧,五六十年代那时的人刚解放,刚翻过身来,都是穷人,人的思想还是挺纯洁的。当今这个社会可不同了,薛宝钗王熙凤这些会说满嘴献媚奉承话的成了好人了!)
135页:贾母皱了皱眉说道:“林丫头虽说有才有貌,只是性情乖僻,身子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宝玉若是娶了她,说不定病也好了,人也走正道了。”
(是啊,林黛玉又不会满嘴献媚奉承话,没得了你贾母的欢心,又不劝贾宝玉读书,还是宝丫头最妥,林黛玉就是这样生存不下去的!)
140页:王熙凤想出一条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得意地说道:“如今把真情暂且隐瞒,对宝玉只说娶的是林妹妹,然后……
141页:她凑近贾母和王夫人,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贾母连连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可就苦了宝丫头了。”
(嗯,苦了宝丫头了!我可不能再生气了,我不能气死啊,我这条命还留着替林黛玉活过来呢!苦的是谁呀?她薛宝钗倒苦了,林黛玉不苦,林黛玉什么都是活该的!)
149页:几天来,黛玉水米未进,也不肯吃药,“一身病骨已难支,万般忿怨非药治”。
(这句也是原著上没有的,说的也对呀!我何尝……算了,不说自己了。)
150页:紫鹃苦苦劝慰黛玉要保重身体,放宽心。当黛玉听紫鹃提到贾母地对她的疼爱时,满腔悲愤地说道:“不用说了!这府中谁是我知冷知热亲?”
(这一段比高鹗续写的好,什么老太太白疼我了,黛玉临死了还是个傻子吗?这一页的剧照上林黛玉已经不成人样了,唉,快要死了的人了。)
153页:“诗帕未变人心变,懊悔存帕到如今”。黛玉悲愤交加,一下把诗帕扔进了床前的火盆中。
154页:黛玉又拿起自己历年写的诗稿。这些诗稿,倾注着她对宝玉的真挚情爱,可是此刻读来,却使她痛心到了极点。
155页:“知音已绝,诗稿怎存?”黛玉焚稿断痴情,只见火盆腾起烈焰,顿时化为灰烬。
164页:喘了一会儿,黛玉又说道:“妹妹,我在这里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休将白骨埋污淖!’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166页:紫鹃忙把黛玉扶到床上。黛玉已经闭了眼不言语了,只是出气大,入气小,紫鹃摸了摸她的手,已经凉了。
(我真不想写这一段,每看到这段我都忍不住要哭,要让我想起你的死时不哭怕是不可能的。)
180页:宝玉发觉面前的新娘竟是薛宝钗,不由一下怔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84页:王夫人软硬兼施地蒙骗宝玉道:“老爷作主,娶的是宝姑娘,怎么混说是林姑娘!”宝玉听了更加迷惘,觉得刚才明明是和林妹妹成的亲,怎么一霎时都变了。
185页:王熙凤也沉不住气了,凶相毕露地吓唬宝玉说:“宝姑娘在屋里坐着呢,别混 说,回头得罪了她,老太太不依的!”
186页:宝玉回身又去问贾母:“老太太,你告诉我,倒底是怎么一回事?”贾母厉声说道:“是娶的宝姑娘!”
187页:宝玉这会子糊涂得更厉害了,他东转西撞,大吵大闹,吓得大家都慌了手脚。
188页:王熙凤的“掉包计”终于遭到可耻的失败。
(哎哟,终于也有人说王熙凤“可耻”了!!!也就是五或六十年代那时候的人吧,看了这本小人书我才能感到点欣慰。)
192页:宝玉因祖母平素最疼爱他,便跪在贾母面前苦苦哀求道:“我与妹妹同病相怜心连心。天下万物我无所求,只求与妹妹共生死。”
(拉倒吧。你还能说出这话来,说没说这话追究也没用,看看你最后是不是真的与林黛玉共生死了就知道了。)
194页:宝玉想不到往日慈祥可亲地老祖母,如今却变得这么冷酷无情,知道求也无用,气冲冲地往外就走。贾母大声喝阻;宝玉双目怒视,毫不畏惧地说:“我找林妹妹去!”
198页:宝玉不顾一切,当晚换上素服,来到潇湘馆吊祭林妹妹。
202页:宝玉回想起,就在潇湘馆里,与黛玉相处何等亲密,而今黛玉却是:千呼万唤唤不归,上天入地难寻见。人世上的“风刀霜剑”,果然将她逼死。他捧着黛玉灵牌,不禁跺脚痛哭起来。
(我真不明白这本书这么美化贾宝玉干什么,不过我也不纠缠这个事,我倒是看见那个“林黛玉 之位”的灵牌刺我眼!好好的一个活人变成了一个灵牌!这个灵牌我非砸了它不可!)
