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pril月
59:21:50
读《郑公盾文集》有感黄剑华
咪咪 黄剑华
两年前,读到了郑公盾先生《中国科学文艺史话》,一部90多万字的厚重之作,是郑公盾先生的遗作,由其女儿郑维女士精心整理,并由知识产权出版社用16开精装本隆重推出,对中国科学文艺的发展历史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大有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之感。最近,郑维女士又整理出版了《科学·哲学·文学——郑公盾文集》,将郑公盾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汇集在了这部文集中,内容丰富多彩,读来令人欣慰,也令人感动。
翻开这部厚重的《郑公盾文集》,首先令人眼睛一亮的,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撰写的序言。叶永烈在序言中回忆了他和郑公盾先生的多年交往,向读者介绍了他所了解的郑公盾的事迹和故事。叶永烈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写了很多交往中的细节,写得很平易很真挚而又非常感人,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真实而又执着的郑公盾,看到了郑公盾对文艺科学事业的热爱,看到了郑公盾朴实的生活和勤奋的笔耕,也看到了郑公盾充满正气的精神风貌和襟怀坦荡的心地人品。叶永烈在序言中说,最初他只知道郑公盾是出版社的老总,后来随着交往的增多,才越来越感到了郑公盾先生的人格魅力。正如叶永烈称赞的:“公盾是一头牛,不知辛劳第勤奋工作着;公盾是一团火,永远以炽烈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公盾是一把剑,嫉恶如仇、横眉冷对那些黑邪势力;公盾是一支如椽之笔,写下了科学,也写下了文学。我一直深深怀念正直、厚道、亦师亦友的他”。叶永烈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都是由衷之言。更令人感动的是,叶永烈与郑公盾的友谊,还延续到了下一代,这也格外使人感慨,可谓是科学文艺界的佳话了。
我在两年前,曾为郑公盾先生《中国科学文艺史话》写过一篇书评。我觉得,科学与文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读了《中国科学文艺史话》这部大著,使我想到了很多。所谓科学文艺,既是科学又是文学,应是二者密切结合的关系。因为科学文艺是健康的混血产物,所以更具有特殊的魅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科学是民族的筋骨,文艺是民族的风骨。由二者结合而诞生的优秀科学文艺作品,不仅生动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科学,而且用丰富的想象预示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引导着未来的时代。我认为,科学文艺给人们予丰富的启迪,增添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发明动力,助推了科技的进步,有益于社会的发展,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优秀的科学文艺作品,同时也会给予人们观赏的快感和审美的享受。《中国科学文艺史话》这部鸿篇巨著的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为中国科学文艺树碑立传,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论述了科学文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民主与自由的精神是多么重要,这既是科学文艺的灵魂与生命线,更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走向兴旺繁荣的关键保障。倡导科学与民主、自由的精神,当然并非套话与空话,而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也是这部史话最为闪光的地方。《中国科学文艺史话》充分显示了厚重与精彩的特色,既有绚丽多彩的内容,又有精妙深刻的见解,还有大量珍贵的资料。所以特地向读者做了推荐,也向作者和整理者表示了由衷的敬意。这篇书评,后来相继在《云南经济日报》2015年08月21日副刊版、《中华读书报》2015年9月30日第8版刊载发表了,科普作家领域也对此作了传播和报道。
这次拜读《科学·哲学·文学——郑公盾文集》,使我对郑公盾先生的写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对郑公盾先生的勤奋与执着感到由衷的敬佩,也对郑公盾先生涉猎的科学、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更多的共鸣。郑公盾先生的爱好很广阔,因为他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的关系,他对科技领域的很多话题都怀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情有独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探讨。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探讨,使他收获甚丰,才得以撰写了《中国科学文艺史话》这部鸿篇巨著。他还撰写了许多专题文章,收入《郑公盾文集》上卷“科苑拾贝”中的《学习一点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意义》《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简况》《20世纪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等数篇,就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的心得与看法。这些文章,资料丰富,深入浅出,现在读起来仍很有启迪意义。郑公盾先生写道: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各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我们要迎接新科学技术的挑战,“应尽快普及新的科学知识,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缩短同先进国家的差距,争取早日与其并驾齐驱,阔步前进”。这些语重心长之语,不仅表达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与展望,也充分显示了郑公盾先生热爱祖国科普事业的赤诚之心。
郑公盾先生在哲学方面也多有涉猎,收入文集中卷“哲林漫步”中的一些文章,就表达了他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值得注意和称道的是,郑公盾先生还非常爱好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很多经典名著做过研究,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些话题做过探讨,对外国文学领域的一些名著也有独到的解析。收入文集下卷“文海泛舟”中的文章有数十篇,可谓洋洋洒洒,就展现了郑公盾先生在文学领域的造诣和成就。郑公盾先生还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文集中就选载了他对“欧美儿童文学选译”的23篇译文。这些译文都翻译得十分精彩,不仅文笔清新,语言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有的充满了风趣,阅读其中的很多篇章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
正如郑维女士在后记里所说:“从整理父亲的书稿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奋的人,知识渊博的人,是和时间赛跑的人。他不仅热爱科学、文学,喜欢读书和写作,还喜欢音乐,喜欢讲学。他是一个学问广博的‘百科全书型’的学者。”我觉得,这是很中肯的评价,对于郑公盾先生的造诣、成就与贡献来说,并未过誉。郑维女士整理这部遗稿,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下,终于完成并出版了这部厚重之著。她说:“衷心希望《科学·哲学·文学——郑公盾文集》的出版,对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学有所帮助”。这是她表达的心声,既有整理遗稿时的辛劳,也有完成之后的欣慰和希望。
我觉得,《郑公盾文集》的出版,是科普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好事情。郑公盾先生对祖国科普事业的热爱和贡献,是值得怀念和学习的。郑公盾先生的执着精神与人格魅力,也值得肯定和弘扬。所以,我们也要感谢郑维女士的辛劳和付出,感谢她为继承郑公盾先生的遗愿而做出的奉献,使我们读到了《郑公盾文集》这部值得赞许的著述。借此机会,让我们再次向作者和整理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吧!
(黄剑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五号,邮编:610041,邮箱:hjh986@126.com)
相关链接:《科学·哲学·文学——郑公盾文集》,郑公盾著,郑维整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23.25印张,506千字,16开精装本,定价98元。