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May月
30:16:18
我大伯(一)
山娃娃
我大伯(一)
“红军回来了!”一群山娃娃正在清澈的玉泉河里嬉戏着,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
“快看啦,山上好多担架了!”父亲同龄的堂侄贺学禹指着对面的山头。
春天的天子山,漫山绽放着鲜红的杜鹃花,染红了整个山坡,映红了半边天。红得刺眼,红得揪心。弯曲迂回的山道上,担架一副接一副,拖着长长的线,像蚂蚁搬家一样,缓缓地从山头一直绕到山脚下。灰色的人影穿出翠绿的山林和血红的杜鹃花丛,逐渐清晰起来。
“学禹,快回去报信!”父亲光着腚爬上河岸,“我们上山去接他们。”
村里的老人们踉踉跄跄地奔到木桥头。
相传康熙年间,骠骑大将军贺崇先率兵剿匪,见这里山青水秀,于是勒马歇鞍,在玉泉河上请匠人修造了一座挑樑飞檐的廊桥,当地人又叫“花桥”。崇先公随后在“花桥”上迎娶了当地土家族姑娘车师婆婆,繁衍出龙、虎、象、凤、凰五房贺氏子孙。清末贺廷宰重修此桥,取名“永安桥”。1916年“永安桥”改名“贺龙桥”。红军在桑植成立后,该桥又改名为“红军桥”。1952年,当地政府重新恢复了“贺龙桥”名字。
贺氏一脉三代上百人追随红三军贺龙军长跨出这“贺龙桥”,一年后却被担架队源源不断地抬到了玉泉河滩上。
抬着担架的红军一到河滩,个个都像泥做的人儿一样,东倒西歪地瘫倒在河滩上。稍有点气力的人,只好匍匐在水边,贪婪地喝着甘甜的玉泉河水。老人们见状立即蹒跚地下到河里,颤颤巍巍地捧着河水,娃娃们则用衣衫兜着河水,挨个地喂着战士和伤员们。
“妈呀!没有头了!”父亲掀开担架上乌血浸泡了的被单,惊恐地看着一具没有头颅的尸体。8岁的山娃娃兀自地立在尸体边,惊吓得已经哭不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