206页:宝玉环视冷落空旷的潇湘馆,睹物思人,又问起黛玉生前的诗稿,瑶琴……。紫鹃哽咽地说,诗稿是“片片蝴蝶火中花”;而瑶琴呢,“琴弦已断休提它”。
207页:宝玉猛一抬头,不见黛玉生前喜爱的鹦鹉。原来,“鹦鹉也知情和义”,黛玉死后,鹦鹉不久也哀伤地死了。宝玉知后,内心更是无限伤悲。
(还无限伤悲呢?鹦鹉也知情和义,黛玉死后,鹦鹉不久也哀伤地死了。你贾宝玉怎么没有也黛玉死后不久也哀伤地死了,可见你贾宝玉还不如黛玉的鹦鹉!可见人还不如动物!)
208页:宝玉痛定思痛,想到黛玉含恨死去,大错已经铸成,但自己与黛玉生死相恋,此志不渝。想到这里,渐渐从极度的悲痛中平静下来。
209页:远处传来阵阵晨钟声,宝玉缓慢地直到窗前,推窗向外望去,只见东方已经吐白,黑夜将到尽头。
210页:紫鹃悄悄走到宝玉跟前,关切地说:“宝二爷,天快亮了,回去吧。!”
211页:宝玉听了也不言语,回到黛玉灵前,默默地拜了几拜。
212页:宝玉黯然离开了潇湘馆,穿过花木凋零的大观园,来到荣禧大厅。在半明不灭的灯光照射下,这个“苍蝇竞血的肮脏地”,更显得阴森恐怖。
213页:宝玉摘下胸前的“通灵宝玉”,厌恶地看了一眼,就把这贾府合家所指望的富贵家业的“命根子”丢向地下。
214页:“抛却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撇掉了黑蚁争穴富贵窠”,宝玉迎着晨曦,大步向白茫茫一片旷野走去。
结尾把贾宝玉写得好啊,但我更相信他不是这么直截了当地就离家出走,而是像高鹗所续那样又经历了一回警幻之梦,像开头那样,结尾也是那样,他也考了举,他也作了胎,然后才出了家,回他的青梗峰去了。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不会有一个定论的,我只凭我的感觉。
这书里有几句好话,可还是他贾宝玉的书,把他写得完美无缺的,你的死,也美化了他。
这本小人书我从仓子里把它解救出来,又擦,又粘,又拿线又缝,把它也当个宝贝,可是它还是不能让我满意啊!还是美中不足啊!
你的死,究竟对谁,有什么意义呢?
你为死的人,他也没有为你死。
别的人,贾府的人,看书的人,看电视的人,看电影的人,也都不过是看了一场戏而已。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都只不过是这样而已。
我和她们不同,我们是知己,从当年送宫花给我的那一句安慰到如今,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多少安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抱。士为知己者死,我当为知己者活!
我是不想活的,只一心想死。我不喜欢这个地方,我就要离开这里。可是我不能死了,我们是知己,我们可以同哭,可以同病,也可以同死,别人怎么看我们怎么说我们,都可以不在意,可是偏偏有人说你生存不下去。
林黛玉啊,林黛玉,你怎么就这么薄命呢?你写了五美吟叹红颜薄命,殊不知天下红颜中你最薄命,你薄命了之后两百多年还遭人骂名还不够薄命?你不薄命谁薄命?
我不能死了,只能替你活下去。可是事情又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太难!
困难重重,要让我坐下来写,实在是太难的一件事了。能写了,又伤心,写写我就要哭,写我的事,我也要哭,不写我的了,写你的事,我也要哭。
不哭怎么会是你的知己!写得时间长了,我身体又难受,我也是一身病骨已难支,不然怎么会是你的知己!
我不是个假心的人,是真心想救你,可是我却不能给你一句准话,说我一定能替你活下去。我没有那个信心,我现在可以写这些,因为无论如何这些话,是我们之间的语言,就算不能为你做些什么,我也可以说的,就是平常,也可以和你说说,也不怕什么。
可是要完成一件事,要救你,谈何容易?救你太不好救了,什么对我来说,都比登天还难,又何况要救你!
我不是贾母袭人她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死吗?你不活过来,就永远有一块林黛玉的灵位立在那儿,永远遭生存不下去的骂名。谁傻呀?听见这话一点反应都没有,谁听不出来好赖话呀?我就能活在这里听着你们这么污蔑林黛玉吗?你说林黛玉生存不下去,我也听不下去!
我会救你的,可我不敢保证你就一定能活过来,这让我太忧心。我难道也是一个靠不住的人吗?我当然和贾母她们不一样,可我也确实是靠不住,要把你能委托给别人吧,哪有别人了?就咱们俩!死活就咱们俩!
你遇上了半个知己,薄命。遇上我这个全知全己,还是薄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